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链闻ChainNews,撰文:BlockchainCapital,翻译:卢江飞,星球日报经授权发布。每隔18个月,BlockchainCapital就会委托HarrisHarris在全美范围内对2000多名美国成年人进行一次线上调查,旨在了解美国普通民众在加密货币普及应用方面是否有所进步。
2017年秋季,区块链资本与TheHarrisPoll首次合作启动了这项调查工作,之后在2019年春季进行了第二次调查,上次调查结果可以点击此处进行查看。最新一期调查已经在2020年10月7日至9日完成,本文将详细分析本次调查结果。当然,市场上也有许多其他服务提供商进行各种与加密货币相关的调查,但BlockchainCapital的调查结果与他们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一下两方面:对比更有意义:BlockchainCapital连续三年内进行了相同的调查,因此调查结论更有意义,虽然我们在每次调查中都会添加一些新问题,但存量问题都保持不变;使用中立第三方进行调研:所有调查均由HarrisPoll进行,如果BlockchainCapital自己进行调查,结果自然会偏向于对加密货币友好的受众。加密货币采用情况:越来越多人对比特币有所认知,正在快速接受
NDCEX与xFramer达成战略合作:官方消息,基于HECO火币生态链项目NDCEX与xFramer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共同流量互通,建立社区,生态闭环和应用落地达成合作。
自2021年5月9日20时,NECEX的交易及挖矿功能上线以来,一周内全网流动性质押总量突破3000万美金。
NDCEX流动池质押资金高达600万美金,24小时涨幅超40%。[2021/5/17 22:12:01]
这项调查旨在评估一般人群对比特币的认识、熟悉、感知、信念、相对偏好、以及购买倾向,我们可以在这项调查项目中深入了解加密货币普及应用情况。下图展示了一个「加密货币采用进度」: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将加密货币采用进度分成三个主要阶段:学习阶段;肯定阶段;采用阶段。
清华大学何平:B2B支付将是央行DCEP最大应用场景 不会完全取代现有渠道:日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教授在接收采访时对央行数字货币(DCEP)、数字资产交易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何平表示,DCEP实际上就是一种电子现金,是货币体系中的M0,其功能属性与纸币完全一样,只是其以数字化形态存在。和纸币相比, B2B支付将是DCEP最大的应用场景,而且随着产业融合趋势加速,B2B的支付场景将不断增加且交易频次更加频繁,DCEP的作用也会更加突出。而对于“DCEP会取代商业银行以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作用”的说法,何平指出这是不准确的,DCEP并不会完全取代现有渠道,但会增加人们的持币偏好。他判断,DCEP大规模落地应用的时间还不明确。落地前的最大问题是要做好顶层设计,理顺逻辑,避免对现有的货币体系造成太大的冲击,形成混乱。(天天链讯)[2020/6/4]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秋季到2019年春季,「学习阶段」看到的增长最为强劲。但是在最新一次调研过程中,发现「肯定阶段」获得了最大幅度的增长。毫无疑问,越来越多人已经对比特币有所认知,而且正在快速接受这一新兴事物。如果你时间紧张且不想仔细阅读本文,那么下图展示了一些内容要点:
火币大学于佳宁:DCEP将带动区块链应用全面爆发:近日央行数字货币频频传出内测落地消息,似乎DCEP呼之欲出。4月17日16点,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在媒体直播间就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对区块链创新发展的影响和行业机会带来最新思考和解读。
于佳宁认为,DCEP将为区块链应用扣上关键的一环,使得区块链,尤其是一些联盟链项目,可以从目前的信息存储功能升级为价值转移功能,进而将带动区块链应用的全面爆发。比如,今年的一个热点是新基建,新基建必然会带动大量的项目招投标,如果项目招投标能够尽快使用DCEP+区块链的模式,那么整个工程管理会变得非常简单高透明度,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也不会再发生。[2020/4/17]
接下来,就让我们按照上述三个不同阶段来研究一下「加密货币采用进度」。「学习阶段」:认识,熟悉,感知
TopBtc关于XDCE上线交易的公告:TopBtc关于XDCE上线交易的公告称,中国时间2018年5月11日10:00点开通XDCE充币,中国时间2018年5月15日15:00点开通交易功能。[2018/5/11]
与「学习阶段」中大多数指标一样,最近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人已经开始了解加密货币,其中90%的调查对象表示听说过比特币,因此「认识」指标可以说已经算是相对饱和,而且该指标是本次调查中唯一一个不会出现严重年龄偏差的问题——无论年龄大小,大多数美国人都听说过比特币。
与「认知」指标相似,我们观察到一般人群对比特币的「熟悉」程度有所增长,但整体趋势呈现平稳桩体——对比特币「至少有点熟悉」的人,比例从2019年春季的43%上升至2020年秋季的45%。在2020年这次最新调查中,这项指标存在一定年龄偏向,其中:18-34岁的人中有60%称自己「至少有点熟悉」比特币;65岁以上的人中只有24%称自己「至少有点熟悉」比特币。
