中信证券研究:央行数字货币提速背后有哪些深意?_BOO:BOOMER

本文来源:中信证券研究,原题《银行|数字货币提速背后有哪些深意?关于媒体报道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内测的点评》

作者:肖斐斐冉宇航彭博

央行数字货币推进再提速,反映数字经济需求与海外央行推进示范。央行发行+商业银行分发的双层运营体系日渐清晰,未来支付机构功能与定位或重构:银行有望借数字钱包加快布局支付业务;第三方支付机构分化加速,分发机构与多元持牌机构料受益;支付清算机构的跨业和业内竞争料加剧。

据新浪财经报道,央行数字货币DCEP目前已在部分银行进行内部测试,首批试点地区包括苏州、雄安、成都和深圳等地。

中信证券:此轮美国经济步入衰退较难避免,明年发生衰退的风险较高:8月26日消息,中信证券指出,经济领先指标、就业指标与美债期限利差指标对于美国经济衰退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这些重要指标均预示了明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很高,尤其是明年上半年。我们认为此轮美国经济步入衰退较难避免,明年发生衰退的风险较高,也不排除今年就步入衰退的可能性。此轮美债利率见顶时点或在停止加息时点前夕,随后美债利率预计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即使美联储可能并没有立即转为降息。(财联社)[2022/8/26 12:49:40]

央行数字货币推进再提速,反映数字经济需求与海外央行推进示范

中信证券:目前看今年货币政策明显收紧的概率仍然不高:中信证券表示,对于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而言,物价上升是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尽管今年二季度PPI预计将实现较高增长,考虑到实体经济仍然属于疫情后温和复苏的状态,两会的政策也强调“不急转弯”和“可持续性”,因此目前看今年货币政策明显收紧的概率仍然不高。[2021/3/21 19:05:25]

1)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去年10月中央局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央行数字货币正契合高层提出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变革双重方向;此外疫情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亦对数字货币与数字支付提出更高需求。

中信证券:数字货币助推数字金融时代来临:据证券时报消息,中信证券指出,货币和支付是现代金融领域的核心环节,央行推进数字货币建设,表明监管机构对于金融科技发展持开放态度,数字金融时代加速到来。我们认为,传统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投入,将存量客户和资源的巨大优势转化为业务效率;互联网公司则需在保证金融业务低风险的基础上,依托领先的快速迭代和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对金融的助推。[2020/8/17]

2)海外央行亦在加速数字货币发展:今年2月以来,瑞典、法国、韩国等央行先后公布数字货币测试计划或方案,示范效应下国内央行亦有动力加速推进。

声音 | 中信证券研报∶监管完全拥抱数字货币似乎并未意味着利好: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最新报告指出,监管升级毫无疑问对目前的数字货币是较大的利空,但是监管完全拥抱数字货币似乎也并未意味着利好。如果投资者非常看好虚拟货币的前景,那么大概率后续还会推出清算、保密机制更加完善的升级版,若各国监管部门也看好虚拟货币前景而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那对于现在的诸多数字货币而言,很难判断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作为高风险资产,数字货币受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影响而价格下跌。[2018/12/6]

媒体所报道银行内测央行数字货币形式,总体符合预期

从此次媒体报道的功能界面看,总体符合我们在专题报告《银行业法定数字货币专题—数字货币的猜想》中的相关判断:

1)定位与原理:现金数字化替代,两层运营体系。从报道看,央行数字货币功能的使用需先使用银行卡账户中现金进行数字货币兑换,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完全可以理解为现金的数字化替代。此外,该报道中关于大行开展内部测试,也表明“央行发行与管理—主要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进行分发”的双层运营体系已具备较强的落地可行性。

2)钱包与账户:APP独立虚拟单元+手机数字钱包。从报道材料看,央行数字货币功能依托“DC/EP个人钱包APP”实现。我们预计未来推广使用阶段,上述APP亦有可能内嵌整合为手机银行APP或第三方支付APP的独立功能单元。就账户体系而言,考虑到加密属性和可控匿名属性,央行数字货币的账户或将单独于既有的银行账户。

3)支付动作:兼容二维码、NFC和转账功能。从报道界面看,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具备扫码支付、付款码、碰一碰和汇款功能。从用户体验而言,预计和目前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基本等同。此外,从前期央行人士介绍推测,央行数字货币或支持“双离线支付”。

钱包分级管理功能超预期,或配合“可控匿名”功能设置

从媒体报道的操作指南中看出,凭账户名和密码即可注册四类钱包,完善身份证信息后可升级为三类钱包,完善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后升级为二类钱包。联系目前银行三级个人账户体系的设置,我们预计钱包分级管理下,不同等级钱包在账户功能、支付限额等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无需录入身份信息的第四类钱包,或实现“可控匿名”功能。

推进展望:年内公开上线存在可能,万亿规模或为中长期方向

1)预计年内上线存在技术可行性和政策引导性:银行科技项目的测试周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时间,3月央行年度货币金银会议亦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因此我们判断自上而下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年内上线可能性较大。

2)中长期或将达万亿规模:目前国内M0规模8.3万亿,作为M0部分替代,预计央行数字货币投放量将在万亿规模,受客户习惯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取决于现金交易替换规模和电子支付替换规模。

行业影响:预计将重构各类机构功能与定位,与电子支付或呈竞合关系

1)商业银行:未来电子钱包使用提升手机银行APP使用频度,有助深度介入电子支付领域;

2)第三方支付机构:具备央行数字货币分发职能的头部机构竞争力再提升,多元持牌机构亦有望借移动支付+增值服务发挥比较优势;

3)现有支付清算机构: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带来跨界竞争加剧、清算领域开放带来业内竞争加剧,多元化经营或为中长期方向。

风险因素

央行数字货币推进速度低于预期,支付行业监管要求从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0ms0-7:15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