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部下发《关于对全国“断卡”行动跑分客开展集中收网的通知》,全国24个省区市同步开展集中收网行动。而后,安庆在12月22日开展集中抓捕行动,一举抓获“跑分客”违法犯罪嫌疑人242人,扣押冻结涉案资金1200余万元,打响全国抓捕“跑分客”的第一。
据办案民警介绍,在通过平台注册会员数据查到的名单中,发现有很多参与者不是专业的“跑分客”,而是将自己的银行卡或账户信息出租、出借给他人的社会人员。提醒,不要出租、出借自己的个人账户等身份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犯罪分子用于犯罪活动,随意出借个人信息不仅会影响到个人征信,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什么是“跑分”?
“跑分”原本是计算机领域用于软件性能测试的专属名词,但近两年来,随着央行对反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种“以钱买钱”的新型模式,即所谓的“跑分”。
目前,有很多“跑分平台”打着支付公司旗号,披着招揽网络兼职的外衣,以返还佣金为诱饵,招揽、组织社会人员注册“跑分平台”用户。犯罪分子要求这些用户要向“跑分平台”出借单位、个人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信息,并在这些“支付”平台上以钱买钱,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跑分”。
近些年随着加密货币市场不断发展,还出现了一种以虚拟货币开展的新型“跑分”模式——USDT跑分,这种模式同样是利用高收益作为诱饵,吸引普通人到平台抵押资产进行买卖交易,从而帮助犯罪分子达到的目的。通常,跑分平台要求参与者抵押一定的USDT,然后他们会拿参与者提供的交易所账号进行法币买卖收取黑钱,在完成交易后再返还给参与者一定的佣金。
这种“跑分”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违法犯罪陷阱,不少受到“高收益”赚钱诱惑去做兼职的大学生、全职妈妈们起诉都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犯罪分子的“帮凶”。
参与“虚拟货币跑分”涉嫌犯罪
为犯罪分子提供虚拟货币“代买”或“跑分”的行为可能涉嫌协助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罪属于“行为犯”,这意味着只要实施了为“提供资金账户”等行为,就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最高刑罚将面临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另外,参与跑分活动需要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邮箱、银行卡号等完整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而“跑分”平台很有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假冒用户身份进行网络贷款和诈捐等不法操作,从而造成用户的资金损失。而且在参与跑分前,参与者一般都需缴纳押金,这可能导致跑分平台最终形成多层级跑分资金盘,到后面直接跑路。
除了参与“虚拟货币跑分”外,代替他人通过C2C或其他法币交易渠道购买虚拟货币的行为也可能涉嫌犯罪。代买本质上是为他人的资金进行背书,但这些资金的来源是否合法我们往往不知道。实际上,有代买需求的更多还是那些需要的犯罪分子,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情况下仍为其提供资金转移帮助,这种行为就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