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野心,孙宇晨和波卡都不懂-ODAILY_比特币:BTC鲍尔曼俱乐部

在币圈,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孙宇晨,到底哪个先来。

2周前,鉴叔就说波卡是下一波可埋伏的利好,可直到今天,孙宇晨才来蹭热度,我只能说,老孙,你蹭晚了。

说完波卡之后,很多读者留言想让我讲讲以太坊,被问最多的一个问题是:“鉴叔,你觉得,波卡能否超越以太坊?”跟往常一样,我推了推眼镜,皱了皱眉头,回复:“别急,容我想想。”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谁能超越谁的问题,而是:为啥要把它们放一起比?波卡市值第四了就要对比以太坊?后来搜了下才知道,原来是媒体们在带节奏:

放一起对比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们都用了分片技术、而且创始人以前还是一个团队的·····

以太坊未确认交易为105,189笔:金色财经消息,据OKLink数据显示,以太坊未确认交易105,189笔,当前全网算力为313.77TH/s,全网难度为4.16P,当前持币地址为53,310,236个,同比增加154,284个,24h链上交易量为4,646,899.05ETH,当前平均出块时间为13s。[2021/1/19 16:32:45]

段永平和他的合伙人陈建仁以前都在小霸王,后来段永平自己出来单干做了步步高,背后技术确实有重叠,但你会对比小霸王和步步高吗?一个游戏机、一个学习机,谁好谁坏?哎,作为技术出身的我,就看不得这种荒谬的对比,所以,今天写篇文章,来较个真:波卡超越以太坊,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一、波卡VS以太,方向不同,何谈超越?

首先,我要说,媒体们不仅把节奏带跑偏了,就连对比对象都没搞清楚。做了分片技术的是以太坊2.0,所以,就算做对比,比的也是以太坊2.0而不是以太坊。那问题来了,以太坊1.0和2.0,有啥区别?我画了张图帮你理解:

Circle向以太坊网络新增发1550万枚USDC:据DAppTotal.com稳定币专题页面数据显示:10月29日01时57分 ,USDC发行方Circle向以太坊网络新增发1笔价值1,550万美元的USDC, 块高度为:11146664,交易哈希值为:0xa50f4373e506c9044de09c6102f7dad58d2397473a3a281347943f0d13b1b249 。截至目前,Circle在以太坊网络上的ERC20 USDC总发行量已达2,815,819,931枚。[2020/10/29]

很多媒体分析以太坊1.0和2.0区别时,都会说到2个改变:一个是分片的落地、一个是共识机制由PoW(工作量证明)改为PoS。不过在我看来,技术的改变只是表象,背后其实藏着以太坊2.0的格局和野心。如果说以太1.0像电脑,那2.0的格局,就是系统,是一整个机房。图里,那些分片链就像一台台“分机”,帮以太坊这台“机房主机”「信标链」处理任务。当然,格局变大了、“分机”变多了,“算法”也必须升级,所以共识机制由PoW改为PoS。(PoW和PoS的区别之前科普过,这里不占用过多篇幅,可点链接回去复习)所以,无论是分片落地还是共识机制改变,这都是以太坊格局改变后的顺带为之。以太坊的格局,其实是要做“币的生态”,而波卡呢?之前文章里说过,它要做的是“链的链接”。一个是应用的平台、一个是链的平台,它们本身就不是一个方向,两个不在一个方向上发展的事物,何谈超越?再来,无论波卡还是以太坊2.0,完整的生态都还没建完,这就相当于楼还没盖呢,都是蓝图阶段,这时,去PK哪个楼更结实、更好用,为时过早了吧?二、当我们谈论波卡将超越以太坊时,我们到底该谈论什么?

以太坊未确认交易为97,264笔:金色财经消息,据OKLink数据显示,以太坊未确认交易97,264笔,当前全网算力为243.78TH/s,全网难度为3.29P,当前持币地址为48,283,383个,同比增加103,028个,24h链上交易量为2,987,763.47ETH,当前平均出块时间为13s。[2020/10/8]

既然“波卡超越以太坊”本身是个伪命题,那当我们谈论波卡将超越以太坊时,我们到底该谈论什么?我觉得重点不是对比谁好谁坏,而是对比谁的“蓝图”设计思路更好、初始设定更完善。而“蓝图”阶段,我觉得,波卡有2个初始设定确实是超越以太坊的。分别是:共识机制和系统升级方式。先说共识机制,以太坊2.0的共识机制刚才说了是PoS,相比1.0虽然做了升级,但还是不如波卡的共识机制——NpoS。这里出现了2个不太好懂的词——权益证明和提名权益证明,别被它们吓到了,其实很好理解。权益证明机制你可以理解成谁有钱谁说话算,越有钱的人越有权;而提名权益证明机制,你可以理解成小区居委会,以前搞个社区建设得看有钱人的脸色,现在大家一起投票选出一个居民委员会,让居委会去管理,相比权益证明,这种机制明显更公平、更民主,也不会出现富者更富的马太效应。

