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去中心化的协同”这个问题_比特币:ZinaX Token

区块链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只要能够用于正确的适用场景,就一定可以发挥正向的价值。目前,从区块链的激励机制来分,可将区块链分为以下两类:一种是“有Token作为激励机制的区块链”,一种是“没有Token作为激励机制的区块链”。有Token作为激励的区块链代表就是“比特币和维护比特币正常运行的公链”;没有Token作为激励的区块链多体现在政务、企业等组织构建的联盟链上,如“长安链、文昌链等”。

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创新,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一样,都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区块链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去中心化的协同”这个问题,去中心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被使用在“提高协同效率、提升保密等级、进行数字资产确权”等场景中。有Token作为激励的区块链,类似于大家共建一个去信任的区块链网络,而网络本身以Token的方式反馈共建者做出的贡献,并将每个人的工作证明通过在二级市场交易,来让参与者获取报酬;没有Token作为激励的区块链,本质上还是由特定的老板给参与区块链建设的人发工资,只不过该种区块链技术是通过分布式的服务器存储数据,用以确保没有中心化的独立第三方可以操控数据,解决了信任机制的问题。

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Bison Trails提供Cosmos质押和节点服务:3月5日消息,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Bison Trails已经启动对Cosmos生态系统的支持,允许其客户为区块链生态系统Cosmos进行质押并运行节点。BIson Trails提供的服务可以简化参与区块链的过程,例如质押和运行完整节点。该公司的客户包括托管人、交易所和基金,Bison还帮助web3.0应用程序连接到区块链数据。该公司今年1月与Coinbase合作。Bison的客户现在可以使用该公司的基础设施,通过“参与集群”来质押和委托他们的代币,在确保Cosmos网络安全的同时赚取交易费用和奖励。(Cointelegraph)[2021/3/5 18:17:47]

关于这两种区块链到底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笔者试着描绘两个场景来进行解释说明:

瑞典央行:比特币不是货币:瑞典央行:比特币不是货币。[2018/3/14]

场景一:我们今天使用如此方便的的地图导航,其实都是通过早期地图开发公司耗费巨资,聘请专业的人员,预制专业的设备,耗费数十亿所打造的,在我们国家首次启动地图开发项目的公司,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高德地图”。

其实在高德地图启动线下采集实景数据之前,很多地图公司也都有这个想法,但是一来苦于庞大的工作量,例如需要号召和管理数量众多的参与人员;二来需要耗费巨资,且短时间企业还难以通过采集数据盈利。这两层因素就导致很多有此想法的公司打了退堂鼓,使得,在今天看来如此便民,对社会有巨大价值的科技创新就此停滞,要不是阿里巴巴注入海量的资金,恐怕高德地图实现全国每条街道、每个小区实景数据建设的步伐仍要放缓。通过该案例,我们试想,如果现实世界存在一项对社会有巨大价值,但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或者人员来参与开发、建设的工程,在前期缺乏资金、缺乏人员的情况下,能否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呢?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前所长贾康:不可能真正禁止比特币 一定要重视区块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前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2017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中国对比特币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态度,交易所现在被禁止了。他表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中国政府的姿态而已,但比特币和国际联通的交易还是存在的,不可能真正禁止比特币,因为只要能上网它就能交易。对于比特币底层技术“区块链”,他表示,一定要重视,区块链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有点远见的机构得赶快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区块链来创新发展。[2018/1/27]

譬如说:高德地图发布一项公告,号召全国各个地方的人员前期无报酬参与地图实景数据的采集,然后凭借采集的数据发放“工作证明”来上市交易,从中让参与者获利。这样高德地图可以在前期几乎不花费成本,且能够号召如此庞大数量的参与群体,来共建对社会有巨大价值的事宜;同时,也不会让参与者毫无获利可言,这种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类似于投资的行为,一旦项目成功,凭借工作证明既可以享受项目的使用权、收益权,又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指不定比一开始付费报酬得到的好处多得多。

日本医疗机构MEDLEY正申请区块链电子处方管理专利: 据日经新闻5月1日报道,日本在线医疗机构MEDLEY正在申请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医疗处方管理专利。MEDLEY此举是为了在防止处方被抄袭复制的基础上,探索更高效的电子处方管理方案,进而推动电子处方的普及。[2018/5/2]

场景二:我们国家的民法将“物”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动产”的所有权,多是通过“占有”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你控制它了,它就属于你的;法律上“不动产”讲究的是登记,作为可信的第三方政府产权登记部门,产权交易中心登记的这套房子属于你的,才是你的。那么,虚拟数据怎么辨别属于谁的呢?大家都知道商标等知识产权一旦以虚拟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可以凭借国家成立的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进行登记确权。

但是,如果虚拟数据不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标准,但是也是具有价值的,那么该如何对其确权呢?如果指望具有可靠公信力的政府来将所有的虚拟资产都进行登记造册,进行权属的宣告,在工作量上以及行政资源的使用效率上,似乎不太现实,这里区块链技术做到了;无论是有或没有Token作为激励机制的区块链,他们的原理都是“去信任网络”,即通过POW、POS等共识机制对链上资产进行确权,并对全网络公开通告,其安全性由整个网络确保。

最终,虚拟资产以哈希值的方式通过公私钥的方式连接到用户名下。在今天,大火的NFT、链游中的游戏装备、土地、元宇宙中的虚拟资产,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俗来讲:虚拟资产的物理形态作为一串数字,天然具备可复制性、易篡改性的特征,但是区块链技术赋予其一套特殊的生产、追溯、记录方式,可以为这些虚拟资产出具“身份证明”及“流转记录”。所以,掌握了标识该“身份证明”的Token,理论上即拥有了该虚拟资产的所有权,但这里可能与传统民法中的“物权法”理论存在分歧。

通过场景的描述,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的落地,它能够作为特殊的协同方式,解决中心化难以解决的效率问题、成本问题、信任问题;此外,在数字资产的确权方面,区块链解决了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数字资产所有权争议问题;这就是该项技术的益处和价值,但是,技术同样是把双刃剑,再好的技术,一定要结合有益的场景才能发挥正向的社会效应。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3:54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