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仆后继的“ZAO”,技术扫不尽换脸的雷_IDA:SONE

编者按: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锌链接,作者:杨思佳;编辑:王巧,关注公众号,和我们一起探索产业区块链价值。如需转载文章,请微信申请开白名单。今天,你“ZAO”了吗?刚刚过去的周末,陌陌新推出的AI换脸软件“ZAO”火遍朋友圈和各大应用商店。根据七麦数据,自8月31日上午6点,ZAO冲进苹果应用商店免费娱乐榜排名前三。另外,截止到今日下午六点,数据显示ZAO仍位列第一,且已经霸榜1天。打着“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的口号,“ZAO”圆了普通用户的演员梦。用户可通过上传自己照片的方式,替换影视片段中明星的脸,体验自己与明星演戏的感觉。然而,一夜爆红之后,由其用户协议引发的隐私安全和侵权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等特性能够对版权进行保护,确权、存证、预防侵权。对应的密码学也能够解决隐私领域存在的种种困扰。技术可解,但却与平台的初衷是相违背。逢脸造戏,隐私埋雷

中本聪在创建时曾一度用Netcoin来命名Bitcoin:金色财经报道,有消息称,比特币(BTC)创始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为BTC指定名称方面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历史域名注册数据显示,2008年8月18日注册的Bitcoin.org,即与原始比特币相关的网站,本来可以命名为Netcoin.org。有趣的是,根据加密货币用户Or Weinberger的说法,Netcoin.org是在Bitcoin.org创建前一天注册的。

这两个域名是在 AnonymousSpeech 下注册的,该服务允许用户匿名购买域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被其他用户回购之前,从未在 Netcoin.org 域上发布过任何内容。?此外,Netcoin.org 域名后来在 2010 年被 Web.com 的子公司接管之前被删除。[2022/9/26 5:51:45]

1、霸王式授权,隐私堪忧在“ZAO”的最初版用户协议中,要求获得用户人脸照片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对于这一规定,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向媒体表示,“用户不清楚ZAO会将用户的脸部特征及相关视频用于何处,如果没有妥善保管或者自身用于非法用途,将给用户很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尽管,新版用户协议中已经删除了对转授权的描述。赵占领解释:“ZAO通过用户协议获得用户对于所上传素材的版权与肖像权的授权。这种用户协议由ZAO单方制定,属于俗称的霸王条款,法律上无效”。2、AI换脸,实则侵权ZAO涉及的侵权主要有两类: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和演员的肖像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五条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首都版权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全球版权公链计划发起人宣宏量告诉锌链接,用户在没有获得相关作品授权的情况下,将影视片段上传至平台,涉嫌著作权侵权行为。未取得演员授权即换脸,涉嫌肖像权侵权。作为平台,应该对用户上传的内容进行审核。除此之外,郝汉还指出,ZAO中除了视频素材的侵权风险外,还涉及视频素材的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如果将来用户使用经过ZAO生成的视频用来进行展览、表演、放映等商业行为,还会涉及版权里面对于展览权、表演权以及放映权的侵权。数据加密,可用不可见

动态 | 自称中本聪的子用“比特币退休计划”老年人:Joerg Molt是自称中本聪身份的几人之一。从2017年开始,他一直执行看似庞氏局的计划,通过所谓的“比特币养老金”计划老年人。自该计划启动以来,Molt已从至少0.1个比特币(BTC)中走了7,000人。以今天的汇率计算,这相当于窃取了700枚BTC,价值超过600万美元。根据Molt的Bitcoin Pension 网站,该计划的投资者平均支付500美元,五年后将获得2比特币。假设到2022年比特币的当前价值保持在8600美元左右,这相当于向投资者承诺每年超过320%的利息。据最近报告称Molt的网站目前仍在老年人。(Beincrypto)[2019/11/15]

