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访问总时长10小时,采访素材8万字,成文5000字。看微众银行一家的区块链实践,观察的是每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入局区块链时的好奇、忐忑和梦想。——汤霞玲
银行十余年历练,马智涛却不像个“金融人”。相反,他内心深处,对复杂的金融工具总刻意保持距离:“太复杂的金融工具,除了帮助那些掌握复杂金融逻辑的人取得财富之外,并未给普通人带来太大帮助。”
马智涛是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他是个实用主义者,在他看来,金融工具应被用于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
这位成长在中国香港,学成于美国的HenryMa。在硅谷工作学习十余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的学习经验,以及甲骨文、惠普等公司的工作经历,使得他的思维方式更多元和有前瞻性。回国后曾任平安科技公司总经理,带领平安银行完成新核心系统更换。
2014年,他来到微众银行,一上来就定位做开源。经过5年,到2019年7月,一口气发布了10个开源项目,全部投入市场免费使用。
1.微众为什么做开源?
多年工作经历,马智涛发现了大组织和小个体之间的微妙关系。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从诸多案例来看,公司大到一定程度会风险聚集,最终走向衰亡。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如果机制设计失衡,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会禁锢人性的发展。所以,要创造机会去释放每一个微小个体的潜能。
传统银行往往会花费80%的精力,去关注人群中20%的富人。高净值客户,高客单价的生意是他们的首要目标。更广大普通人群的金融需求并没有被全面满足。
2014年,他和创始团队商议微众银行的核心架构。当时面临两个选择:做一家传统银行,按照国际惯例采用IBM、Oracle这些现成的技术。短期来说,实施速度快,成本可接受。但长期来看,随着用户量的增大,成本将不可控;而且业务会受制于现成技术的影响。第二个选择是:用开源的组件搭建一个分布式银行体系,构建路径长,技术难度大。但长远来看,有利于激发自我和生态内合作伙伴的创造力,更有想象力。
英格兰银行副行长:一些加密资产纯粹是投机性的,没有任何支持:金色财经报道,英格兰银行 (BOE) 负责金融稳定的副行长Jon Cunliffe爵士本周在英国高级专员驻新加坡的官邸讨论了加密货币风险和法规。英格兰银行高管警告说:没有内在价值的金融资产,只值下一个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因此,它们本质上是不稳定的,非常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并且容易崩溃。
他解释说,一些加密资产纯粹是投机性的,没有任何支持,这位英国央行行长补充说,最近加密市场的波动并未对整个金融系统构成风险,并指出加密可能没有充分整合到金融系统的其他部分,成为直接的系统性风险。
然而,Cunliffe 断言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系统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他说如果不采取行动,系统性风险就会出现,特别是如果加密货币活动及其与银行和其他市场的联系继续增长的话。他强调,监管机构需要“继续工作”并将加密货币纳入“监管范围”。[2022/7/17 2:18:40]
马智涛和他的伙伴们选择了后者,搭建了中国商业银行首个分布式生产数据中心集群。没有网点,没有柜台,所有客户服务全部线上完成。
如今,5年过去,这套系统每天支持亿级交易量,达到了国有大型银行的量级水平。得益于开源技术与分布式架构的运用,到2018年微众银行单个账户的IT运维成本降到了传统银行的10%左右。微众也成为了全国民营银行中第一家资产总额破2000亿的银行。
马智涛,汤霞玲
每一程志向蓝海的茫茫深航,都需要新大陆靠泊接力。微众所遇见的新大陆,是2015年以后逐步火热的区块链技术。这激发了马智涛强大的好奇心。
2.联盟链可能是当下最有效的选择
彼时,区块链被当作“信任的机器”首次登上《经济学人》的封面。全球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纷纷入局区块链。2015年9月,由高盛、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发起的R3联盟,推出了一个叫Corda的产品。2015年12月,由IBM主导的Linux基金会发起了HyperLedgerFabric项目。区块链也成为2015年美国创投中获得融资最高的板块。
日本财务大臣:日本方面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涉及加密资产:3月8日消息,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表示:日本方面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涉及加密资产。(金十)[2022/3/8 13:43:38]
区块链的旋风很快刮到了国内,一时间,政策加持、巨头布局、资本追逐。区块链受到了极高关注。
拨开喧闹的外表,有人看清楚了它的技术底层。
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架构,跟马智涛设想中的分布式商业在底层思路上高度吻合。区块链讲究全程可追溯,数据可验证,节点全透明。在分布式商业领域,微众的思维底层是:相信生态伙伴的力量,依靠技术手段去协同创作。
这听起来,像是一场金融艺术的众创。
马智涛最终下了一个结论:区块链是分布式商业最好的技术载体。
技术很迷人,市场又有足够想象空间。但如何入手?
