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政策层面探讨区块链如何赋能传统金融_KEN:TOKEN

靠谱的区块链金融场景

早在2017年币圈牛市之前,国内很多的区块链公司就在联盟链场景中找到了最靠谱的金融应用场景——供应链金融。我有幸参与了其中的过程,到目前为主,坚持于这一场景的企业终于等来了政策东风,对于这些坚持的朋友表示由衷的祝贺。

确切的说这个靠谱的场景并不是完整的供应链金融链条,而是其中关于应收账款的部分,靠谱的原因也正是在众多不靠谱的概念型场景中,大家找到了将金融最核心的部分与区块链最大的优势进行结合的方式。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模式,传统金融中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资产可以通过保理等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而这种融资方式的问题在于多数金融机构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或者较小的金额进行融资。而利用区块链,由核心企业将应付账款直接上链,这里的上链并不是数据的简单上链,而是将应收账款Token化了,Token化的应收账款变的不可伪造和可以拆分流转,应收账款同时被票据化了,应收账款不但成为了融资手段,也变成了向上游支付的凭证。而金融机构的风控流程被碎片化的统一了,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成为最重要的风控评估标准。这种模式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一级级向下传递,最终让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享受到融资的便利。这是一个改变传统金融而不与现行监管冲突的少有的案例。

日经亚洲评论:加密货币应加入日美贸易协定:高级政策分析师Sale Lilly和非营利、无党派兰德公司的高级科学家Scott W. Harold在日经亚洲发表评论文章《加密货币应加入日美贸易协定》。文章表示,当美国和日本在2019年末就数字贸易协议达成一致时,它们拒绝纳入管辖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语言。鉴于一些最早的加密货币市场始于日本,而许多最大的公司都起源于美国,这一决定多少有些令人惊讶。今天,加密货币或现金的数字表示以及相关的金融区块链技术(如智能合约和不可替代的代币)的总供应量占美国货币基础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拜登政府开始确定其国际贸易方式,以及菅义伟政府希望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可能值得重新考虑将加密货币排除在日美贸易协议之外的问题。如果他们这样做,双方可以协商现有协议的单独附件,或者重新定义该协议的解释以包括对加密货币的监管。(Rand)[2021/7/29 1:21:54]

有网站所有者受到者威胁,要求发布加密交易所coinmama正面评论:有网站所有者收到电子邮件威胁称,需要发表对于coinmama.com的5星评论,并要点赞或分享两次。如果收件人在48小时内不完成这些事情,勒索者声称将从网站创建数以百万计的反向链接到收件人网站,破坏其声誉。(Bleeping Computer)[2021/1/8 16:44:23]

当然这个案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产业链中核心企业中的强势地位及传统利益保护性抵抗,联盟链参与方不够多元化最终区块链系统高度中心化,有名无实等。但从可落地性和发挥区块链核心优势层面无疑已经是联盟链最成功的创新。

资产上链=提升流动可能性

区块链可以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不错,但是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领域是天生切合,有的行业只是加分项。无疑金融就是天生切合的那一个。金融从诞生至今就在解决映射和放大实体经济的问题,区块链如何和实体经济结合,最简单的道路就是想好如何与传统金融结合。

动态 | MOMOex首席战略顾问回应某分析师有关杠杆ETF风险的评论:据了解,近期某高级分析师表示,杠杆ETF主要有两大风险,一是其本身杠杆的风险,二是由杠杆ETF逐日再平衡机制导致的资金损耗,并且在行情激烈震荡时,这个损耗是惊人的。

MOMOex首席战略顾问益达君对此回应称,币币交易、合约交易、杠杆、ETF本身是一种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本身就自带有风险性。以及再平衡机制是为了维持杠杆水平,交易次数会增多会有一定的磨损,但相比高倍杠杆合约爆仓而言,极小的磨损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ETF在传统金融市场已经很成熟了,这个机制是社会公认的。对于新兴的币圈来说,多元化交易能满足更多有需求的投资者。比如说需要杠杆交易,但不愿意承担爆仓风险的用户来说,杠杆ETF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2020/2/22]

