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动荡之下,避险是比特币的剧本吗?_LAVA:比特币

“你永远都不知道意外和行情会哪个先来?”

搞不好是一起来。

新年伊始,当大家沉浸在2020年农历春节,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的时候,刷着朋友圈的小王发现BTC突然涨了,并且一度从6850美元涨至8467美元。这当然不是为了欢度春节,而是因为美国和伊朗上演了一场谍杀大戏。而伴随着双方的偃旗息鼓,比特币价格又开始逐渐下滑,下降到7731美元附近,其走势和黄金相似。业内认为,比特币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数字黄金”的逐渐成熟。

一直以来,自带金融属性的比特币,被不少人当作是避险资产,即是与黄金、原油等衍生品同样的性质,意味着随着市场变化,价格不会产生较大波动的稳定的资产。当“避险资产”频频跟比特币挂在一起的时候,这似乎形成了全球的共识。然而根据资料显示,2019年比特币与黄金的正相关性从负值上升至0.2,然而并不足以证明两者有着强联系,或者是同样类型的资产。

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这其中的金属属性在不同的系统设计中,token可以代表着货币、债券、股权等等,进行市场交易行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哪怕逐渐成为新型投资品,但是这市场流通量相比于黄金现货,仍旧不在一个数量级之上。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家对于比特币或者是其他加密货币,作为“避险资产”仍旧抱着怀疑的态度的重要原因,因为其太不稳定了。

尽管目前比特币无法成为避险资产,但是它仍然存在巨大的金融价值,如固定的发行量对抗长期通胀;如目前如日中天Defi,也正在成为传统金融商业巨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区块链来讲,十一年其实并不算很长,生态、技术、机制仍旧处于不断摸索的状态当中。

有可能连中本聪也未曾想过,十一年后的区块链会呈现出现在这样。Staking模式成为主流,Defi已然是市场热点,连曾经比特币核心机制的PoW,也面临着中心化问题明显,面临退居历史的舞台的问题。如今的区块链行业,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浪费资源,成为了PoW的代名词——28TH/S标准算力下,24小时不停运转,一天消耗可达38千瓦,约是普通家庭用电量3倍;0.00111412个BTC,是新矿机每天挖出BTC的数量;34.7百万吨的年碳排放,相当于整个丹麦的碳排放量。对抗矿机ASIC化,成为了各类PoW机制为首的项目方的口号,有的甚至为其修改底层算法,更有甚至干脆修改共识机制。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PoC凭借着人人皆可挖矿,降低挖矿成本,杜绝中心化,从众多共识机制之中脱颖而出。

许多对于PoC不了解的人,以为它是一个刚刚被提出来的概念,实则不然。PoC在2014年就被应用于Burst的项目上,矿工通过在自己存储数据来搜寻正确的哈希值,从而打包区块,获得奖励。?Lava作为PoC领域里的佼佼者,秉着对区块链的深刻理解,对PoC进行了改进采用特有的火石机制,火石由抵押Lava生成,挖矿可获得双倍Lava奖励,可以将其理解为Staking机制升级版,火石的价值是由市场调控。

Lava运用算力绑定的方式,实现不同的算力可以绑定在同一地址上,丰富了挖矿场景下“矿池”生态的发展。矿工和矿池之间不再各自为政,既保证了矿业生态的良性合作,又保障了人人都可挖矿的理念。

市场调节与生态发展兼顾,线下场景应用落地当然也必不可少。针对线下支付,Lava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团队这个在积极推动区块链支付的发展,通过原子交换等技术,实现点对点去中心化跨链交易。利用这项技术,区块链之间的信息流动将大幅增强,从而达成通证之间的价值流通。独立的区块链网络终将借由原子交换,走向互联互通的未来。

成为“数字黄金”这条路,加密货币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也并非不可期待。我相信有着强金融属性的Lava,将足以成为搅动金融池子里的那条鲶鱼。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62ms0-6: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