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RafaelSchultze-Kraft
翻译:卢江飞
来源:链闻
量化比特币用户数量存在的问题
对于比特币研究人员和投资者来说,有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在他们脑海之中,即: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拥有、并使用比特币?
即使可以通过公开的分类账来访问比特币全部交易历史,想要准确评估比特币网络中的用户数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直到现在,比特币网络中的地址数量仍被用作为比特币用户/持有者数量的一个参考值。但众所周知,这么做是错误的,因为用户和比特币地址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映射关系,而且:
比特币地址可以存入多个人的资金;
单个实体也可以拥有并控制多个比特币地址来持有BTC。
如何利用地址来得到准确的比特币用户数量
为了能够更精准地估算出比特币网络中的实际用户数量、并了解这一数字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需要更先进的统计方法。
在Glassnode,我们一直尝试利用一种「综合」统计解决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包括行业标准的探索法、专属群集算法、以及基于原始链上数据的高级数据科学方法。
IMF:美国通胀尚未“转危为安” 美联储需加息到底:1月5日消息,近日,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称,美国通胀“尚未好转”,美联储现在宣布在抗击通胀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还为时过早。她表示,如果看看劳动力市场的数据和服务业通胀,我认为很明显,美国的通胀还没有好转,所以我对美联储的建议是今年一定要将加息坚持到底。戈皮纳特表示支持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至5%左右,并在今年全年保持在这一水平。戈皮纳特预计欧洲央行的紧缩周期会更长,因为欧洲正在努力应对能源危机。她表示,我们预计到2024年,通胀才会开始接近欧洲央行2%的目标。[2023/1/5 10:23:07]
在本文中,通过聚合和高级数据科学分析基于实体的新一代链上指标,我们可以得到相对更为准确的统计结果,并为持有比特币的实体数量设定一个新上限。就目前而言,我们所做的这项工作应该是加密行业内首个引入的专业比特币实体量化的方法,其统计范围也优于简单的地址计数法、以及更简单的启发式探索统计法。
实体,并非用户
使用我们统计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这种方法只能解决上述两个混淆因素中的一个,即:将比特币地址当作用户数量的统计标准,而我们的方法可以将多个地址映射到与之相关的单个实体上。
近日V社创始人:加密货币价值波动让人们无法确认其实际支付价格到底是多少:2月26日消息,近日V社创始人Gabe Newell接受采访时解释了Steam禁止NFT的原因,Gabe表示:“目前NFT发展过于粗糙,并且幕后还涉及某些非法因素,区块链是个非常好的技术,但目前使用方式过粗糙,让你不太想接触它。随后,Gabe补充道:我们在接触加密货币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50%用于交易的加密货币都带有欺诈属性。然后加密货币价值波动让人们无法确认其实际支付价格到底是多少,是的,这些交易都是锚定在加密货币的基础上,但是大多数人的工资并不是加密货币。[2022/2/26 10:17:51]
此外,我们没有考虑单个比特币地址拥有多个用户资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持有比特币的地址仍由网络级别之上的单个实体控制,比如交易所,所以我们将数字称为「实体」,而不是所谓「用户」或「个体」。
通过研究,我们实现了一系列实时链上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在GlassnodeStudio上、并通过我们的应用程序接口实时使用:
新实体数量在比特币网络交易中首次出现的唯一独立实体的数量。
实体净增长量网络中唯一独立实体的净增长数量,该指标定义了「新实体」与「消失的实体」之间的差异。
大咖零距离 | 比特币到底是不是金融危机的避险资产:3月24日18:00,金色盘面邀请实盘大V币圈赵公子做客金色财经《大咖零距离》直播间,将分享《比特币到底是不是金融危机的避险资产》,敬请关注,欲进群观看直播扫描海报二维码报名即可。[2020/3/24]
「巨鲸」的数量拥有至少1,000BTC的唯一独立实体的数量。
活跃实体的数量处于活跃状态的唯一独立实体的数量,此类唯一独立实体要么是交易发送者,要么是接收者。
比特币发送实体数量充当比特币发送者的唯一独立实体的数量。
比特币接收实体数量充当比特币接收者的唯一独立实体的数量。
注意:由于我们的实体指标依赖于随时间变化的聚合技术和统计信息,因此这些指标值是可变的,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最新的数据点可能会略有变化。但是,我们已经建立了必要的机制,以便获得高度稳定的数值,以便将统计数据波动保持在最低水平。
量化比特币实体的数量
下面将展示使用我们的方法得出的统计结果。
作为比较,图1显示了每天进入比特币网络的新实体数量和新地址数量。
