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数字货币时代越来越近_CON:SEN

编者按:本文来自经济日报,星球日报经授权发布。按照现阶段的设计,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对M0的替代,而对于现钞是不计付利息的,因此,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大冲击。另外,央行数字货币DC/EP用于小额零售场景,不会对存款产生挤出效应——数字货币时代越来越近。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下一步,将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原则,合理选择试点验证地区、场景和服务范围,不断优化和丰富DC/EP功能,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范一飞所说的DC/EP,就是我国计划推出的法定数字货币。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会是什么样子?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电子支付有什么区别

说起数字货币,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比特币或者是脸书计划推出的Libra。和这些所谓的数字货币不同,央行将要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有国家信用背书的。我国央行早在2014年起就已经启动了数字货币的研究,至今已有5年的时间。到现在,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说已经呼之欲出。那么,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推出后,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人民币都会被数字化的货币取代,现金就会消失?“我从来没有想过中国会进入一个无现金社会,我可能会用‘轻现金社会’这个概念。”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介绍,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这是因为M1、M2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没有必要再用数字货币进行数字化。M0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也就是说,央行数字货币DC/EP将从替代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至于其他,比如居民存款、企业存款等在银行账户中的钱,本来就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因此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建设。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对M0的替代,而对于现钞是不计付利息的,因此,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现有的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冲击。另外,央行数字货币DC/EP用于小额零售场景,不会对存款产生挤出效应。使用数字货币时,与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有何区别?穆长春指出,对老百姓来讲,基本支付功能在电子支付和央行数字货币DC/EP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相对模糊的。当然,央行数字货币在一些功能实现上会和电子支付有很大的区别。很多人使用现金是出于匿名交易的需要,在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推出后,是否匿名交易就不再可能?穆长春表示,DC/EP的设计,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比较好的工具。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可控匿名,满足公众合法的匿名交易需求,同时也要执行反、反恐怖融资、防止用于网络和任何网络犯罪活动的功能。这也就意味着,与比特币等强调去中心化不同,央行数字货币仍将采用中心化的管理办法。在发行时,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保持央行的中心地位,并由指定机构进行货币的兑换。中心化也是为了避免指定运营机构货币超发,不改变现有的账户体系,也不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方式。与Libra存在很大的不同

经济日报:斩断虚拟货币炒作资金链条:经济日报今日发文:斩断虚拟货币炒作资金链条。文章认为,之所以加大虚拟货币打击力度,是因为近年来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扰乱经济金融正常秩序,滋生非法跨境转移资产、等违法犯罪活动风险。虚拟货币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风险极大。 对广大金融消费者来说,也要增强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谨防个人财产及权益受损。尤其是在相关银行和支付机构已经明确,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的账户将被暂停交易甚至注销并报告有关部门的情况下,消费者更需要珍惜个人银行和支付账户,不要出租、出售或出借个人账户,防止个人利益受到损害。[2021/6/23 23:58:49]

法定数字货币与Libra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信用背书,能否保证币值的稳定。与我国计划推出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不同,Libra的发起方由多个公司组成。Libra计划成为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根据Libra的白皮书,其与大多数加密货币的最大区别在于,使用100%的真实资产作为储备、担保,使用者可以随时将持有的Libra兑换为美元、欧元等法定货币,通过与法定货币“挂钩”成为一种稳定币。能否实现币值稳定,是关系到Libra接受程度的关键。此外,在信用货币时代,Libra如何让人信任是一大问题。Libra发起方是多个公司,没有取得国家信用背书,脱离监管之外,更容易成为、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的温床。在遭遇信任危机后,就有包括维萨、万事达在内的多家公司表示退出Libra。万事达卡法律总顾问墨菲对记者表示,退出主要担心的是合规问题,双方的合作必须要符合当地监管要求,如满足反、了解你的客户等监管要求。但在合规上,Libra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是否能够接受Libra?能不能将其作为主要货币?”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局长孟文能说,多数人更倾向于将手机里的数字货币用于小额支付场景。但更大的问题是,有多少人会将一辈子的储蓄投入其中?强弱数字货币之争继续