在上述的案例中,核心是应收账款的Token化,或者说资产上链。Libra同样是资产上链,上链的是某种现金资产。资产上链的过程,其实是改变了传统模式下,资产账本被单一方控制的状况,单一信任风险的解除也解除了单一控制限制,让流动可能性变的更高。流动性是金融的命根,区块链解决不了流动性问题,但是解决了限制流动性的因素,让流动的可能性变的更高,谁更能流动谁的潜力就更大。

动态 | 黄金爱好者Peter Schiff质疑比特币交易量 遭到社区评论家反驳:据Bitcoinist消息,黄金爱好者Peter Schiff发推称:“如果比特币真的越来越受欢迎,为什么最近一轮比特币涨势的成交量比2017年的涨势要低得多?如果兴趣和采用已经达到顶峰,那么价格也已经达到顶峰。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反弹的峰值远低于2017年的高点,也就是为什么2019年的低点不会到此为止。” Schiff的言论很快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反驳。金融顾问Phillip Kennedy称:“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比特币的交易量比2017年12月增长了300%。Blockchain.com的数据显示,比特币每天的交易量要低得多。“ 另一名用户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事务活动从链外转移到闪电网络等领域,交易量的计算将变得越来越困难。比特币投资人Willy Woo认可了这一看法,并表示,2019年比特币价格的上涨是由机构推动的,因此不会持续下去,这一点在未来将会改变。真正的牛市还未开始。[2019/7/30]

再分析下Libra,它对全球的冲击力就是来源于想用区块链解除货币流动的限制,听证会的冲击力是来源于Libra只想用区块链提升美元的流动可能性,并以此成为打压其他法币流动可能性的武器。流动可能性是金融的终极竞争力,流动可能性是流动性的管道,管道有多粗决定能流动多少东西。上周五的币市行情,有的交易所卡死了,就是流动可能性低的表现,流动性就跑到别的交易所了。

时间+空间的无限放大

管道的扩大的是直径,区块链带来的流动可能性扩大的是什么?是空间和时间。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资产的账本不在依赖单一机构的服务,交易即可记账,不需要事后对账。

理论上资产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交易。同样的,不依赖单一机构的服务,自然没有了服务半径的概念,理论上的地域可以是全球的。当金融资产的交易时间和空间被理论上无限提升以后,传统金融建立起来的一套套机制和机构就有可能被改变,正如互联网无限提升了信息交互的空间和时间以后,商业半径的立体变化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互联网对信息的无限提升只是改变了信息交互的空间和时间吗?

资产的重新定义

互联网之前,为了信息的快捷传播,每一种信息都被仔细的区分,长文字靠信件,传真,重要文字靠电报,通话靠电话,视屏看电视……而今天,每一段信息里可以同时复合多种信息方式,信息本身也被重新定义和创新。二十年前你能想象今天的你把抖音和直播玩的飞起?

区块链的网络将对在其中运行的资产起到同样的作用,二十年后的资产类型无法以现在传统金融的分类起作用。比特币诞生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资产类型,让我们无法定义,只能类比,像黄金,像货币,像风险投资品种……我一直反对将数字资产简单的定义为UtilityToken和SecurityToken。如果只是目前的权益之计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他是否限制了我们对于资产的创新想象空间。

被Token化的应收账款具备了票据的性质,它属于应收账款还是票据?很多平台币既拥有Utility的作用,又拥有Security的属性,他属于什么?Libra如果推出,他是一种全新的货币还是支付系统?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复合多种属性的Token,Token永远是一个符号,后面的资产逻辑才是根本。这也将是区块链带给人类最伟大的变革。当然金融的创新也意味着风险,监管机构以怎样的智慧引导和管理这些创新似乎是更大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会改变,全球金融融合的进程同样不会改变,通过区块链带来的资产创新将是未来争夺金融话语权的关键所在。货币类型的资产创新将是未来货币话语权争夺的主战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其他资产创新的争夺是未来金融话语权的争夺,是新一轮资本全球化的博弈。更好的利用好区块链资产创新的优势,更好的利用好区块链时间和空间的优势,是转变未来全球金融格局的关键。华尔街的优势是前互联时代建立的,后互联网时代由于区块链的出现,一切都将不同。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0ms0-5:33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