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网约车平台,在国内我们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滴滴,在海外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Uber。实际上在美国还有一家和Uber名气不相上下的公司,它就是Lyft。
Lyft在业界被大家熟知的不仅有共享汽车这个业务,还有其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投入的大量人力和财力。
因此当很多投资者谈到Lyft时,他们马上能联想的就是一旦共享汽车业务做大,很可能颠覆现有的出租车行业,而Lyft只要保持向上的势头则至少能在这个业务中和Uber不相上下。
报告:冠状病救助款并未对日本加密投资者的行为造成重大改变:今年4月,日本政府开始向每个家庭发放10万日元(约合930美元)的补贴。加密交易所Bitbank的市场分析师Yuya Hasegawa在他的最新报告中指出,总的来说,冠状病救助款项并没有对日本加密投资者的行为造成重大改变。40多岁投资者的10万日元存款增加了36%以上,两个月来首次超过了20多岁投资者的存款。50多岁的投资者的10万日元存款增加了35%以上。但Hasegawa表示,这些变化太小,不足以显著改变投资者的整体行为。(Cointelegraph)[2020/7/23]
这种思路很直观,也很容易理解和分析。
动态 | 调查显示:18%的人会“投资”Facebook的稳定资产:LendEDU最近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000名美国成年人,询问他们关于加密货币和Facebook的加密货币兴趣,以衡量他们对这个领域的兴趣,以及它是否会随着Facebook这样的巨头的进入而改变。调查发现,人们普遍对Facebook加密货币缺乏热情。只有18%的人表示他们会“投资”Facebook的“GlobalCoin”,7%的受访者表示和他们已经拥有其他加密货币有很多重合之处。(finder.com)[2019/5/31]
但是当Lyft找到硅谷的顶级投资者安德森-霍洛维茨时,他却想到了另外一种情形:如果Lyft的自动驾驶技术一旦取得重大成功,再辅以它一直深耕的共享租车业务,这会不会颠覆整个私家车的业态?也就是说未来人们的出行习惯彻底改变,变得越来越依赖共享汽车,而自用车的使用比例越来越低?沿着这个思路畅想下去,Lyft甚至可以继续向上直接影响汽车行业。
CFTC为比特币投资者列出网上信息资源:美国顶级衍生品监管机构(CFTC)为加密货币创造了一个新的信息门户,在比特币期货发行前几天就推出了此功能。CFTC认为金融技术有可能对CFTC监管的市场和该机构本身产生重大甚至根本性的影响。最近一个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市场动态是虚拟货币的兴起,特别是比特币。[2017/12/19]
姑且不谈这种可能性实现的几率有多大,其中会碰到什么问题,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很典型的突破固化思维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就好像下棋,普通选手只能看到一步、两步,但高手往往能算到三步、四步甚至更多步。
或许在另一些人看来,这种想法纯粹是“想得太多了”,恐怕连创始人团队都未必想到过这些。但对于投资者来说,确实需要这样的能力,能够大开脑洞、畅想未来。
这是从发展的眼光畅想还没有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场景,属于深度思考。还有一种方式也是我们打破传统固化思维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时要注意的:那就是突破现有的规则和定义。
2020年DeFi生态爆发之后,很多资深玩家总结了一些评价DeFi项目的经验和规则。这些规则主要包括:通证经济的设计、代币的持仓分布、社区的发展、合约是否经过审计、项目团队是否有创业经历。
用这些综合标准去评判一个DeFi项目时,如果其中一项或者几项评分都很低:比如通证经济设计差、合约没有经过审计、项目团队默默无闻等,那这个项目几乎注定会被判为死刑。
用这套标准去评判DeFi项目确实非常受用,能够避免不少坑,但接下来面对即将爆发的NFT类项目,用这套标准去评判则几乎会彻底失灵。
我们就以加密朋克和无聊猿来说吧。
这两个项目根本就没有什么通证经济机制;合约也没有公开见报经过什么大机构审计过;谈到项目团队,加密朋克团队勉强算有过创业经历吧,但无聊猿团队则是默默无闻的;谈到社区,加密朋克的社区发展得很不尽如人意,连团队都承认自己不擅长建设社区而因此把项目卖给了无聊猿。或许社区建设是无聊猿团队仅有的一点优势。
因此,当习惯了评判DeFi项目的投资人在面对NFT项目时,如果固守已有的规则和标准,肯定会把绝大部分NFT项目都判死刑。
那么面对突然出现的新项目时,我们怎么做比较合适呢?我倾向于多看它的优势和特点,多聚焦它的用户成长和发展,尽量少从“功用”的角度评判它们。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