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行业频发信任危机,区块链能否成为“救命稻草”?_比特币:区块链域名的用途

来源:人民网

记者:皮磊

2016年7月,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线了区块链公益筹款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声”,为10名听障儿童筹款。

截至2019年6月底,已有超过700家公益机构、近3600个公益项目的捐赠数据接入蚂蚁区块链,捐赠总人次达11亿,捐赠总金额超15.1亿元,以期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踪、全透明”的特性保障下,可以提升公益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但调查显示,目前公益行业“上链”比例还很低,对普通公众来说区块链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公益行业公信力缺失问题不会因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就得到彻底解决。发展势头正猛的区块链能够解决公益行业面临的信任危机吗?

让每笔善款都有迹可循

12月26日上午,一张张公益奖状在全国不少高校的社群及微博上扩散开来。奖状上记录了每个人在过去五年基于公益宝贝的爱心捐赠笔数以及帮助过的公益项目数。不少领到奖状的网友惊叹:“原来自己剁手的时候还做了这么多好事!”

火币公益荣获“2020领航中国年度评选杰出公益慈善项目奖”:12月10日,第五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20金融界“领航中国”年度盛典正式在北京召开。火币公益凭借在区块链慈善领域的创新与突出贡献,荣获“2020领航中国年度评选杰出公益慈善项目奖”。 同日,火币公益还获得《北京商报》颁发的“2020年度企业社会责任公益典范”奖。

据悉,火币公益是火币集团旗下公益平台,旨在建立区块链模式公益事业的新生态,为传统慈善事业提供新的实现形式,让信息透明、公开、可追溯。目前,火币公益已建立国际化团队,与多个国际NGO建立合作,并在今年一月设立专项公益基金,用于从全球各地采购医疗物资进行捐赠,目前捐赠医院及组织超过130家,捐赠物资超过20批次。火币公益卓越成绩获得业界认可,曾入选“中国慈善排行榜”双榜单,荣获“年度慈善榜样”称号,并获得《时代周报》“2020年度时代公益先锋”奖。[2020/12/10 14:50:27]

据悉,这些奖状全部来自阿里巴巴公益发起的线上版“剁手党表彰大会”,所有通过公益宝贝捐赠的消费者和商家都可以在线领取自己的专属公益奖状。2019年,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全年累计捐赠笔数已经超过98亿笔,其中参与捐赠的网友超4.7亿人,商家超252万家,总捐赠额超4.3亿元。

动态 | 中软协区块链分会发起“区块链+公益慈善”技术创新行动倡议:金色财经报道,2月1日,工信部下属二级协会中软协区块链分会发起“区块链+公益慈善”技术创新行动。文件提到:倡议响应习总书记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号召,组建“区块链技术+公益慈善”课题项目组,运用区块链技术,群策群力,为公益慈善行业提供:运作透明可监督、物资状态与去向可追溯、款项支出明细可查看等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现向行业内征集:区块链技术+公益慈善解决方案志愿技术提供方,欢迎区块链行业企业报名参与,为我国公益慈善行业贡献区块链技术创新解决方案。[2020/2/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让人人公益成为可能,公众参与公益、捐款方式也更加灵活、更易操作。在早期,出于对公益机构的信任和参与公益慈善的热情,很多人在捐赠完成后并不太关心善款流向和最终用途,认为“我在支持公益,我的爱心和善款一定会得到合理利用”。

而随着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不断发生的信任危机,现在很多网友在捐赠的时候不仅会查看项目进展,还会及时追踪善款使用情况,“确保善款用到该用的地方”。

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破题成为可能——蚂蚁区块链技术在公益领域的首个落地场景就是公益捐赠。

公告 | GSL通证商城开通在线捐赠通道 使用通证记录社会公益:据官方消息,全球流通产业公链GSL通证商城已开通线上社会捐赠通道,使用通证来记录社会公益。此外,GSL商城捐赠疫区的1万份N95医用口罩已全部发出,共助武汉,共度难关![2020/1/26]

