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曹锋在IBM负责互联网金融和早期区块链项目研发时,接到总部关于“区块链是重要技术方向”的通知,同年10月,团队递交了中国首个区块链国际专利,再后来,IBM将这个内部代号为Openchain的项目更名为Hyperledger并开源。
2016年,他与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及一批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发起了ChinaLedger。随后,曹锋发布了区块链金融原型系统,并在2017年3月与8家银行签约,其区块链金融产品的当月交易额过亿元。
不过,在探索联盟链的过程中,曹锋慢慢发现真正制约技术发展的瓶颈在于底层公有链。目前上层应用最多、生态体系最庞大的以太坊虽然有较大先发优势,还有不少辅助性手段帮助其提升性能,却均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难支撑起社会级应用。
因此,曹锋在今年发起了Pchain,一套支持EVM的原生多链系统,通过分区、多链、跨链等手段提升区块链性能,以smartdata和knowledgegraph解决智能合约不闭环、依赖外部数据的问题。Pchain的最终目标是将性能提升至以太坊的100倍,支撑起大规模区块链应用,让区块链可以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被随时随地轻松访问。
简单介绍下相关的技术概念:
虚拟机本身是指,用软件模拟一个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但运行在完全隔离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EVM则相当于是一个系统核心或节点,将指令封装到CPU,屏蔽了下面的操作系统,智能合约“跑”在上面,这样即使性能较低的软硬件系统也可以支撑起区块链应用。交易处理速度可随着多链系统里派生链数量的增长而线性增长,因此Pchain系统可在普通机器上获得10000甚至更高的整体TPS。
多链主要解决的是并行化的问题。单链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合理,因为应用层的复杂需求往往需要从多个方向被满足。当然,链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派生链会分散全网在单链上的相对节点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派生链的安全性。而合理的区块链架构要在去中心化、效率和安全之间做平衡。所以,具体几条链要视应用本身的规模和对区块链的依赖程度而定。
为进一步提升并行度,Pchain还利用数据库理论中的分区,让工作在分区内独立完成,加强处理效率。
跨链解决的是兼容性的问题。Pchain的目的不在于跨链,而是希望用跨链为持有不同币种的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合作平台。未来,开发者可以用不同的公有链调用Pchain的合约。跨链带来的新问题是,性能高的公有链在协作中会受制于性能低的公有链,Pchain的对此的解决方案是“中继节点技术”,增加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将链路分割,从而将质量差的链路替换成质量较好的链路,增强链路容量和覆盖。
现实世界中,由于数据寡头利益巨大,不愿分享数据,数据多存在于自身封闭系统中。与之矛盾的是,智能合约的安全和有效要依靠外部数据。以太坊网络曾利用Oracle技术,将PoW变为POA,解决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和交易确定的效率,但并不适用于大规模应用。
Pchain则用smartdata统一管理数据,让各数据源无需“重复地造轮子”,自身形成内置的knowledgegraph,智能合约就可以稳定、统一地获取外部数据。
在易用性方面,考虑到仅用x86汇编语言可能出现安全问题,Pchain前期支持用solidity语言开发。
据介绍,Pchain计划于8月发布测试网络主链,并在与应用项目沟通基于测试链同步开发,预计年底上线正式网络。
曹锋的判断是,区块链技术未来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比如游戏、医疗、金融、物流等。
市场上,我们也看到一些先发者,比如布比区块链已应用在数字资产、股权债券、贸易金融、供应链溯源、商业积分、联合征信、公示公证、数据安全等领域,并正在与交易所、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应用测试。
我之前报道过的公有链和联盟链还有Achain、本体、ValueCyber、VEE、赤链等。大家都在讲一个故事:依靠高性能、可拓展性、易用性成为下一代的区块链底层,支撑社会级应用。
区块链的进化正在两条路上并行:一是更优的底层公有链吸引DAPP在其上进行开发,二是有巨大用户基础的应用倒闭公有链的发展。
Pchain认为,除了技术以外,自身优势在于对行业本身的积累。Pchain团队现有8人,以技术为主。曹锋,成功创立多家区块链公司,发表22篇国际论文,30余项美国专利,中物联区块链协会首席科学家,曾与团队成功完成全球第一笔区块链资产收益权转让。
据了解,Pchain前期依靠自有资金覆盖研发成本,目前对VC机构持开放态度。
我是郝方舟,关注区块链相关优质项目,加微信nooxika请备注公司+姓名+事由。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