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蜂巢财经News,作者:问道,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市场投资者对「DeFi凉凉」的感知,或许来源于挖矿收益、DeFi资产价格下降的表现。的确,DeFi已经不如三个月之前那般火爆,话题度也随着收益率的降低而降低。然而一个不可忽略的数据是,锁在各种DeFi协议中的资产总价值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失,反而居高不下。在OKLink上,这个数据为132亿美元,仍有大量的资金愿意留在这个市场中。上百种协议及资产、百亿规模的锁仓价值和总市值……这些登峰造极的DeFi表现尽管发生在2020年,但却是过去5年区块链网络及构建在其中的去中心化协议不断摸索、成长的积累结果。现行的头部DeFi应用Uniswap、Maker、Aave、Compound都不是2020年的新产物。Maker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2015年,那时,还没有「DeFi」这个词出现以描述这类应用的共性。但将金融场景放在去中心化网络的实验已经开始了。它经历了2015年到2017年的探索期,完成了从概念化到测试应用的演进,稳定币、交易、借贷这三大场景都有所覆盖。而2018年到2019年的加密资产市场牛转熊的阶段,金融应用开始由广义的DApp范畴进入到专门领域蛰伏起来。DeFi概念被提出,一些应用开始拥有用户和资金,合成资产、链上托管、自动做市这些关键的去中心化金融基建设计雏形出现。2020年,协议「乐高」、流动性挖矿终于将市场目光吸引到DeFi上,财富效应让很多加密资产领域的古典投资者,不得不拿着资金、熬着大夜当起「DeFi农民」,锁仓资金和用户规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阶段。DeFi是区块链在金融场景上的验证,它的萌芽、探索、蛰伏、爆发、平静反映了公链基建、应用创新在应用场景上的重要价值,它是去中心化、透明、开放这些区块链要素的浓缩,也是旧的要被淘汰、新的亟待验证的行业跌宕注脚。作为区块链发展史中的一部分,DeFi值得被记录。蜂巢财经将推出「DeFi史记」专题,复盘DeFi成长经历,瞭望它的下一个「五年」。重归平稳
Coinbase Wallet推出交易模拟功能,可了解智能合约代码如何处理加密资产:金色财经报道,据 Coinbase Wallet 社交媒体账户透露,Coinbase Wallet 已推出交易模拟功能,通过自动模拟兼容 EMV 网络上授权交易时将执行的代码,用户可以了解哪些资产将离开自己的钱包,以及收回相关资产的近似估值。Coinbase 表示,该功能的主要目的是让用户清楚地了解区块链应用程序或智能合约将如何处理他们的加密资产。[2022/11/21 7:52:42]
我们与DeFi协议开发方、钱包服务商等业内人士聊起当前DeFi的现状时,他们没有一个人认为DeFi「凉了」,并给出了更中性的描述——DeFi进入了平稳发展期。这种平稳,包括各种DeFi协议年化收益率下调的状态,也包括市场总锁仓价值没有出现流失。
排名前十项目的收益率变化Tokenterminal收录的数据中,市值排名前十的项目中,30日年化收益率变化指标一项仅有Compound和MakerDAO保持了正值,其余协议均出现了超过35%的下调;7日年化收益率的负值协议同样多于正值协议。这与3个月前动辄几十倍、上百倍「整体飘绿」的年化收益率相比,疯狂期已经结束;24小时年化收益率波动的正负值回归到了1位数的范畴,DeFi投资的平静期正在向市场走来。收益率在下降,但DeFi市场的TVL则维持了高水平。欧科云链OKLink数据显示,目前为止,DeFi的总锁仓价值为132亿美元,与9月底时的137亿美元历史高点相差无几;DeFi百亿资产规模和百亿市值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快2个月。「说它凉了还为时尚早。」比特派钱包创始人文浩认为,虽然各种DeFi资产的币价和挖矿收益已经大不如从前,但DeFi反倒进入了一个平稳期,价值资产、用户又有了新阶段的留存。的确,如果把时间拉长,上一个平稳的TVL曲线只能在OKLink上追溯到2017年底,数据为1460万美元;更早记录DeFiTVL的数据平台Defipulse也仅能推到2017年8月,显示的TVL仅有4美元。如今,TVL排在前三名的交易协议Uniswap、抵押借贷协议Maker、锚定资产WBTC锁住了整个DeFi市场49.36%的价值,也就是仅70亿美元,占据了DeFi市场的半壁江山。另外,锁仓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协议,除了前述三个之外,还有Aave、Curve、Compound。从OKLink数据可见,锚定资产、抵押借贷、交易是当前资产最愿意留存的DeFi场景,也是整个DeFi从无名发展到爆发阶段里,应用开发者最爱探索的领域。这并不难理解,正如现实世界中,货币、交易、借贷都是金融世界中被人最频繁使用的场景。而在总锁仓价值排名前十的协议中,仅有排在第八的Yean.Finance是今年诞生的应用,其余均为老牌协议,其中的Maker最早发起,起源于2015年。也正是那时候,一些极客们怀揣着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探索——现实世界的金融场景能否以非中心化管理的方式运行。那时,没有人用DeFi定义这种想象力。无名时代