以太坊测试网开发者:对DeFi并不太懂:针对数字资产抵押及去中心化金融热度持续,以太坊多客户端测试网开发者Afri Schoed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主要致力于layer 1区块链第一层协议,并不太懂“DeFi”。(Paradigm)[2020/7/21]

再说波卡第2个优势-系统升级。以太坊升级是需要硬分叉的,也就说会拆分成新旧2条链,我们都知道,硬分叉对公链的影响非常大,进行不顺利会导致社区分裂、项目拆分等等可怕的后果。比如BCH,它从比特币分叉之后,数年后才具备了智能合约的功能,代价就是比特币社区严重分裂,后来又经历了BSV与BCHA这两次严重的硬分叉,每次硬分叉都是“伤筋动骨”,BCH社区无论如何讲故事,都无法弥补曾经的裂痕。

韦氏评级:DeFi给以太坊区块链带来了真正的价值:加密货币评级机构韦氏评级(Weiss Ratings)近期发推称,以太坊区块链的交易活动正接近ICO泡沫峰值以来未见的水平。从交易所撤走的ETH达到了六个月来的最高点。很明显,该活动与DeFi有关。关于这一点的重要性,韦氏评级解释称,DeFi“给以太坊区块链带来了真正的价值,不像我们之前看到的任何东西。”其总结道:“忘掉CryptoKitties,忘掉游戏吧——DeFi才是以太坊的发展方向。”(CryptoSlate)[2020/7/4]

而升级这一点上,波卡抓住了后天的优势,通过Substrate框架解决了硬分叉问题,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自由无限升级的公链。Substrate是什么?用波卡联合创始人的话说:它是一组用于处理编写区块链时的所有烦人事情的库。意思就是,所有链上开发所需要的协议、程序、架构都在这个框架里帮你搭好了,你甚至只需要30分钟,配置一些必要的参数,就能开发出一条功能齐全的区块链。

如果用照相机做比喻的话,以太坊分叉的过程就像老式照相机拍照的过程,你得打灯、调参数、换镜头,相当复杂。而波卡的分叉,就像傻瓜相机,基本配置都帮你弄好了,轻松一键,就可以拍。可千万别小看这个区别,现在看,好像就是一个分叉了一个不分叉,但未来,如果以太坊继续升级3.0、4.0、5.0阶段呢?每次升级都大动干戈一次?硬分叉带来的无可挽回的影响谁承担?所以这么一看,蓝图阶段,波卡的很多初始设定就是占优势的,但还是那句话,现在都是纸上谈兵,真实的比拼还要等“大楼”盖起来之后。

三、以太的野心,波卡不懂

说完”蓝图“设计,我们再分析下媒体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的最根本原因:分片。虽然都是分片,但波卡的分片和以太坊2.0的分片,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太坊2.0是同构分片,而波卡是异构分片。什么意思?

很好理解,“同构”就是结构相同,换句话说就是都是自产的,以太坊2.0会有64条分片链,这些链的结构都是相同的,有点类似“主机”和“分机”的关系。波卡的分片,就是现在炒得火热的平行链,100个插槽100条平行链,是需要拍卖的,既然是拍卖,就说明其他链也能竞拍,那结构就是不同的,所以叫“异构”。问题来了,“同构”好还是“异构”好?还是刚才那句话,需要上线之后见分晓,但有一点可以提一下,以太坊2.0的3个阶段全部完成后,分片数量是64个,但波卡的中继链前期虽然只有100个平行链,但中继链上还可以再接中继链,所以最终可以做到无限扩展。我为什么说以太坊的野心,波卡不懂呢?因为以太坊有Layer2技术生态。Layer2的科普,上周已经分享过了,表面意思就是以太坊的2层网络,实际上,它弥补了以太坊2.0异构平行链的缺失。以太坊2.0的64条同构分片链是在以太坊内部帮以太坊扩容,而Layer2的无数条公链在以太坊外部帮以太坊扩容。如果单拿ETH2.0跟波卡比,可能有点逊色,但ETH2.0+Layer2这个内外一起扩容的组合再跟波卡比,谁赢谁输就不一定了。这里我画了张图,帮大家更好的理解波卡平行链、以太坊2.0、Layer2,三者直接的逻辑关系:

鉴叔总结

细节剖析明白之后,最后用一张表,做一个总体对比:

波卡VS以太坊的对比,从一开始就是伪命题,能对比的只有“蓝图”设计。“蓝图”设计阶段,波卡和以太坊,一胜一负一平。1、初始设计,波卡胜无论是分片技术、共识机制、系统升级还是项目执行费,波卡的初始设定都比以太坊2.0更全面、更灵活、更去中心化。2、群众基础+生态,以太坊2.0胜但从用户数上看,以太坊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检验,让它拥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这一点波卡远不及。外加Layer2生态项目不断涌现且已经开始落地使用,ETH2.0+Layer2的组合,潜力值得期待。3、未来发展,各有千秋,打平至于未来发展,一个是币的生态、一个是链的生态,虽然方向不一致,但一旦做起来,都是称得上“改变区块链世界”级别的创新和突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0ms0-4:3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