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第一期捕手学堂上,原力协议联合创始人&CEOAllenAn分享了原力协议的发展规划以及他对DeFi、开放式金融的一些观点。AllenAn指出,DeFi和加密金融数字服务的使用门槛将会逐渐降低,极大地拓展金融服务触及的人群,对于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将会非常大。同时,原力协议作为开放金融的实践者,主要在做底层技术平台,为金融应用提供更多底层数据,交易对手等。换言之,原力协议和现有去中心化金融应用不是一种竞争关系,而是一种竞合关系。?
一、开放金融的演变
大家好,我是原力协议?联合创始人&CEOAllenAn,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DeFi的实践与思考,副标题是链上金融的现状与未来。最近DeFi很火,但其实在DeFi概念之外还有更广的概念叫开放金融,这里我先跟大家解释一下开放金融和DeFi分别是什么。
开放金融可以对应英文的OpenFinance,是指一系列开源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有专家推断,开放金融可能是金融科技下一个主要的形态。
我们平常讲的银行帐户存款,叫模拟流动性,转变为数字钱包的代币,就是价值上链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最近随着行情火热,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加密数字货币,而基于开放金融的一系列应用,相对传统金融应用更加公平,有助普惠金融真正落地。
DeFi全称是DecentralizedFinance,是一个开源的金融基础设施共享社区项目,大家可以理解DeFi是项目们组了一个Party或一个联盟,所以它是项目之间的开放社区。最早在去年10月份由借贷协议Dharma的创始人Brendan首次提出DeFi概念,随后受到Coinbase交易所支持,加上一群项目抱团取暖,阵势就逐渐壮大了。
我们原力协议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经启动了,因为我们做的事情和DeFi倡导的方向一致,现在也被归到DeFi项目范畴里,属于不谋而合。
DeFi的本质还是金融服务,谈金融肯定绕不开货币,我们先看在传统金融服务体系里,货币是怎样流转的。在传统金融体系里,中央银行,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金融机构用三个层级保障货币正常流转和流通。
首先我们看在中央银行体系里,一个经济体的货币流转总量等都由中央银行控制,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中短期借贷便利等公开操作影响市场。对于央行来讲,控制货币发行主要是为了保持温和的通货膨胀率,从而有效刺激经济发展。
接下来货币从央行到银行金融机构,银行把资金放贷到市场上,产生了信用转换、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货币通过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种工具,具体如信用卡、个人贷款等形式,最终流到金融体系里发挥作用。银行金融机构最大的客户是地方政府、企业以及住房贷款市场,都是可以吸收货币的大体量单位。
接下来的环节就是非银金融机构,在非银金融机构里货币的产生有新的形式,那就是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形式创造货币,进而流通到市场上,最终更多的流动性会促使经济增长,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上面说的整个流程,就是传统金融体系下货币流转的机制。
在开放金融生态系统中,货币流转是怎么样的机制?对应中央银行、银行金融机构、非银金融机构,在加密数字货币生态里也有相应的三个部分起到类似的作用。
首先起到中央银行作用的是供应链和矿工。拿比特币举例,比特币创造的过程是全新的,货币政策由算法调控,比传统经济体系里由人控制、去计算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内货币总量要更进一步,已跳出人为主观意志的掌控。
在加密数字货币被挖出来以后,现在法币要进场交易买卖,在欧美国家可以通过合规化的交易所进场,也可以通过稳定币的形式,大量的新增资金可以通过这些合法的形式进来,而这就形成了价值向链上转移的过程,这一步起到模拟经济体系内和银行金融机构同等的位置。