经济日报:运用区块链可帮助金融消费者隔离风险:经济日报刊文称,拿消费者信息保护来说,一旦发生信息转卖现象,很难找到责任源头,更谈不上责任追究。但是,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将用户授权上链,使得消费者的金融服务流程有记录可查,且不可篡改,便可精准发现与锁定侵权主体,同时实现穿透式监管,使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同样,运用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对金融产品全程及时跟踪,防止层层嵌套行为发生,更好帮助金融消费者隔离风险。[2020/9/24]

站在全球范围看,围绕数字货币的竞争才刚刚开始。Libra的出现引发了鲶鱼效应,全球对法定数字货币讨论更为热烈,各国未雨绸缪,加快了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就连此前似乎并不感兴趣的欧洲央行,近期也开始讨论开发统一的数字货币的必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7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全球近七成央行都在研究法定数字货币。不少人担心,Libra一旦流通,或有成为强势货币的可能,与各国货币产生兑换关系,并侵蚀法定货币。而弱势国一旦调控失误,容易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甚至“去本币化”。过去,津巴布韦废除本币,被迫采用美元和其他货币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特邀研究员赵鹞指出,如果Libra这类加密货币在零售支付应用上取得成功,会与法定货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就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来说,赵鹞认为,Libra的设计思路与人民银行的DC/EP方案有诸多相似之处,其采取的100%储备发行方式与DC/EP方案完全一样,同时两者都将被用于零售支付场景,因而Libra与DC/EP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Libra也将成为‘拦路虎’。”赵鹞认为,Libra项目瞄准了跨境金融业务特别是跨境零售支付,这与我国希望的移动支付“走出去”将形成更为直接的市场竞争,加之美元化在全世界有着较为深刻的历史根基与现实影响,使得央行数字DC/EP方案与产品“走出去”更加艰难。“我们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赵鹞认为,Libra储备资产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很有可能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影响,从而给金融市场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应该更加注意,随着其规模的扩大,可能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赵鹞表示,加密货币的推行速度会非常快,与传统货币的货币替代完全不同。一旦一种加密货币获得成功,对其监管和限制就会变得很困难。我国在推进数字货币的过程中,要吸收其优点,借鉴其思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也可以有发挥的空间。

声音 | 经济日报:在各地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布局中可以看到区块链等前沿领域:1月23日,经济日报刊文《各地争相布局数字经济》。文章表示,不只是数字经济强省浙江,无论是广东、福建、北京、河北等东部地区,还是安徽、湖北、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众多省份的共同行动。在各地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布局中,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并进,既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区块链、5G、共享经济等前沿领域,也对数字化改造、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等提出了要求。比如,河北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加快布局5G基站、物联网、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广东提出支持广州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2020/1/23]

动态 | 经济日报:我国区块链在制造业有“四大方面”和“六个瓶颈”:经济日报今日刊文《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文章指出我国部分企业当前已开始探索区块链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落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区块链+智能制造”快速崛起;2、“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方兴未艾;3、“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潜力巨大;4、“区块链+产品溯源”前景可期。此外,文章强调我国区块链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区块链在工业领域落地还面临瓶颈,包括:1、缺乏可规模化推广的区块链典型创新应用;2、节点规模、性能、容错性三者之间难以平衡;3、跨链系统互联仍存在障碍;4、链上数据与链下信息一致性难以保障;5、缺少统一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6、网络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2019/11/22]

声音 | 经济日报: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将为未来发展助力:《经济日报》今日发表《数字经济国民经济核算应顺势而为》一文。文中表示,数字技术带来了新的生产要素、生产模式,引发了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特别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引发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基于数据的数字技术创新已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数字技术进步超越了线性约束,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为未来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数字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新技术大幅提升了全要素效率,这有利于加快改造传统动能,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2019/6/19]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0ms0-3:33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