动态 | 社科院法学所刊文《对“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如何监管》: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赵磊在《经济参考报》发表题为《对“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如何监管》的文章。文章指出,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分行业进行监管;另一是针对区块链,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规范、统一。而判断某种商业活动或者社会管理活动是否可以应用区块链,至少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衡量:一方面是区块链技术只能在虚拟空间中应用;另一方面是区块链技术无论在何种场景中应用,必须符合其去中心化、共识机制与分布式记账等技术特征。[2019/1/10]
去中心化金融在「物种起源」时并非一片荒芜,至少比特币网络那时已经稳定运行了6年。这个可以点对点交易的系统带着「电子现金革命」的使命。在比特币钱包创始人文浩看来,比特币就是最早的DeFi。当MakerDAO与全球的开发者在2015年开始对代码、架构和文档进行第一版迭代时,别说DeFi这个概念,「区块链」还尚未以这三个字为提炼,不依赖中心服务的分布式基建「公链」更没有出现。而Maker正在DAO的运转下,开始构想某种稳定资产的系统。文浩的印象中,如果回头看2015年,DeFi的一切都是概念的、Paper的,「还停留在纸面上和实验阶段,谈不上应用体验,更谈不上用户规模。」如果非要说用例,文浩提到了DAO这种组织形态的运行以及一些资产抵押平台的出现,「比如比特股」。他提到的比特股,正是EOS创始人DanielLarmier主导的开源网络软件,他在更早的2013年到2014年间就提出了使用委托证明算法构建点对点分布式股票分类账户和网络,2015年有了成熟版本。BitShare意旨企业级基建,但最终因市场不够成熟、技术构架局限、应用开发者稀缺等原因而没落。对于MakerDAO这样社区来说,在那时寻找一个可以落地应用的基建十分重要。以太坊网络在2015年7月适时上线,给应用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着力点。在经历了分叉后进入不断迭代的2年里,以太坊为去中心化应用的诞生带来了最基础的支撑。IDEX、以德都是去中心化交易在以太坊上的早期尝试。而这两个应用承接也带来了运行模式上的巨大转变。2016年诞生的IDEX,其撮合引擎是中心化的,也就是采用了现在业内常提到的订单簿模式,资产在链下撮合、链上清算;到了2017年上线的以德,它开始追求去中心化和加密签名交易,试图让用户在无需登陆的情况下就能在全球任何角落都能安全使用。不光是交易场景,借贷应用也开始于2017年在以太坊上生成,ETHLend是最为人熟知的项目,它正是后来更名为Aave、如今锁仓量排在前五的协议。ETHLend创造了开源非托管协议,使用户可以通过协议借到资产,存款人则能在协议中赚得利息。同一年,MakerDAO终于以应用的形式出现,用抵押加密资产生成代币的方式,产出了可以与美元1:1锚定的稳定币DAI。当然,那时,它能支持的抵押资产还仅有ETH。尽管DeFi还没有以概念的方式被人认知,但在探索期里,稳定币、借贷、交易的场景均已经在2015年到2017年间出现。但在2017年年底BTC及ICO的高光时刻里,这些应用在以太坊上还暗淡无光,它们默默生长、尝试,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蓄势待发
BM:对代理如何运作和“dApp开发者”如何计费的理解可能需要调整:北京时间今日凌晨,BM在开发者群发表对代理如何运作和“dApp开发者”如何计费的理解:
??1)所有CPU/带宽都是“执行操作的用户”;
??2)所有存储都按照dApp的选择向用户或dApp付费;
??3)dApp开发人员希望授权用户将带宽委托给用户;
??4)授权带宽理论上可以用于任何dApp。
现在想象一下,你是一个社交媒体公司,希望为用户提供免费账户。用户在您的网站上注册,您为他们创建一个区块链账户,然后将一些带宽委托给他们。您的应用可以选择为每个授权用户支付有限的存储空间,这使他们能够在他们需要携带自己的存储空间之前,拥有N份杰出的帖子和V张投票。如果您的应用不想为用户支付存储费用,则该应用可能完全是BYOS(注:Bring your own storage,使用你自己的存储)和BYOB(注:Bring your own Bandwith,使用你自己的带宽)应用。如果用户不继续他们的订阅或停止使用您的服务,那么您可以将带宽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2018/4/30]