ZAO收集了你的脸,然而,其他App甚至会收集你更多的隐私数据。事实上,在互联网世界中,你已经处于裸奔状态。不过,这些隐私问题都是可解的,常见的方式是应用密码学进行加密处理,让数据可用不可见,多方共享。PlatON首席战略官肖紫闻向锌链接介绍,隐私计算是基于密码学算法,通过安全多方计算、代理重加密、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技术来达到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的目的。以安全多方计算为例,在本地数据不被归集、隐私不被泄露的前提下,不依托第三方,各方仍然能够通过执行既定逻辑的运算得到一个共同想要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本地及个人的敏感数据不会被泄漏。而安全多方计算可以解决两者矛盾的情况,即使是不同国家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也可以在满足各国法律框架前提下进行研究分析。“这些隐私问题,技术上都是可解的,然而与中心化平台的意愿相悖”,TEEX联合创始人余炀告诉锌链接,可以使用TEE安全技术解决,数据可用不可见。例如,AI换脸的识别过程,可以放在一个TEE环境里面,人脸数据用完以后就销毁掉,平台无法获取到用户的数据。技术可解,却与平台的初衷是相违背。余炀认为,平台是需要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对于平台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用户数据已经存储到中心化服务器,相当于平台已经获得了用户的授权,这种情况下,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平台存储用户数据的安全性,这件事情就没有多大的必要性了。这是互联网平台的共性:只管收集用户信息,至于怎么使用和保护,用户没有话语权。侵权难解,确权第一步

声音 | 中本聪研究所所长:比特币作为最稳健的货币可以主导金融格局,而不仅是暗网货币:据Fxstreet消息,区块链学者、中本聪研究所所长Michael Goldsteini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就比特币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发表了看法。他仍然致力于比特币的核心理念并表示,比特币作为最稳健的货币可以主导金融格局,而不仅仅是属于暗网的货币资产。[2019/9/10]

主动进行内容确权,是版权保护的第一步。安妮股份CTO郝汉告诉锌链接,原创存证作为事前保护的一种手段,司法监测取证则是事后追责的手段。在过去,创作者要确权的唯一办法,就是到国家版权局登记,普通流程需要数个月,即便加急处理,也要30个工作日,费时费力,还需要一定的文本费。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有法律效应。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承认了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纸贵科技版权业务负责人郝瀚向锌链接展示了区块链版权存证平台,包括版权存证、版权追踪、侵权存证三个环节,以下是版权存证与侵权存证的流程示意图。区块链应用于内容确权的方案不在少数,除了上述的纸贵科技,还有百度图腾、唯链、首都版权、保全网等等,它们在架构上并无大异。宣宏量告诉锌链接,利用区块链进行版权存证的流程与在版权局登记的流程无异,但效率大幅提升,且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让存证可信度更高。经版权存证的内容,一方面,通过发布版权告示声明原创,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上链,被侵权时更容易识别,索赔也更有据可依。AI技术挑战可信生态底线

动态 | 中本聪早期曾评维基解密:不希望其接受比特币捐款而致比特币被扼杀: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昨日于苏格兰被捕,引起不小轰动,此事也对币圈产生了一定影响。据了解,中本聪曾于2010年12月11日晚在国外比特币论坛上对维基解密发表过评论,他回复道:“比特币倘若能在其他环境中获得类似关注就好了,但不希望通过维基解密,因为它捅了大篓子,也将引来麻烦”。而在此之前的12月5日,在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期间,比特币社区呼吁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捐款以打破金融封锁。对此中本聪曾表示坚决反对,认为比特币尚处于摇篮期,接受捐赠无疑会引发冲突和争议,进而毁了比特币。[2019/4/12]

一面是先进技术带来的社会革新,一面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合规和伦理挑战。宣宏量告诉锌链接,AI换脸这件事本身就是对可信社会的挑战,批量造就大量虚假内容,一旦大肆传播将有可能造成社会混乱以及更大的影响,如果产生恶劣影响,版权部门有权叫停整改。如此看来,就算没有用户协议“霸王条款”事件,ZAO的生命力也不会太长。单纯从技术来说,实现换脸并不难,但产品方却忽略了由此带来的各类风险。AI技术孕育了内容造假的土壤,如何不让这片土壤生长出更多的恶果是亟需解决的难题。ZAO的刷屏表明AI换脸的市场需求很强烈,是无法遏制的,突破认知盲区,通过技术手段保证其健康发展。可信生态环境是人类一直追求的,任何形式的科技创新一定要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带来新体验的基础上,保障可信是必要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31ms0-7:36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