布局区块链时,他们也面临抉择:首先,不能碰币,因为币的价值无法作用于实体经济。“我们相信资产数字化是未来,但反对数字资产化。”马智涛强调。
其次,公链的思路也不适合。在他们看来,公链通过算力去实现无限节点之间的共识,对运作成本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很大,这在技术层面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妥善解决的问题。
最终,他们选择了联盟链,通过区块链技术把合作伙伴连接起来,从而实现联盟价值。“这在当下阶段,可能是最有效的选择。”马智涛说。
2016年,微众银行联合2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共同发起成立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如今,金链盟成员已超100家。
从一开始,金链盟还只是个协会组织,并没有统一的技术平台。
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说:“我们最开始想做应用,但发现市场上还没有好用的底层平台。就好比想要开发APP,但连安卓和iOS系统都找不到。既然市场上没有,那就自己动手做。”
WFE主管:任何加密资产具有证券特征情况下应将其视为证券: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上周发布了一份有关加密货币术语和监管的文件。WFE监管事务主管Richard Metcalf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WFE认为,正是因为密码资产市场的发展和扩张非常迅速,现有的监管规定应该以一种普遍而清晰的方式、基于关键原则适用于任何适当的地方。”他表示,有些人可能以投机性投资的形式持有加密货币。然而,除非加密货币为持有者提供通常与证券相关的任何权利,否则就没有必要将其视为金融工具。Richard Metcalfe还表示,在任何加密资产确实具有证券特征的情况下,应根据现行法规将其视为证券。(Cointelegraph)[2020/3/27]
但在区块链这个早期行业里,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全靠自我摸索。
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回忆起最开始的“技术三人组”。“我们有2个从创业公司回来的‘CTO’,加上我,大家很专注地从基础的代码写起。”有一次讨论默克尔树,他们在白板上画了一棵树和很多层叶子,三个男人对着一棵树聊到很晚。“程序员的快乐,外界好像看不明白,但我们乐在其中。”
如今,这样“乐在其中”的程序员小哥,仅区块链方向的就有100多人。有一个数据值得一提:全微众银行的IT人员占比高达54%,而国内其他上市银行这一数据是1%-8%。
马智涛
此种技术活力,加上马智涛的引领,似乎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态势。
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金融、溯源、供应链、存证等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区块链技术,但多方如何协作?这就涉及到“共识算法”这一区块链的核心组件。
张开翔用了生动的例子来向我们解释共识机制:简单地说,POW是工作量证明机制,可以理解为谁力气大就听谁的,而POS,是谁有钱就听谁的。
爱尔兰将首次公开在线拍卖缴获的价值12.5万美元加密资产:爱尔兰将首次公开拍卖比利时联邦政府缴获的加密货币。爱尔兰和英国最大的独立拍卖行威尔逊拍卖行将执行这次价值12.5万美元的加密货币拍卖。在线拍卖将于3月24日(周二)在该行都柏林分公司进行,从UTC时间中午12点开始,将持续24小时。与在美国举行的这类拍卖不同,将有更多的人可以访问此次拍卖。所有的加密货币将被分成不同的数量,从0.25 BTC到1 BTC不等。其他涉及的加密资产还包括BCH和BTG。(Bitcoinist)[2020/3/6]
