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仅24岁、体重只有43斤的贵州贫困女大学生吴花燕因病去世,而相关慈善机构为其筹资百万却仅拨款2万一事再次揭开了公益慈善领域的乱象,引发外界热议。
据贝数区块链了解到,9958在募捐管理与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多名患者早已因病去世,但该平台未及时关闭捐助通道,仍在接受捐款。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剩余的善款到底去了哪里?此后,涉事的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对此作出回应,证实了上述言论;但截至发稿,后续善款的使用情况仍未公开。
上海静安区首创“区块链+公益配送券”新模式:近日上海静安区创立“区块链+公益配送券”的配送新模式,推出“静安文化公益配送”微信小程序,提供线上培训、电影、剧院等板块消费券。
“静安文化公益配送”平台,以小程序为载体进行公益配送券发放。线上配送的公益配送券均采用区块链电子券形式进行发送、领券、使用以及回收,全过程数据上链,有迹可循,可查可溯,用以保证公益配送券资金透明、直接惠民、方便监管、科学有效。(人民网)[2020/9/1]
一直以来,公益项目中善款去向不明、诈捐等黑箱事件屡见不鲜让公众对慈善机构失去信任。而传统公益是基于手工流程、信息有限共享等,也提高了公益审计成本,在款项管理、信息记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1.对受助人提交的信息审核不够严格,难以甄别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和捐赠项目;2.钱款的募集和使用过程难以透明公开,项目方可以轻松违规挪用款项,甚至项目造假;3.公益款项先进入中心机构账户,再由机构进行操作处理,多层级操作增加了项目成本。慈善公益的最佳“良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非对称加密等特征以技术方式重构了信任机制,有利于解决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等问题,将改变慈善领域的信息披露机制、善款追踪机制、政府的信息监管机制和对慈善机构的审计机制,慈善组织在定位和业务重点,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运营模式、组织财务和信息披露方面都将发生变革。
杭州桐庐县开出首张区块链公益捐赠电子票据:杭州市桐庐县开出首张区块链公益捐赠电子票据,捐赠者通过手机即可查验、下载、打印电子票据。(桐庐新闻网)[2020/3/17]
对于慈善来说,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公开透明性,可以确保捐款人对自己资金的流向清楚明白可查询;不可篡改的特性也能确保财务信息不会被篡改;可匿名性还能保护捐款者的隐私。还可以在区块链技术底层引入智能合约,让善款的使用规则在捐款之前就已经被写死,可以确保专款专用。对于慈善平台而言,不仅可以提高平台的公信力,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简化这中间的流程,降低慈善事业的运营成本。所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没有慈善公益,但慈善公益,却不能没有区块链这种“传递价值”的技术来为自己背书。
动态 | 区块链公益组织将暂停接受捐赠?已收到超10万USDT善款:金色财经报道,截止到中国时间2月2号上午9点,区块链公益组织通过链上总共收到105,566.88usdt的捐款,以及价值16050元人民币的物资捐赠,总计约为107879.57usdt,一共有116位来自区块链行业的捐赠人参与募捐,完成度约为108%。该公益组织正式宣布从现在起将暂停接受捐款,接下来将专心致志地继续采购和递送,直到把所有的捐赠款都能够落到实处。
此外,特别鸣谢火币公益和币安慈善基金会均参与了1:1配捐计划,将分别捐赠等比的善款或者等值的物资一起为灾区献爱心。[2020/2/2]
动态 | 火币首次尝试“区块链+公益” 将BTC和XRP两种数字货币用作捐款:火币日本站将于11月25日正式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捐款网站,以帮助日本冲绳县首里城火后重建。据悉,支持捐款的数字货币是日本最普遍和最受欢迎的两类币种:比特币(BTC)和瑞波币(XRP),最小捐款金额分别为0.0001BTC和1XRP。火币日本站也将成为日本第一家开通瑞波币捐款的持牌交易所。[2019/11/22]
区块链和公益慈善如何结合?一、链上公益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不可篡改、数据加密安全等特征,实现公益慈善过程中信息与行为的全流程存证、公益慈善全周期的阶段追溯与审计。实现对公益慈善网络参与各方的全程管理、跟踪监督、有效监管,避免人为因素降低公益慈善效率的同时,更能够为公益慈善机构提供控制风险、判断公益慈善项目效果的手段,有助于实现公益慈善网络中参与各方形成有效的合力。在公益慈善过程中,公益款项的使用记录和流转过程都登记到区块链上存证,记录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社会及公众可以追溯款项的去向。做到整个公益慈善流程的高度透明,有效解决公益慈善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保证资金的安全。 通过区块浏览器,用户可以看到记录的相关信息,为每一笔数据提供检索和查找功能,社会公众和监督机构可随时验证,保证公益慈善项目的公开透明。同时,区块链是可编程的,可以有效弥补当前公益慈善过程中资金依赖人工核实和跟踪的不足,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二、数字公益利用好数字资产和数字钱包工具,公益慈善项目可以拓展捐赠的边界,接受数字货币的捐赠。另外,结合Token经济,公益慈善的Token类似“工分”的概念,用户通过捐赠、参与公益活动、参与义购等行为赚取“工分”。用户获得的“工分”可以在公益慈善生态中使用。有几种方式:1、项目运营方可以对接一些的电商平台或服务平台,“工分”以换购商品或服务。2、和社区及其他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工分”可以兑换一些权益,如图书馆的会员资格、社区服务兑换、资格审查的加分项等等。三、智慧公益融合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众筹众包等技术和理念,运用到公益慈善事业上,让公益慈善体系更加有序、高效、透明和完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信息收集、整理以及对接的问题,大数据技术可以为用户描绘“慈善画像”,分析人群的区域分布、工作信息、行为信息等特征,为公益慈善活动的策划提供数据决策支撑。运用区块链的可编程特性降低管理成本,运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精准公益慈善的效率以及扩展公益慈善的范围边界。公益利用区块链技术落地的应用案例:1.中华救助基金会联合蚂蚁金服,推出区块链公益募捐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生”。2.蚂蚁金服公益运用区块链技术追踪筹款,建立起第三方公示体系区块链资金流公示,为公益机构进行数据统计、项目执行跟踪提供便利。3.火堆公益联合众安技术底层,实现九寨沟地震公益募捐。4.轻松筹阳光链,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收集善款后发放到患病人群。5.腾讯公益寻人,应用联盟链的多节点部署,链接微信、404寻亲、宝贝回家等系统实现信息互通。6.宝贝回家发起并应用微软的AI人脸识别技术,寻找走失儿童。7.美丽中国联合京东公益,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偏远山区学校物资捐赠。8.ThoughtWorks,基于物联网设备实现留守儿童关爱设备研发。
最高检民事行政检察厅负责人:区块链等技术有利于公益诉讼领域的案件办理:据《检察日报》报道,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7715件。最高检民事行政检察厅负责人表示,“结合公益诉讼办案特点,检察机关积极探索科技在公益诉讼领域的具体落地,将无人机取证、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运用到办案过程,保障了案件办理的顺利进行,保障和促进了美丽中国建设。”[2018/6/5]
目前国内个人信息泄露已经非常普遍,而有一些慈善公益项目的当事人,并不希望自己的信息被披露,区块链加密技术的使用,能更好地保护被捐助人和捐助人的隐私。只有持有项目私钥人才可以看到项目有关的信息,其它人无法获取项目的详细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中,赋予更多的功能,将透明度、隐私性和安全性多方面优化革新。民众将更有热情参与公益项目,而不是担忧自己是否被。未来的区块链公益之路还很长,相信构建出这样一个高信任感的公益生态系统,我们的公益初心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