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警惕以虚拟币为噱头的新式_区块链:MINE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熊志

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安徽省合肥市查获了一起号称“神仙水”的非法案件,涉案嫌疑犯声称旗下的“SSG生命能量水”包治百病。就是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项目,竟然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吸引了7万人参与,涉案金额高达6亿元人民币。

在涉事公司的对外宣传中,这款“SSG生命能量水”是“被地壳运动封存起来的远古海洋水”,得到了中美权威机构认可,不仅可以逆转衰老、延长寿命,甚至能让被硫酸烧坏的脸恢复如初。然而,这个所谓的“生命能量水”,事实上只是钾含量高的普通地下水。至于治好红斑狼疮、延长寿命等,则是彻头彻尾的虚假宣传。这款10000多元一盒的产品,如此违反医学常识,却能够吸引数万人购买,除了公司善于包装营销外,主要还是依赖其销售体系。

光明日报:充分运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 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光明日报今日发表文章《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当前,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把支持复工复产和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助力短期稳增长与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目标的实现。充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完善风险内控机制,适当增提坏账准备,保障资产质量的稳定,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2020/4/3]

据报道,用户在购买该产品时被承诺高额返现,但不是直接返现金,而是返该公司发行的名为“金元”的虚拟币。这样一来,“SSG生命能量水”就成了幌子,对虚拟币升值的期待,会刺激用户高价购买产品。同时,为了让手上的虚拟币有人接盘,也为了多拉人获得更多奖励,购买产品的用户会不断发展下线。

声音 | 光明日报:区块链技术可成为版权保护的防火墙:光明日报发文“用新技术筑起版权保护的防火墙”。文中表示,版权保护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随着传播技术及形态的变迁,版权方与侵权者之间“猫与老鼠”的戏码更加复杂。知识付费平台有必要重新审视并部署版权保护工作,在平台乃至行业生态中。版权保护中“确权难”“追溯难”的问题,区块链技术的日渐成熟或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众所周知,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具有公开可追溯、记录不可撤销等特点。照此,每条原创内容都可以通过“哈希化”生成一个特定的指纹,并记录在区块链中,加之国家版权局的背书,从而完成确权及存证。[2019/8/26]

不难发现,和许多公司类似,本次被查的公司,也是通过吹嘘一款神乎其神的产品来进行。该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辩解称,分享经济同样是靠人去分享“拉人头”。这种辩解本质上是偷换概念,因为分享经济根本没有明确的层级,更不会要求人层层发展下线。

声音 | 光明日报:当前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3月1日,光明日报刊文《发展数字经济,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文章指出,当前,以区块链、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已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2019/3/1]

事实上,《禁止条例》有明确定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就是。本案中,涉事公司发展下线最多的达到了204级,金字塔形的图谱已经确凿无疑。这也正是这款“三无”产品能够卖出6个亿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售卖产品发展下线的传统,本案中的“币”模式,其实迷惑性更强。它引入了虚拟币、区块链等时髦的概念,让一些不具备辨别能力的消费者以为自己抓住了风口前沿,在一夜暴富幻想的心理刺激下,轻易上套。

最近几年来,类似的“币”层出不穷。一些案例中,甚至根本没有实体产品,完全靠虚拟币哄用户通过发展下线的方式来扩大整个虚拟币市场,刺激购买需求,炒作升值预期,最后收割用户。这种打着区块链新技术旗号的局,蕴含的金融风险不容小觑。

面对这类新型方式,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不可贪图不切实际的暴利。此外,监管部门也要顺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对和虚拟币非法交易的界定范围,提高打击的力度。尤其是对那些宣称有各种神奇功效的产品,一定得拨开其虚假宣传的障眼法,看看是否涉及币局,真正实现对犯罪行为露头就打。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8:13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