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期科技领域里最热门的话题,元宇宙的存在让无数公司有了吹嘘自己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布局的机会,在AMD、英伟达等半导体领域的巨头陆续宣布与元宇宙有关的消息,并且带动股价暴涨后,英特尔最近也终于坐不住了。
在最近的一次报道中,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英特尔加速计算系统和图形部门负责人RajaKoduri认为:“元宇宙可能是继万维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主要计算平台”,同时,他还认为:“我们当下的计算机、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根本不足以实现真正的元宇宙”,“我们需要目前服务器1000倍或以上的集群计算性能”。
虽然RajaKoduri认为元宇宙目前还无法真正实现,但是并不妨碍英特尔在元宇宙的相关技术上进行布局,不提处理器、服务器等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在软件领域英特尔也公布了一项新的技术,有评论认为这项技术或许将成为元宇宙的基石之一。
英特尔的元宇宙,从软件开始?
Gala Games COO:链游交互体验能够改变普通人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看法:3月9日消息,2022年国际妇女节期间,第二届Women Who Crypto线上论坛中,Gala Games COO Sarah Buxton表示,“就在10年前,游戏玩家还是一种负面形象,人们会认为他们不善交际、不务正业、没有稳定的发展和前景。而现在,全球有28亿游戏玩家,大家对玩家的看法和态度得到了巨大的改观。今天的区块链就好比10年前的游戏,我相信链上游戏的交互体验能够改变普通人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看法。”[2022/3/10 13:47:39]
近日,英特尔公布了一项全新的游戏技术,该技术被称为ContinualCompute,这项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低性能设备无法有效运行高性能要求应用的问题,让任意设备都可以运行3A甚至元宇宙级别的游戏和应用。
在技术展示环节中,英特尔就让一款没有搭载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成功流畅运行了《杀手3》,作为一款今年推出的3A级游戏,《杀手3》对PC的配置要求并不低,甚至一般的独立显卡都无法流畅运行该游戏。
鱿鱼IP类生存竞技游戏SquidGame Online今日完成公测:11月4日消息,SquidGame Online是唯一一款率先上线的鱿鱼IP类生存竞技游戏,公测于今日11:00 KST结束。公测期间,Discord官方社群人数突破两万,已在韩国,菲律宾,泰国等地区风靡。截至目前参与游戏局数达到20000局,链上可查,获得的SQT token将在一周内按7:1映射发放给用户。游戏已于今日21:00 KST正式上线。[2021/11/4 21:25:45]
而在英特尔的持续计算技术帮助下,笔记本电脑从相同网络中的另一台设备上调用了该设备搭载的高端独立显卡,然后将需要运算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该设备后,再通过网络获取计算后的结果并最终呈现到用户的显示器上。
听起来似乎有点耳熟?熟悉PC游戏的玩家也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云游戏或流媒体传输,这两项技术在现在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只不过多年以来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
BiKi已支持SGB(SubGame)在ERC20、HECO网络的充提合并:据BiKi官方公告,为满足用户的资产跨链需求,BiKi平台已支持SGB(SubGame)在ERC20、HECO网络的充提合并,HECO网络充提地址已更新,请用户在充提时选择对应网络并复制新的地址。
SubGame是一个面向全球众多开发者参与波卡生态建设的游戏和支付模组引擎平行链。SubGame采用Subscript为底层语言,沿用了Javascript的语法,并在Assembly Script中完成了对Substrate智能合约API和SDK的封装。简单来说,Subscript实现了支持任何Web开发者快速入手部署波卡原生智能合约的能力。[2021/5/8 21:37:40]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听起来与这两项技术有点相似,但是英特尔的持续计算技术在应用层面与两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不管是云游戏还是流媒体传输,两者都是将游戏本体运行在云端设备或是另一台设备上,然后通过网络将游戏画面传输到你的设备上。
动态 | Fomo3D团队制作的基于波场发行的Just Game将于11点上线:据官方最新信息,Fomo3D团队制作的首款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结合的DApp Just Game将于北京时间11:00正式上线,Just Game于波场TRON独家发行,这将打破现实与科幻小说之间的障碍,推动区块链行业更快的发展。Fomo3D的开发团队Team Just于 2017 年成立,曾推出多款爆款DApp,包括日活过万的Fomo3D。波场TRON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去中心化,为去中心化互联网搭建基础设施。旗下的TRON协议是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操作系统协议,为协议上的去中心化应用运行提供高吞吐,高扩展,高可靠性的底层公链支持。[2019/12/23]
