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从“互联网标准之争”看数字货币的路线选择_加密货币:CRYPTO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秦源

自比特币于2008年诞生已来,在略超10年的时间里,数字货币快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交流中。

2019年6月,Facebook推出数字货币Libra项目的白皮书,计划于2020年6月正式落地。一时间,数字货币真正进入应用似乎有了相对明确的时间表。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DC/EP项目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曝光度也显著提升。

总结归纳目前已有概念的这些数字货币,可以分为官方和民间两大类。由于普通民众在谈论数字货币时往往又潜意识的将“数字货币或多或少对现有金融体系有“颠覆”相挂钩。因此,关于未来数字货币的路线选择问题,无形之中有官方和民间两条路线之争。而这种争论和1970-80年代的互联网标准之争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

观点:挖矿是个“赢家通吃”的市场:10月20日11:00,世界数字经济应用高峰论坛第一场圆桌论坛正式开启,主题为 “时代拐点,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交锋与融合之路”,Linkvc创始人林嘉鹏认为挖矿是个“赢家通吃”的市场;TOP Network联合创始人Noah Wang表示FileCoin具有安全性和便捷性;链杉资本创始人田大超认为投资人要兼具技术,语言,商业以及金融四点优势,中币CEO欧码认为应该全力拥抱Dex,库神钱包负责人陈光海表示投资者需合理配置好资产。[2020/10/20]

1970-80年代是互联网从之前百花齐放的局域网时代走向真正意义上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时代的扎根期。在这之前,互联网的标准也是花样百出,这其中也包括后来的互联网标准TCP/IP。这些标准都可以视为民间标准。198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了OSI标准。虽然ISO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官方组织,其推出的标准也没有强制力,但相较于包括推出TCP/IP标准在内的那些组织,无疑更官方一些,更具权威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OSI标准推出后,当时很多权威和专家都对其给予厚望。OSI作为互联网标准至今在很多教科书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观点:比特币能源价值或有助于推高价格:许多链上指标可以用来确定比特币市场是看涨还是看跌,特别是它的能源价值,可能预示着BTC将有更大的动作。比特币能源价值模型是由分析师兼数字资产管理公司Capriole Investments负责人Charles Edwards提出的假设,他认为比特币的公允价值是能源投入、供应增长率和一个代表能源的法定美元价值的常数。Edwards指出,从这一指标来看,比特币似乎自2019年9月以来首次被高估。他补充称,这可能是个好消息,因为:“当能源价值触底后趋于上升时,通常是一个大的趋势。尤其是在减半之后。我们已经看到了每日能源价值高于价格的迹象。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预计比特币价格会出现快速复苏。”

据悉,在2013年和2017年的前两次牛市中,BTC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但能源使用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如果这个定价模型被证明是准确的,那么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开始发生。(BeInCrypto)[2020/6/2]

但40年后回头看,更准确地说,在1990年代,TCP/IP作为互联网公认的标准就已经确立了。更为尴尬的是号称技术上更好的OSI标准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落地过。OSI标准的完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互联网的兴起是一种市场自发行为,标准化组织的推荐标准相较于市场标准并无特别的官方支持。而事实上美国一直是互联网的领头羊,TCP/IP虽是民间标准,但其支持者和受益者主要是美国的公司,实质上代表着美国的利益。二是OSI标准推出时间已晚,围绕着TCP/IP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圈和利益圈,而OSI作为一个标准并无一个强有力的推广者和利益相关者。三是互联网从出现到普及是一个应用驱动下渗透率持续提升和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有应用便于推广比技术上的完备性和权威性更重要。

观点:加密货币交易存在大量且持续的套利机会,主要由投机者推动:过去10年的经历表明,尽管比特币存在波动性,但它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加密货币,是一种非常稳健的长期资产。最近一篇题为《剖析加密货币市场的时变风险敞口》(Dissecting Time-Varying Risk Exposures in Cryptocurrency Markets)的论文称,“比特币与大多数法定货币不相关,波动性更大,因此在风险管理和多样化方面的用处有限。”不过,论文指出,虽然比特币作为避险资产的说法在现实中可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数字资产市场中的投资者仍有机会,“相对于不同交易所的法定货币,加密货币交易中存在大量且持续的套利机会,加密回报动态主要由‘投机’的投资者推动。”(AMBCrypto)[2020/6/1]

不同于互联网标准之争发生于互联网从0到1的过程。比特币、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都是互联网从1往后的事情。监管当局、传统金融机构对互联网及其迭代和颠覆性都有所认知。从近年来互联网创新的前沿共享经济和数字货币来看,互联网创新越发向公共经济领域挺进。对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属性,特别是平台型公司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如何监管?公众和监管当局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思考,互联网及其创新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是大势所趋。

观点:大型投资者面临的流动性危机是导致比特币近腰斩的原因之一:Coinfloor的首席执行官Obi Nwosu称,大型投资者面临的流动性危机是导致比特币价格下跌近50%的原因之一。对大型传统投资者来说,比特币提供了急需的流动性,而传统资产的表现相当糟糕。Nwosu表示:“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从其他渠道获取资金,首先是流动性最强的渠道,这就是他们从比特币中提取资金的原因,因为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的流动性很强,他们也会从黄金中提取资金。”

此外,Nwosu还强调,从设计上来说,比特币和黄金是用来存储价值资产的手段。他认为:“截至去年12月,我们投资比特币只是因为我们相信比特币是一种价值储存手段。这才是其真正目的。它是为这些情况而设计的,比特币和黄金之类的东西将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证实它们是真正的价值储存手段。”(Ambcrypto)[2020/3/23]

因此,在数字货币这一公共属性极强,监管密度很高的领域,大概率很难重现新兴势力一边倒的兴起,传统势力一边倒被颠覆的现象。Libra项目白皮书自发布以来的遭遇,就是一个监管者不断认知的过程。从某种意义来说,监管者认知到位,监管到位反而有助于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在数字货币领域,央行或传统金融机构推出的数字货币在和互联网新势力推出的数字货币之间的竞争应该不会重现互联网标准之争中的偏官方的OSI标准完败于民间的TCP/IP标准的情况。

不过,央行和传统金融机构若推进数字货币项目也不可想当然的认为依托于法律强制力和在位者优势,即便再加上先发优势就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边缘化新势力的数字货币生存空间。

互联网的颠覆性依旧存在。现有的货币发行流通及其对应的金融体系本质上是传统现代国家兴起和工业化分工的产物。而互联网分工密度指数级于工业化分工密度,不同于工业化时代金融行业和其他经济部门之间是相对平行的分工协作模式,互联网模式下大量的金融行为嵌入在使用场景中。互联网已成为很多货币使用和派生的首选场景,这一点传统金融机构相对于互联网新势力反而有劣势。

总之,数字货币领域很难重现互联网标准之争中OSI标准的完败,但OSI标准的完败对于传统金融部门而言,仍是一个警醒。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6:58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