起非银金融机构类似作用的,就是我们要讲的DeFi这样的技术设施。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开放金融的场景里,同样可以实现传统金融体系里像借贷、股票、债券发行等业务。基于不同的公链,目前已产生了很多原生的链上金融服务,这些服务根据不同公链的特性,侧重点各有不同,像比特币整个链的架构比较保守,基于它的二层网络闪电网络也主要是集中在小额支付等功能上。但由于以太坊相对来说功能更加完善,所以我们才有可能基于以太坊实现DeFi这样的业务概念。
这张图描绘了在DeFi领域目前有哪些主要方向,像刚才讲的法币和加密数字货币在交易所里发生交换,价值向链上转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我们不需要再跑到银行,也不需要有一大堆身份验证等复杂的操作,你只需要下载一个钱包,甚至你连钱包都不需要下,只要你有一台电脑通过公链的交互界面,就可以访问以太坊的网络获得金融服务。
这也是我前面讲的为什么DeFi、区块链能真正实现普惠金融,虽然现在实现门槛暂时还比较高,但在可见的未来,DeFi和加密金融数字服务,它的使用门槛会逐渐降低,你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设备,所以整个金融服务触及的人群将会有极大的扩展,对于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将会非常大。
二、原力协议的DeFi实践
原力协议是一个基于金融场景来做基础开发的项目,我们没有一上来就做大而全的技术架构,而是根据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选择相应的业务场景,把对应的业务逻辑抽象出来进行开发、封装,提供给各个去中心化的金融应用团队,让他们利用原力协议提供的工具,搭建自己的应用,同时大家共享原力协议的底层数据网络。
拿这张稳定币的图举例,我们可以看到原力协议基于稳定币场景有三层技术架构,当前我们主要集中在中间的协议层做开发。
我们预计会采用COSMOS的底层跨链技术,去对接比特币、以太坊等网络。现在跨链技术还没有在稳定币项目上进行应用,原力协议包含跨链功能的目的,是因为跨链功能可以为稳定币带来丰富的底层资产做发行背书。
目前稳定币的主要形态有两种,第一种是类似于USDT,法币直接出入,以相应法币作为背书发行的稳定币资产;第二种是基于链上资产做价值担保的稳定币。这两种目前已是经受了市场检验的主流稳定币形式。原力协议的稳定币,会对于两种业务形态都同时予以支持,大家在我们白皮书和最近项目介绍里都能看得到。
现在讲一下原力协议去中心化稳定币的技术架构。在最底层这个共识层和网络层里,原力协议稳定币是支持比特币、以太坊、EOS等主流公链代币作为资产,以链上抵押的方式发行稳定币的,而且未来在原力协议公链上线后,我们会在上面发行一种对于稳定币起到治理作用的代币,利用公链自带的跨链功能,直接以多种资产抵押生成稳定币。在目前基于单个公链的抵押,生成稳定币的业务模式上更进了一步,所以原力协议在将来会大量应用跨链技术。
当前协议层是原力协议主要的关注点,我们会把稳定币场景下面关于质押资产组合、风控管理、利率管理等业务的逻辑和流程抽象出来开发,开发以后在上层通过SDK、API交互接口或工具,实现应用层对接,而应用层各个稳定币的开发团队,他们和原力协议网络会进行业务交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这本书一度被当成比特币信仰理论的来源,或者称为币圈的圣经之一。在这本书里,作者阐述了一个观点,以私人银行为载体,私人可以发行自己货币,并且他认为私人发行货币比政府发货币更有可能维持住自己货币的价值稳定,因为私人发行货币是高度市场化竞争,优胜劣汰会导致货币的稳定。
但大家知道在模拟信号世界的传统金融体系里,这种理念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国家和政府不可能放弃铸币权的把控,政府不可能放弃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但这个理念恰恰能在加密数字货币体系里得到实现,这也是我们团队提出稳定币业务框架的理论基础。
我们认为,不同稳定币项目团队,他们基于原力协议搭建底层架构,自己进行参数配制、接入各种交互功能等。他们可以形成很多种稳定币的市场竞争态势。经过市场竞争之后,最后能出现抵押资产种类最优、比例控制最好、风控模型执行最好、最完善的、治理机制最受用户欢迎的一款产品。
所以其实原力协议并没有想要自己单独做一个稳定币吃独食,我们提出这样的平台、技术架构,让更多稳定币项目方能够切入这个市场,大家进行市场竞争,通过竞争产生的稳定币才能真正做到稳定币内在价值和外在价格的稳定,甚至比法币更加的稳健。原力协议希望能打造出一个真正全球化自由竞争的货币市场,让这些经过竞争胜出的稳定币能加入到加密经济体系里,促进整个加密经济,甚至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的愿景。
其实原力协议最早的切入点不是稳定币而是借贷场景,这跟我们团队之前是做互联网金融的股权投资背景有关,之前有一段时间,大家认为原力协议只是借贷类的项目,但我刚才为什么第一个讲稳定币?就是要打破大家对我们固有的观念,原力协议实际上是一个金融服务技术平台,不仅仅做借贷。