但在我们这个联盟链里,是民主集中制,有事情就大家一起投票。为了找到联盟内最佳协作机制,仅仅共识机制的框架和算法就写了一年。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经过一年多努力,金链盟开源工作组推出了金融级联盟链底层平台FISCOBCOS,现已全部开源,供全行业免费使用。
截止到目前,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人民网、长虹等数百家企业及机构都在基于FISCOBCOS构建区块链应用,投产上线的有数十个,覆盖的应用领域从金融扩大到了文化版权、司法服务、政务服务、物联网、智慧社区、公益事业、人才招聘、游戏娱乐等多类场景。
比如:机构间对账平台,你用某个APP给朋友转一笔钱,两个账号背后涉及到两家不同银行和支付机构之间的对账,以前是日终跑批对账,时间长,效率低,有了区块链技术,能保证账本实时更新且正确;
司法存证系统里,通过区块链技术让数据上链,加上联盟内司法机构的鉴定和认证,数据变成了证据,大大降低了调查取证的难度;
供应链金融系统里,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让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清楚地追踪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让银行能清楚地看见生产和交易全流程,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声音 | 加拿大央行副行长:有可能推出央行支持的加密资产:据bitcoinexchangeguide消息,加拿大央行(BOC)高级副行长Carolyn Wilkins在就区块链技术做开放式演讲时表示,人们对货币和加密资产的兴趣有所增加。Wilkins承诺,推出由加拿大央行支持的资产是有可能的。Wilkins认为在加密货币世界中充斥着讽刺的观点,比特币采矿实际上已变得非常集中。Carolyn仍对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未来感到兴奋和乐观,但中央银行发行的加密资产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问题。[2018/10/30]
3.开源,就是让黑匣子透明化
数据很好看,前景很看好。但开源这条路,并不是每个人都敢走。
“人家都说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机器。但是如果不开源,这个机器还是个黑匣子。”范瑞彬说,他们就是要把这个黑匣子打开。
他曾经在腾讯工作10多年,T4专家,曾是手机QQ初创团队的核心成员,长期负责手机QQ整个后台的建设,曾经整个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有一半的流量是他所在部门的产品所产生的。
做开源,是他职业经历中最焦虑的一段时间。很担心开源之后,自己的东西很差劲被人耻笑,怕别人对代码有质疑,怕团队文档写不好等等。“以前是穿着衣服跑,现在有点像裸奔。”更关键的是,开源没有回头路,东西放出去了,就永远收不回来了,必须勇敢的去接受市场考验。
其实,另外还担心:开源后没人理你。“区块链这么早期,本身认知基础薄弱,使用人群少。我们憋了个大招,把石头丢到水里,都没人理你,那也挺丢人的。”
所幸,他的这些担心都没有发生。
开源后,市场的活力被激发了:软件集成商来了,系统供应商来了,培训机构也来了;做智能家居的来了,做版权保护的来了,做医疗的也来了;金融公司来了,科技公司来了,还有很多期待用区块链技术做转型的传统企业也来了。
“如果不开源,我们其实很难找到他们。很多创意点,我们自己也想不到。”
开源这个按钮一启动,就像开拓了价值新领地,吸引各方自发而来。大家带着友善和好奇去打听、观察并加入他们的探索。开源所带来的集体创造力,远远超过了微众一家的能量。
后来,他们在FISCOBCOS这个区块链底层平台的基础之上,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中间件平台WeBASE、应用组件WeIdentity和WeEvent,并且也全部对外开源,让区块链应用开发更加高效便捷。
范瑞彬
4.开源,并不只是把代码丢出去
但是压力和焦虑也随之而来。
代码开源后,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个怎么跟我的应用场景结合?
