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写稿时为止,比特币已经来到了17562美元,以太坊来到了478美元。从11月11日算起,比特币几乎已经连续上涨7天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货币领域的巨头基金灰度似乎完全无惧价格,仍然在大手笔买入比特币,同时也在大手笔买入以太坊。就在前天也就是11月16日,灰度又买入了3153枚比特币、5290枚以太坊。昨天,另一家投资机构者---对冲基金天桥资本传出消息正在向美国证监会寻求36亿美元的许可投资比特币。而知名的共享经济巨头---爱彼迎近日也在其IPO招股书中提到,公司未来要适应的新技术包括“代币化”和“加密货币”,这给这家巨头未来是否会接受比特币支付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我们把这些消息和今年以来进入比特币领域的巨头联系起来看就能发现,在灰度这张明牌的带领下,比特币的投资效应已经在华尔街和科技巨头间引起了共振,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华尔街金融机构和科技巨头大步涉入比特币。从这个信号看,本轮数字货币如果有牛市,很大概率会是以比特币为领头羊带动的牛市,并且是以机构投资者的进入为核心动力驱动的牛市。就像任何投资市场一样,牛市的来临虽然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但牛市的高潮一定不是机构投资者而是散户的贪婪触发的。比特币从1万美元持续涨到现在,很明显已经把不少散户甩下了车,而是在以灰度为首的机构投资者的持续买入下形成的。现在市场表面上还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还没有引起散户的FOMO情绪。我估计等到明年2月后,投资市场把接下来2个月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全部排除并且消化之后,将有可能迎来市场情绪的变化,并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市场的全面普涨了。在任何一个牛市中,所有的投资品基本上都会普涨,有价值没价值的都会鸡犬升天。数字货币市场也是这样,到时不仅我们关注的主流币会高涨、前期陷入低估的DeFi类代币也会普涨。经常有读者在我们文章的末尾留言问某个代币明年能不能涨到什么价位。对这样的问题,我很难回答,因为估计不了。但是正如上面所说的,在牛市中,所有的代币基本都会升天,这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所以如果我们手中拿的是有价值、有潜力的代币,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它在牛市中会不会涨。此外,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接下来的两个月有可能市场会因为种种意外和不确定性迎来一波回调,而这波回调如果发生,恐怕将是牛市到来前所剩无几的机会。因此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我们最好的策略就是:紧紧拿住手中的代币,静待牛市的到来;同时准备好不影响生活的闲余资金,一旦这期间有巨大的回调,抓住这样的机会买入廉价筹码。
观点:BTC链上交易量及活跃地址,都缺乏牛市特征:金色财经报道,市场分析指出,尽管BTC价格今年迄今上涨了近50%,但链上交易量以及活跃地址增加量,都缺乏牛市特征。
CryptoQuant贡献者Yonsei解释称,活跃地址是一个指标,包括所有发送和接收BTC的地址,可以了解市场需求的活跃程度。资产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规律决定的,加密市场也不例外。资产价格要上涨,必须支持市场兴趣和需求。
根据其文章图表,在2018年熊市结束和2020年3月市场崩盘之后,活跃地址的30天移动平均线 (MA) 都有所增加;相比之下,2023年尚未出现同样的趋势。
链上数据分析公司Glassnode指出,比特币链上交易量仍然很低,长期持有者 (LTH) 和短期持有者 (STH) 都不愿花钱。尽管链上活动出现净增长,并且UTXO总量达到历史新高,但对于长期持有人和短期持有人而言,转账量明显低迷。(cointelegraph)[2023/2/21 12:20:29]
现场 | Coindesk2019Q1区块链发展报告:上一轮熊市结束并正开启新一轮牛市:金色财经现场报道,Tetras Capital联合创始人Alex Sunnarborg在2019纽约共识大会上发布Coindesk2019年一季度区块链发展报告,报告从比特币占比变化、交易量、衍生品市场、流动性、比特币探底、比特币减半、链上交易数据、算力、难度、交易基础措施、交易费用、DeFi、Staking、机构入场、人才涌入、托管服务、期货流入等各方面总结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区块链发展。报告认为,上一轮熊市已经结束并正在开启新一轮牛市;开发者和技术比以往都好;研究者和投资者更挑剔;长期机构投资者正公开进入区块链行业;基础措施逐步成熟。[2019/5/13]
比特币转折点:牛市触顶前一个月的价位:华尔街知名策略机构Fundstrat在4月13日报告中指出一个比特币值得关注的价位——触顶前一个月的价格水平。回顾2014年比特币牛熊转换行情,发现价格触顶前的一个月贡献了比特币90%的涨幅,而随后的熊市是跌倒了触顶前一个月的价格水平后止跌反转,2017年的牛市行情最后一个月时间贡献了比特币70%的涨幅,而比特币在今年的2月6号事实上一度已经跌倒了5600区间,区别在于2014年跌倒这一水平,用了405天,而今年只用了52天。[2018/4/16]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