动态 | 徐明星二次回复杨永兴纠纷 称坚决采用法律手段回击到底:徐明星刚刚发布微博,就杨永兴纠纷事件发布第二次回复称:1、本人非常欢迎采用法律手段,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一切行为都可以摊到阳光下,合法的、非法的行为都会由法律来审判。2、天天买稿混淆是非,渲染民事诉讼立案,小学生都知道,只要花几千律师费就能发起民事诉讼。这些颠倒黑白的行为不会影响法律的公正,只是显得心虚。你们在证券市场兴风作浪、散户的习惯在区块链的世界行不通,本人坚决采用法律手段回击到底。3、你们当初通过第三方多次约见我,百般殷勤,本人,承诺为公提供各种业务和资金支持,获得了公司股权的投资机会,由此获得的回报是你们一辈子赚的最多的钱。你们的承诺却没有一项兑现,你有脸来和我撕逼?农妇与蛇不能形容你们的无耻。[2019/10/24]
图1——比特币网络里一笔交易中首次出现的日均地址/实体的数量。
由于我们的方法将地址群集到了「实体」中,所以最终的新实体数量只代表了一小部分比特币网络中的新地址数量。举个例子,在2019年,比特币网络的日均新增地址数量超过35.5万,相比之下,日均新增实体数量只略高于10万,约占比28%。
图2展示了随时间变化的比特币网络中新增地址和实体比率变化情况。
声音 | John McAfee:仅拿到底层访问权限没有用:今日,针对Bitfi钱包能够被黑一事,John McAfee继续作出回应称:“黑客生成获得了底层访问权限,但仍无法对程序进行任何编写或更改。这就像拿着牙医证书去核电站工作一样。你能从钱包里拿走钱吗?你不能。这才是关键。”[2018/8/3]
图2——比特币网络中日均新增实体和日均新增地址的比率。
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的比率数据提供了一些潜在信息。举个例子,在2018年初,我们看到了明显的下行高峰,这表明新地址和新实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也意味着网络中的活动其实来自于现有用户的活动增加,而不是新用户入场。
日均活跃地址和活跃实体的数量之间的比较也得出了非常相似的图:
图3——左图:日均活跃地址和实体的数量。右图:活跃实体和地址之间的比率。
那么,到底有多少实体持有比特币?
图4描述了比特币网络中实体的日均净增长趋势。与新实体数量相比,该指标也体现了「消失的实体」之间的差异:「消失的实体」是指那些余额为零、但在上一个时间戳中余额不为零的实体。
图4——日均实体净增长量
使用该时间序列上的累积汇总,我们可以获得每个给定时间点的估计实体数量。图5所展示的是非零地址数量和实体数量比较结果。
图5——非零账户余额的地址/实体总数量。
根据我们的分析,截至2020年1月,持有比特币的实体数量约为2310万,这比当前非零账户余额地址少了18.5%。
不仅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实体数量是呈现单向增加趋势的。当我们分析实体数据的时候,会发现地址数量有一点不同,在2018年初,比特币地址数量出现了急剧下降。
根据我们的分析,截至2020年1月,持有比特币的链上实体数量约为2310万。
比特币增长表现比较健康
比较日均实体净增长量和地址净增长量是非常有价值的。从结果可以发现,比特币地址增长的波动性明显高于实体增长,也具有较大的幅度偏差。
更重要的是,实体的日均净增长始终为正的:在比特币的历史上,到目前为止,实体净增长只有21天是负值。
这个指标清楚地表明,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比特币普及应用是健康且可持续的。
图6——日均地址和实体净增长比较。
「比特币巨鲸」数量
在我们的链上指标分析列表中,还有另一个基于实体的指标,那就是:「比特币巨鲸」数量。对于巨鲸的概念,我们认为巨鲸是指持有≥1,000BTC的实体。对于不依赖单个地址的巨鲸,这个指标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统计。
图7——持有≥1,000比特币的地址/实体的数量。
尽管两条曲线都显示出相似的趋势,但持有≥1,000比特币的地址和实体的数量存在明显不同,从而让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某个特定市场周期中的特定时刻里的巨鲸行为。
分布统计
下图描述了实体数量与实体规模之间的关系。
图8——2020年1月,相对于实体规模的实体数量分布情况。
上图显示了明确的幂律关系,实体规模从一个独立地址的实体到最多2200万个地址的实体群集。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分析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群集类实体仍由一个地址组成。因此,我们也对比特币实体数量设置了一个严格的上限,由于包含了潜在的缺失链接,实际的实体数量可能会低于我们提供的上限。
同样地,实体数量和对应的余额揭示了幂律分布关系,其中大部分实体都至少持有小于1BTC。
图9——相对于实体比特币余额的实体数量分布,所有余额超过10万比特币的实体都是加密货币交易所。
截至2020年1月,有75个实体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大于或等于1万,有7个实体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大于或等于10万——所有这些实体都是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火币、币安、Bitfinex、Bitstamp、Kraken和Bittrex。
7个最富有的实体控制着2,350,000BTC,相当于占到流通比特币供应量的约13%。
下面是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比特币余额对比图表。
图10——比特币网络中实体的账户余额分布。
来源链接:medium.com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