行情 | 比特币期货COT周报:空头因素依然占据主导:本周比特币期货COT报告中,卖方(Dealer)账户的多头仓位基本与上周持平,说明市场中的空头因素依然占据主导。大型投资基金(Asset Manager)的净多头仓位由260手下降至188手,空头头寸由86升至149,这一升一降体现的是多头势力的衰减与空头力量的增加。机构多空比从上一周的3.02继续回落,本周为1.26。综合来看,市场中空进多退,空头因素又现加强的趋势。10月末以来的消息面利好正在被逐渐消化,短线比特币可能会继续回调,大幅上涨概率不大。[2019/11/9]
在评估「强烈」或「有点」同意「比特币是金融技术的积极创新」上,认同这一观点的调查结果百分比也上升了2个基点——从2019年春季的43%上升到2020年秋季的45%。在2020年这次最新调查中,这项指标存在一定年龄偏向,其中年轻人群仍然最倾向于对比特币持乐观态度,具体来说:18-34岁人群中有60%「强烈」或「有点」同意「比特币是金融技术的积极创新」,比2017年秋季增加了12个百分点);35-44岁人群中有58%「强烈」或「有点」同意「比特币是金融技术的积极创新」;45岁以上人群中只有33%「强烈」或「有点」同意「比特币是金融技术的积极创新」。「肯定阶段」:肯定、相对偏好比率和购买倾向
在2020年秋季的最新调查结果中,增长最强劲的就是「肯定阶段」,虽然区块链资本团队预料到该指标会有较大程度增长,但结果还是令人感到有些意外。在评估「肯定阶段」时,区块链资本选择的方法是询问被调查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未来十年内大多数人会使用比特币?」,「非常」或「有点」同意这一说法的人群百分比从2019年春季的33%增加到2020年秋季的41%,上涨了8个百分点,其中18-34岁人群中有56%「非常」或「有点」同意未来十年内大多数人会使用比特币;35-44岁人群中有57%「非常」或「有点」同意未来十年内大多数人会使用比特币。
本次最新调查中还增加了一个新问题,即询问美国人究竟是比特币存在的时间会更长?还是欧元存在的时间会更长。结果有38%的人认为比特币存在的时间会长过欧元,其中18-34岁人群中有58%认为比特币存在的时间会长过欧元。
除了对比特币未来抱有信念之外,本次调查还尝试评估普通人群究竟是否会优先选择比特币、还是其他资产作为自己的投资标的。因此调查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究竟更愿意拥有价值1,000美元的比特币,还是更愿意拥有价值1,000美元的政府债券/股票/房地产/黄金?结果,优先选择投资比特币的相对偏好率全面上升,年轻人群的增长尤其强劲。如果不分年龄层次的话,总体调查结果如下:26%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政府债券;23%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股票;20%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房地产;18%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黄金。在18-3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38%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政府债券;35%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股票;33%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房地产;31%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黄金。在35-4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36%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政府债券;31%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股票;25%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房地产;26%的人更喜欢比特币而非黄金。
尽管在本次调查时比特币价格依然比历史最高价低了约50%,但普通民众购买比特币的意愿还是有所增加。总体而言,表示在未来5年内「非常」或「有点」可能购买比特币人群比例上升了7个百分点——从2019年春季的27%增长至2020年秋季的34%。与本次调查中的普遍结果一致,年轻人群似乎最倾向于购买比特币,其中:18-3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有55%表示他们「非常」或「有点」可能在未来5年内购买比特币35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中只有26%表示他们「非常」或「有点」可能在未来5年内购买比特币。「采用阶段」:拥有者和用户
拥有加密货币的人数比例全面增加,在这次最新调查「至少听说过加密资产」的人群里:14%的人声称自己拥有比特币;8%的人声称自己拥有比特币现金;6%的人声称自己拥有BNB;5%的人声称自己拥有Ether。结论
本次调查最大的收获就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比特币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要素:首先,由于比特币年复一年地证明自己,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它。其次,随着时间的发展,目前年轻人占到比特币经济和投资活动总量的很大一部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年龄层次较大的人,年轻人更倾向于购买和使用比特币。总之,对于比特币而言,技术投资者长期以来一直将重点放在培养年轻人群的兴趣、参与和活动上。数据不会说谎,如果你是一家具有前瞻性的公司或投资者,现在知道该如何确定市场定位了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