我们会把资产管理、金融合约、清结算、数据模型等行业需求集合到原力协议的协议层,最终给应用层客户提供相应开发工具和服务,并且通过原力协议一系列技术搭建借贷等场景的网络层,让所有基于原力协议开发出来的借贷应用都共享借贷网络里的订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极大扩展借贷领域的资产来源、资金来源以及借款需求来源,不断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借贷行业在区块链与加密数字货币领域的发展。
所以原力协议要做的是底层技术平台,现有这些应用,可以通过API、SDK等手段介入到我们网络,给它自己的金融应用提供更多底层数据,交易对手等,原力协议和现有应用不是一种竞争关系,而是一种竞合关系。
三、开放金融的受益者
最后再讲讲开放金融的受益者都有哪些人。
首先,如上图所示,以传统借贷场景和开放金融场景做对比。从左到右,大家可以看到,在传统银行体系里,储户通过存钱给银行,银行支付1%的利息给储户,可以认为银行的资金端成本就是1%,那借款方以7%的利息从银行获得贷款,银行在其中赚到净利润就是6%,当然这是简化的模型,排除了银行的各种经营成本。
上图的中间是我刚才提到前几年比较火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储户以1%的资金利息存钱给银行,银行可能给到互联网金融公司是10%的资金成本,但是,你以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就不挣钱了?其实不然,互联网金融公司甚至可以把资金通过18%,甚至更高的年化利息,借给传统银行渠道里借不到款的借款人。因为这些借款人本身风险比较高,所以互联网金融公司收他们利息也比较高。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但风险高了坏账率也高,这就是导致最后互联网金融玩不转,P2P大规模死亡的一个原因。
在互金场景下面,大家可以看到互金平台和银行都能赚钱,不管是传统银行渠道还是互金渠道,储户是最吃亏的,因为只得到1%,甚至不到1%的储蓄利息收入。而储户的钱,可能被银行或互金公司贷给很多高风险的客户。刚才讲了高风险对应高收益,可是储户存的钱,相当于吃大锅饭了,有可能我存的钱,被投到高风险项目里,银行理应给我高风险对应的高收益,我的存款利息应该是更高的,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家都只有一样的利息收入,所以能看到储户是很吃亏的。
上图右面是开放金融场景,这时储户就是DeFi服务的用户,他们把自己的以太坊或稳定币等数字货币,通过金融应用借给真正需要借款的人。我们看到,在这里面储户或者叫出借人甚至可以拿到4%,甚至更高的年化收益。而开放金融平台,由于维护成本比传统互金行业和银行低很多,都是自动化的操作,所以其运营成本可以收得很低。而对于借款人来讲,所需要付出的利息也可以降到很低,开放金融在现阶段已显示出来了优越性。
其次受益的还有基于开放金融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对他们来讲,将来真正能从传统银行体系里分到很大一块蛋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这个蛋糕的重量还会不断增加。对现在切入到这个赛道里的团队而言,大家的未来其实是比较光明和广阔的。
因为开放金融市场是高度竞争的,这当中有好项目,也会有差项目。我们怎样判断好的DeFi项目?
我认为不管是DeFi,还是刚才讲的开放金融,本质上都是希望运用智能合约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服务用户。一方面,我们需要保障用户的资产安全,同时让大家能从区块链技术普及里得到真正的普惠金融服务。所以一个靠谱的DeFi项目,必须做好自身技术上的打磨,只有确保自己的产品没有漏洞,确保用户资产的高度安全性,才可以成为合格的项目。另一方面,大家也知道现在以太坊网络,还有区块链钱包比较难用,所以DeFi项目还需要完善用户体验,从交易速度、使用流程等方面进行大量优化,真正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踏实做好产品开发和应用落地,这是DeFi项目生存和发展基础,打铁还需要自身硬。
最后,我想所说作为开放金融的实践者,如今原力协议已基于以太坊和EOS分别开发了去中心化的点对点借贷应用,基于原力协议初始的第一版协议框架也在开发当中。我们原力协议基于EOS网络发行的EFOR,5月30日也上线了火币生态交易所,而我们For代币近期还会上线其它主流大交易所,大家可以对我们保持关注和期待。
我们很清楚技术开发才是项目实现长久发展和存活的关键,所以希望大家在关心我们的币价同时,积极关注和参与到我们项目技术开发和落地应用等工作来,谢谢大家。
?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