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芳山镇八间村有个名叫泓帆的小男孩,1岁多时被诊断患有重度耳聋。为给孩子治疗,父母放弃了家里的几亩地,外出打工挣钱,给孩子装上了人工耳蜗,又送孩子进了康复机构。但半年后,家庭收入难以继续支撑孩子后续的康复费用。对于孩子的将来,家长既担心又揪心:中断学习和治疗后,孩子未来会很难融入社会。

幸运的是,一个月后,即2016年7月,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线了区块链公益筹款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声”,为10名听障儿童筹款。很快,将近5万人次筹集了198400元善款,作为孩子们的康复费用。

这是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支持的第一个公益筹款项目。与以往项目不同的是,通过该技术用户可以清晰地看到善款从自己的支付宝账户流入基金会,再进入执行机构,最后进入受益人的账户全过程,善款去向一目了然。数据显示,使用区块链的公益项目筹款时间只需一般项目的一半,“信任让公益提升了品质也提升了速度”。

动态 | 全国首例英烈名誉保护领域互联网公益诉讼案开庭,区块链化身“电子见证人”:金色财经报道,11月19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在线审理瞿某某通过互联网侵害革命英烈名誉案并当庭宣判,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行为并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记者从庭审中获悉,作为全国首例检察机关向互联网法院提起的英烈名誉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本案关键证据是由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固定的。办案检察官马睿告诉记者,把区块链技术用于司法取证,是因为区块链有着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的技术特性,以此保存的数据,具备原始性和完整性,更加真实可靠。[2019/11/20]

区块链从本质上来说,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一种信任机制,是“共信力”助力“公信力”。

在蚂蚁金服之后,不同机构和项目也开始尝试引入区块链,探索从技术上强化公益账本的公开透明。例如,2016年12月,网络互助平台众托帮宣布将区块链应用于公益场景;2017年10月,腾讯可信区块链研究院正式推出“公益寻人链”平台;2018年8月,爱佑慈善基金会区块链救助公示平台正式上线……

区块链大大降低信任成本

研究表明,自2008年以来,区块链商业化与科研加速并进,中国区块链商用落地场景不断丰富,在助力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数字经济创新等领域均有不少探索。

最高检民事行政检察厅负责人:区块链等技术有利于公益诉讼领域的案件办理:据《检察日报》报道,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7715件。最高检民事行政检察厅负责人表示,“结合公益诉讼办案特点,检察机关积极探索科技在公益诉讼领域的具体落地,将无人机取证、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运用到办案过程,保障了案件办理的顺利进行,保障和促进了美丽中国建设。”[2018/6/5]

在“区块链”概念火热、老百姓却对其不甚了解的时候,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曾做过一番解释。他谈道,区块链的价值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其技术魅力在于建立信任和建立协同。“每个流程复杂漫长的地方都是信任缺失的地方。而泡沫散尽后的区块链,也正在回归它最核心的价值:建立信任。其透明可溯,不可篡改的特性大大降低了社会信任成本,提升了社会的运转效率。”

在专业人士看来,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医疗服务、金融保险以及对外贸易等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和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场景和民生服务,很多都有区块链的影子。

以医疗服务为例,2018年9月13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携手蚂蚁金服推出全国首个区块链电子处方——患者只需点开支付宝“华山医院生活号”就能线上看病,医生远程开好处方药,患者在家坐等送药上门。该技术能实现医院处方精准无误且不可篡改,以解决复诊患者拿着处方不遵医嘱在外重复开药等问题。

而在公益领域和公益场景的应用,区块链未来的价值在于,让每笔善款的去向和用途都有迹可查,或许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信任问题。

去年“95公益周”期间,阿里巴巴发布“链上公益计划”,宣布打造透明公益基础设施,并宣布对平台上的公益机构免费开放。在专业人士看来,凭借去中心化、透明度高、信息不可篡改的特性,区块链技术天然满足公益领域的需求。