潘超是在2017年Maker协议上线测试版运转期间加入「组织」的,到了2018年时,转机悄然而至,「我印象中,Maker就是在那时,资产抵押量和用户都出现了规模式增长。」从DeFi市场TVL的资金变化看,2018年时的曲线开始有了波动的趋势,年初增长到了5000万美元,到年底已经有近3亿美元的资金进入到DeFi协议中。
巴曙松、乔若羽、 郑嘉伟:区块链技术如何渗透到不同金融场景?: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领域尤其是跨境支付、联合贷款等领域的优势格外突出,不少银行已经在这个领域跃跃欲试,除此之外,抵押物核查与征信环节等也是区块链应用场景。[2018/4/25]
DeFi市场总锁仓量在过去2年的变化2018年上半年,那是加密资产牛市转向熊市的起点,也是公链百花齐放的阶段。市场上不再仅仅有以太坊,一大批打着对标以太坊旗号的公链「揭竿而起」,各种公链资产趁着ICO的风口大行其道,涌入正在抢夺币币现货交易市场的中心化交易所中。但后来,最终从白皮书走向落地的公链乏善可陈,仅仅EOS和波场成为了市场上还够格与以太坊对标的网络系统,特别是EOS系统的出现,其高速率、低费用的优势较以太坊十分明显。伴随着市场对EOS的看好,大量的DApp开始在EOS上构建,类的应用在该网络上最为出彩,类似的应用也少量出现在以太坊上。DApp进入市场视野时,一些好奇的用户开始了去中心化应用的使用尝试,「其实那时的用户,主要还是以开发人员居多,大家更多是体验,看看别人的应用上能否有借鉴。」当时参与DApp体验、既是玩家也是程序员的大鱼认为,那一批在DApp上熟悉链上操作、交易的人,由于熟练的操作和快速理解,成为了2020年夏天最早吃到DeFi流动性挖矿红利的人。由于EOS上的各种应用生出五花八门的资产,用户的交易变现需求大增。Newdex在EOS系统上线2个月后快速出生,成为该公链上构建的首个去中心化交易所。其日交易额一度占据市场80%以上,甚至超越了以太坊上的IDEX,成为全球成交量最大的DEX。而在应用场景丰富度方面先行一步的以太坊上,很多如今风靡的DeFi协议都发起于2018年,包括Compound、Balancer和Uniswap。锚定资产WBTC在2019年的出现,让当时风靡的跨链概念在资产流通层面得到了解决,以太坊版的BTC实现了。DeFi的概念也真正出现于2018年,它首次在Medium上被人提出。当年的8月31日,一篇名为《AnnouncingDe.Fi,ACommunityforDecentralizedFinancePlatforms》的博客,让DeFi这一概念正式发端,作者BrendanForster是借贷产品Dharma的联合创始人。他认为,DeFi应该是一个符合以下条件的开放项目社区——项目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项目运用于金融业,代码是开源的,而且还有一个强大的开发人员平台。从后来的应用发展看,BrendanForster总结的条件正是如今很多DeFi协议的特征,无论是稳定币的生成,资产的交易、借贷,还是理财及衍生品,包含这些金融场景的应用均构建在去中心化网络中,它们透明到可以看到资产和交易的地址,极客组织成为协议技术的后盾,既担负着协议安全的责任,升级协议时要遵循社区投票的结果。而今年年初,一些协议的漏洞系因「交叉叠加」的原因造成了安全事故,反过来看,正是DeFi协议的可组合性为资产流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这被业内人士概括为DeFi的「乐高」特征。从2015年到2019年,DeFi协议从无名时代的探索到应用场景的成熟,都为它在2020年6月爆发进行了铺垫。人们常常认为,Compound在6月掀起的流动性挖矿浪潮是DeFi爆发的起点,但在潘超看来,那只是导火索,「几乎每一年,DeFi都有不同表现的爆发,只是它一直没有冲出小众圈子,财富效应最终让它出圈了。」在我们采访的DeFi历史参与者中,每一个人都提到,他们预想到了DeFi会突出重围,「但没有想到一切来得这么快」。这种加速度对市场上每一个参与者的冲击都十分显著,表现便是协议挖矿收益率和锁仓价值。如今,这两个数据的一跌一稳间,DeFi进入了平稳发展下一个周期。过去的时间向我们展示了DeFi如今的发展路径和方向,它的下一个崛起将带来什么场面?潘超给出了一个十分冷静的答案,「当没有人总把DeFi概念挂在嘴上、送上热门时,它才会真正的成为大家习以为常在使用的工具,那时,才是DeFi的真正成功。」
韩国将于7日在国会召开‘虚拟货币制度化,该如何接近’研讨会:最近对虚拟货币的担忧和关注,虚拟货币相关学界及业界专家和政府核心相关人员将于韩国时间7日早上9点30分在韩国国会第二会议室中召开‘虚拟货币制度化,该如何接近’的研讨会。[2018/2/6]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