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我们对2019年关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预测成果几乎与预期相符。然后,我们概述的一些关键趋势将在2020年继续存在,例如增强的服务和工具产品,并且最具前瞻性的公司将继续探索在智能合约支持下数字化和实物资产令牌化的战略方法。到2020年,在框架中寻求主导地位的工作将继续进行。我们将继续看到常见的Hyperledger\n\nFabric,以太坊,R3的Corda和MultiChain的增长,但新技术也有可能破坏现有的平衡。随着数字资产现在坚定地专注于智能合约的建模,并将其与其他框架集成,我们将看到一两个有趣的组合出现。尽管仍然偶尔会有头条新闻将分布式分类账技术作为解决某些棘手问题或其他难题的奇迹,但十年中期的非理性繁荣已被务实,而被实际的区块链项目方法所取代。今天在北美和欧洲进行的项目数量可能会减少,但它们是主要的、认真的企业之一,而不是投机的概念证明。
福布斯发布“区块链50强”榜单 7家中国公司入选:2月8日,福布斯发布2022年“区块链50强”榜单,入选企业收入或估值超过10亿美元。据悉,今年榜单中有近一半位于美国以外,14%是中国公司。此外,今年新增了风险投资公司,2021年,这些公司在该领域投资超过320亿美元。
榜单涵盖了来自金融、科技等多个行业巨头,包括Adobe、A16Z、Paradigm、Coinbase、MicroStrategy、PayPal、摩根大通、微软、Block等。入选的中国公司包括蚂蚁集团、腾讯、百度、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和微众银行。[2022/2/9 9:39:47]
2020年,企业将越来越关注运营问题,要求部署灵活和网络之间的互连性。这是我们对区块链在2020年的三个预测:超过80%的区块链部署将是混合或多云或两者兼而有之。无论是法规要求还是由于网络参与者希望坚持使用各自现有的公共云提供商,企业已明确指出技术供应商,只能在提供商的云中提供区块链服务是不可接受的。科技公司已经对增强功能做出了回应,并将继续扩展这些功能以满足企业需求。互操作性将成为焦点。我们已经目睹了针对同一用例的多个网络的出现。此外,还有跨多个链的流程。这些获得许可的网络中的参与者渴望了解这些链如何进行交互。同时,我们还将更加关注与现有系统的集成。现有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将寻求通过DLT功能来增强其产品。
福布斯专栏作家:比特币挖矿业或将在全球更广泛地分布:12月29日,福布斯专栏作家Roger Huang刊文称,随着围绕比特币挖矿业的稳定资本市场的建立,比特币挖矿业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广泛地分布,并且可以分散地域风险。随着出现“脱钩”经济的警告,硬件供应链和全球电力分配受到质疑,这种转变完全有可能帮助推进更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和加密货币挖矿网络,从而缓解集中地区的威胁。解决挖矿硬件的地理集中问题的努力将受到欢迎,并且正在进行中。稳定的规章制度、资本市场、较低的电价以及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硬件供应链的改变都将有所帮助。[2020/12/30 16:02:04]
公开与私人/许可的区块链讨论将到达执行团队。虽然今天在公共区块链上大规模支持复杂的企业用例还不现实,但是由于担心多个链条孤岛之间的互操作性,已经引起了人们对公共区块链在企业流程中的作用的讨论。像Hedera\n\nHashgraph和Kadena这样的新技术将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关注。考虑到对流程和风险管理的影响,这显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决策。目前,只有最具前瞻性的企业及其技术合作伙伴会走在别人不敢涉足的地方,但是这个话题不再是摆在桌面上。本文来源于福布斯英文版,节选自《Forrester的2020年预测》,由BluemountainLabs团队编译,英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文转载请联系编译。
福布斯:消费者的偏好正在塑造数字美元的未来:福布斯文章称,新冠病大流行暴露了我们习惯依赖的系统中的许多缺陷。其中一个暴露的系统就是银行业和货币业。当政府发放经济刺激支票的时候,很多支票给了错误的人或者已经去世的人,并且一些人还没有收到他们的支票。数字美元可以避免这场持续的惨败。在过去十年中,金融科技一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而区块链金融业近期的增长变化是不可否认的。
由于COVID-19大流行,今年全球大部分人口转向数字支付,数字经济成为焦点。随着稳定币总市值超过100亿美元,数字美元的这一趋势也显著增长。目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市场(即DeFi市场)锁定资产总价值约为70亿美元,而在2020年6月为15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90亿美元。许多分析师将新兴DeFi市场称为这个十年的重要市场。
福布斯文章称,要了解这个行业的规模,只需看看数字金融的历史及其随时间的演变。货币的最新发展是电子支付和数字金融。纵观历史,有一件事决定了货币的演变:消费者偏好和趋势往往决定支付方式。通常消费者偏好围绕着便利性。(福布斯)[2020/8/23]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