据介绍,这套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的开放平台能够为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提供公开透明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实现善款可上链、过程可存证、信息可追溯、反馈可触达、多端可参与。未来,该体系还将逐步对其他社会组织、审计机构等相关角色开放。

公开信息显示,在过去的2019财年,阿里巴巴经济体累计产生公益捐赠91亿笔,参与捐赠的消费者达4.4亿人。阿里巴巴合伙人、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每一笔捐赠背后,都是参与者对平台的信任。确保公开透明,不辜负每一份信任,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与其他捐赠平台相比,阿里巴巴公益平台上的项目具有种类多、复杂性高、捐赠体量大等显著特点。入驻阿里平台的公益项目涵盖了资金募捐、物资募捐、志愿服务等多个类型,公益项目总数达5000余个。未来二至三年内,阿里巴巴将持续投入,探索出不同类型公益项目的区块链标准化方案,并将其沉淀为阿里公益平台上各类公益项目的基本执行规范。

种种迹象表明,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得到公益行业重视。

在2019年公益筹款人大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就区块链与公益话题进行了探讨。不少专家提出,当前筹款难题在于公益领域负面事件频发导致的信任危机,而区块链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以后的公益慈善生产关系,建立起公益慈善主体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提升公益慈善生产力。

行业还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但区块链真的能解决公益行业由来已久的信任问题吗?公众又是如何看待该项技术在公益行业的价值的?

围绕该话题,公益时报曾推出过一项调查——“区块链助力公益能提升公众信任度吗?”。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超半数网友并不了解什么是区块链;近40%的网友认为区块链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善款流向公开透明问题,“公信力问题不会因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就得到彻底解决”。

对于“区块链+公益”的短板,42.2%的网友认为“信息上链工作耗时耗力,公益组织要付出大量的精力”;41%的网友表示“公益组织是否上传、如何做出正确的应用选择是一个现实问题”;22.9%的人表示,用户需要一个很长的接受过程,区块链技术也要逐渐成熟。

蚂蚁金服区块链工程师朱海伟表示,目前机构和平台工作重点还是聚焦在募款方面,对新技术手段的了解和投入不高。“有时候我们也看到,项目是好项目,解决的也是真问题,但公众参与公益积极性不高且不持续,根本原因可能还是透明度以及品牌信任度的问题。”

他谈道:

“如果更多公益行业相关部门、机构能够了解到新技术有可能给公益带来的改变,或许会迎来新的改变,“完善公益监督和反馈流程,或许能更好地激发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

朱海伟告诉记者,据他所知,目前不少公益机构都在尝试“上链”。不过一些公益机构也考虑到了“上链”的成本问题,有所顾虑,比如机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或人员技术能力比较弱等。“20日前流行的一个词是‘上网’,今日流行的词是‘上链’。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观念问题,观念改变了机构自然有动力去做,平台也会在技术上提供相应支持。”

然而,就目前国内公益机构、项目总量和已经“上链”的机构数量比例来看,区块链技术在公益行业的普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很多人对此还是充满期待。

蒋国飞认为,区块链的本质是构建信任机制,所以未来的应用也会是泛行业的。在数据和价值需要流转的地方,在效率比较低、流程特别长的地方,其发展速度尤其快。

他谈道:

“我们正在快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区块链将构建信任机制的基础设施,为线上资产流转、交易提供非常好的基础。未来,区块链会像移动支付一样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区块链也会像水电煤一样,充实现有的生产力、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

前段时间,有网友爆料某知名公益项目涉嫌私自更改善款用途,引发公众密切关注,相关舆论及媒体报道再次冲击了公众对公益行业的信任。事实上,公益行业频繁爆发“信任危机”,对公益机构乃至整个行业的信誉度、品牌建设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对行业透明度和规范化操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用技术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信任问题逐渐成为一种解决方案,尤其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早在2016年7月,蚂蚁金服就宣布尝试将区块链应用于公益场景。此后,又正式宣布旗下支付宝爱心捐助平台全面引入区块链技术,并向公益机构开放。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46ms0-6:11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