“虽然在一年前,我就知道开源并不是把代码放出去那么简单,没想到,一年后我变成了专职客服。”张开翔当年在腾讯的职业生涯始于在客服部的IT系统建设,后来逐步成为手机QQ浏览器等多个拳头产品领域的资深技术专家,没想到,做客服的经历在他做区块链时派上了用场。
他和团队一起,按不同维度梳理开发者关系,汇聚了大几千人的开发者社群。开源技术团队的同事几乎是三班倒,每天18小时在线,群内的疑问如果在半小时内没人回复,张开翔就会感到“焦虑”。
由于做“客服”有了名气,张开翔多次被请出去做演讲。“我算了一下,2018出差次数超过之前5年的总和,各种公开场合讲区块链的时间累计超过了100个小时。”
但他也慢慢发现,不能靠一个人出去讲,按照分布式理念的精神,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于是,他又在团队里建立了“潜力讲师群”,目前已经储备近20位讲师。
他们惊喜地发现,开源后,对外跟帮助合作伙伴之间建立了一套共同语言体系,沟通效率更高了。内部团队的专业水平也提高了:“因为只有做得好的东西才愿意共享出去。”
中间黑色上衣者为张开翔
5.开源思维:从相信自己到相信他人
开源,打开的是技术门槛,更是心理门槛。
这一点,张开翔深有感触。以前是技术自己持有和维护。但到了分布式的世界里,系统可能跑在另外一个完全隔绝的机房里,别人的隐私信息并不会给你,统计和分析数据、定位和解决问题都需要用新的模式,既然放出去了,就只能顺应形势变化。所以,在系统设计一开始,就必须全面考虑各种边界情况,并做好准备去应对接下来会出现的所有问题。
同时,开源技术的特点,也在挑战团队的思考方式。
中国孩子的培养模式里,听话的乖宝宝最受欢迎,以我为中心的思路根深蒂固。
但是在开源的思维底层里,不再是我,而是我们。思考方式转变成:你需要什么,我能为你做什么,我们怎么来协作。
微众银行区块链运营拓展负责人李贺发现,开源社区的思维方式在工作细节中也有体现。例如每次活动创建的交流群,连接起来的每一位用户都是群管理者,可以参与到社区每一次大大小小的决策,哪怕是改个群名字,都是社区共识的结果。
他总结到:“开源社区的哲学是变相信自己为相信他人。所以,在我们的思维方式里,用户挣到钱比我们自己挣到钱更开心。”
6.开源收益:奇点或许很快降临
“那么,你们怎么赚钱?”面对我突如其来的提问,马智涛似乎早有预料。
“我们的私心是:最终衍生出的金融服务。在底层平台上跑起来的应用,最终都会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落到金融服务,那就是微众的强项了。”
除了金融服务之外,链条上的价值流转也很有想象力。比如版权和IP资产,这个资产的涉及的不仅是现金流转,它还有其他权益的流转,这背后都需要有相应的金融服务来支持。“当然,我们希望微众只是这类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之一,而不是唯一。”
“但公司毕竟是商业机构,如果持续不赚钱,怎么办?”我追问。
马智涛说:“单一技术所能发挥的价值有限,我们不会太在意单项技术的科技投入,而是看整体效益。目前来看,这个营收拐点可能很快到来。这两年,我们在建立行业影响力,比如市场上基于我们底层技术实现的案例数量、占有率等。所以,制定标准的能力至为重要,要让我们的技术成为市场的事实标准。”
在微众银行的开源版图里,区块链只是实现“事实标准”的形式之一。如今,微众银行金融科技的“ABCD”四大战略板块已经实现全面开源。
马智涛解释到:“AI解决的是效能问题,将一部分人类不愿意承担的工作让人工智能去解决;云计算能降低计算成本,实现数据的量级跳跃;大数据,实现的是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区块链则特别难,它是底层,定位做连接,链接合作伙伴,链接一切,很有想象力。”
在工作中,马智涛把自己定位成“教练”,希望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年轻人成长。而在行业里,他希望自己是个“预言家”,看到更多微小个体的能量被激发,看到极客世界的后援力量汇聚成更大声势,看到了一个分布式商业图景徐徐展开。
“我想告诉大家,开源这条路可以走。小即是大,微即是众。”
《玲听区块链》是全网首档区块链商业观察专栏,由巴比特主编,中国新闻奖得主汤霞玲携团队重磅打造,对话行业人物,聚焦关键话题,为区块链留存一份历史底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