而英特尔的持续计算技术是调用其它设备的高性能硬件来参与运算,通过高速网络和特殊的软件协议直接传输运算数据而非画面。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运算结果转化实际上是在你的PC上完成的,你的PC是整个运算系统的一部分,而在后者的系统中你的PC仅仅是一个显示器,你只是在观看一个“视频”。
FoundGame创始人石磊:内容才是区块链游戏产品的本质:FoundGame创始人石磊称,现在绝大部分区块链游戏相关项目都是做公有链,但是公有链的劣势在于要建很多大型生态,而且还是是垂直于游戏的,这并不是那么容易。[2018/3/28]
在网络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后者会出现明显的画质卡顿等问题,而英特尔的新技术在面对网络波动等问题时,可以通过降低帧数等方式来暂时降低对数据传输的要求,以此来保证用户的游戏体验依然保持流畅。
而且,因为是直接调用设备,所以一些专属于硬件的功能同样可以得到支持,比如英伟达的DLSS2.0等,这些技术在云游戏等流传输技术下很难得到体现,而在英特尔的持续计算技术帮助下,未来将有机会直接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得到这些先进AI技术的辅助。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搭载了高性能显卡、处理器的设备要从哪里获取?英特尔给出的答案是“征用同一个网络中的空闲设备”,当然,前提是对方“同意自己的设备被征用”。简单来说,想要启用这个功能需要两个前提,一个是处于同一网络下,另一个是对方同意自己的设备被征用,只有在同时满足两个要求才能启动相关功能。
理论上,只要是满足软件协议的硬件,都可以被纳入到这个“租借设备”网络中,不管对方是AMD还是英伟达的硬件,只要愿意支持都可以被你的PC借用。不过,目前英特尔展示的技术预览中,只支持英特尔的处理器之间进行协议握手,对于显卡的类型则没有说明。
从英特尔展示的游戏视频来看,在同等画质下,通过持续计算技术运行的游戏和在本机上直接运行的游戏并没有明显的流畅度区别。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运行的《杀手3》画面设置为低,英特尔也没有展示高画质下该技术的表现,从英特尔提供的说明文档来看该技术仍处于开发阶段,目前展示的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
持续计算技术将会是“元宇宙”的基石之一?
在英特尔展示了持续计算技术后,为什么会有人将其称为未来“元宇宙”的基石呢?说到元宇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AR、VR等虚拟现实技术,只有在这些技术的帮助下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元宇宙”。
但是,不管是AR还是VR亦或是更全面的XR,它们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前提都是用户需要拥有一个性能足够支持软件允许的设备,以VR游戏为例,目前一款普通的VR游戏就需要一台性能至少超越PS4的设备才能运行,而且效果并不足以让玩家产生沉浸式体验。
如果考虑到沉浸式体验所需要的渲染画面和实时反馈,目前最高端的个人PC都无法满足需求,所以英特尔的高管才会在相关文章中指出我们需要将计算性能提升1000倍以上,才有可能满足真正的“元宇宙”软件运行的要求。
虽然从技术发展角度来说,在未来我们必然能够制造出符合该性能要求的设备,但是其初期的体积和耗电量肯定不会低,不太可能被个人随身携带并随时使用。如果届时的元宇宙用户想要更轻松的得到完整的游戏体验,那么就可以借助英特尔的持续计算技术,通过网络直接调用摆放在房间另一侧的高性能PC或是直接从网络中租借一台高性能PC。
在使用持续计算技术的前提下,用户本身的设备只需要一个具有一定性能的运算处理器、一个显示设备和网络设备即可运行需要高性能硬件才能运行的应用。简单来说,持续计算技术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获取高性能PC的性能,来辅助他们进行游戏或是启动一些应用,而在元宇宙的世界中这项技术将让玩家可以更低成本地随时获得完整的体验。
那么,英特尔这项技术相对于云游戏等云端计算服务器的优势在哪里?一个是提供服务的个人或是服务商不需要建设一个庞大的在线服务器,只需要将搭载相关硬件的设备接入英特尔的共享网络中即可,其次是用户从距离自己最近的设备中获取数据,可以最大程度改善因为数据长距离传输带来的延迟和丢包等问题。
而且,在英特尔的计划中,这项技术未来将会在网络层面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通过Windows等系统的智能资源调配机制分配计算资源,每一台接入网络的空闲计算机都是这个资源池的一部分。
看到这里,小雷就想起诸如凤凰计划之类的空闲PC资源利用计划,参与其中的用户可以凭借贡献的资源获得不同程度的回报。在未来的元世界中,也许我们能够像购买流量一样购买资源池中的计算资源,而不需要承担高端硬件所需要的成本和花销。
此外,根据英特尔方面的透露,持续计算技术仅仅是他们在元宇宙方面的技术储备之一,他们正在探讨如何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来降低VR等沉浸式体验内容的运算性能需求,以此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不过,英特尔也坦言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里芯片的性能仍然难以满足真正的元宇宙程序运行的需要,实时的交互、超精细的实时渲染等问题对于性能、网络等基础设施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这项持续计算技术,最先的用途可能是成为又一个“云游戏”项目,至少在目前的Minecraft级别“元宇宙”游戏中,这项技术还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