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无疑对于开发者和用户来说都是极为友好的,无论是从开发成本还是采用成本来看。Web2的世界是这样,Web3同样如此。
EVM这个拥有极强先发优势,共识最强的虚拟机,成为了Web3行业去中心化应用开发的「标准」。
在以太坊主网上线的这7年间,与日俱增的Solidity开发者为以太坊生态积累了无数的应用,也沉淀了大量的用户。现在对于开发者来讲,将应用部署在EVM生态不光可以触及到最大的用户群体,可完美利用完善的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是可与成千上万的EVM应用进行组合。对于用户来说,只需要一个钱包就可以无缝切换RPC使用EVM「标准」内的所有应用。
然而,EVM却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Web3行业的创新。以EVM合约只可定义16个本地变量为例,这极大限制了复杂应用逻辑的实现。若想在EVM上实现复杂应用逻辑,需要进行跨合约调用,这不光成本极高,且十分不安全。当然,我们也看到了DeFi类应用在EVM上被完美实现,因为DeFi应用内逻辑较为简单,且EVM的同步执行对于金融类应用极为友好。而对于其他Web3应用来说,或许他们需要去思考这一「标准化」与「创新」间的悖论。但好消息是,搭载着类似于WASM等其他虚拟机的AltL1正在慢慢崛起,这让Web3的创新者们有了其他的选择。
本文出自播客平台Anchor联合创始人MichaelMignano,文中就「标准化」进行了定义,并详细阐述了标准化所带来的优势劣势及对创新带来的挑战。律动研究院将全文进行了翻译:
技术标准,如播客的RSS,是新兴技术得以在信息时代广泛传播的必备条件,这是因为只有经标准化的技术才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现有的生态系统当中。但凡事都有其两面性,标准化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创新——这就是为什么播客的格式在其20年的发展历程中几乎毫无变化。
技术标准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帮助团队节省时间和金钱,为市场上的产品提供一种通用语言,这样开发商就不用在市场中建立每个组件,或重新定义系统之间的沟通方式了。例如,搭建一款新的电子邮件客户端的团队就不需要重新设计电子邮件在发件人和收件人之间传输的格式;相反,他们可以只采用SMTP,并将精力放到提升用户体验上。也就是说,人们可以直接使用前人制定的标准,从而加速产品开发的进程;与此同时,比起建立完全专有的产品来说,依照标准建立的产品往往有更强的市场适配性。
尽管标准化的产品能够更快地接触到受众群体,但其代价是,较低的准入门槛会让同一品类的产品泛滥,从而导致市场分化,制约创新的进度。我将这一现象称为「标准与创新之矛盾」,会在下文当中做出详细解释。
标准化的优势
让我们通过RSS来了解一下标准给产品团队带来了怎样的好处:RSS一直以来都是播客的底层技术标准,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分发机制,使其能够经单一终端发布他们的音频,并快速将这些内容联合到其他平台。在过去20年里,RSS为播客及其应用制定的通用语言方便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促进了播客在互联网上的蓬勃发展。要想通过RSS发布音频,创作者必须以特定的格式发布播客,并只包括标准中定义的参数,如播客封面的URL链接、集数列表等等。
我花了很多时间与RSS打交道,曾与人合作创办了Anchor,这是一个播客创作平台,在2019年被Spotify收购。Anchor可以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轻松地从iOS、Android或他们的网络浏览器上发布播客,而无需具备专业经验或知识。对创作者来说,Anchor的神奇之处在于,他们只需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通过RSS向所有播客收听平台发布播客,而Anchor也因此得以快速发展,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播客平台。
RSS不仅对Anchor在播客创作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也促进了人们在播客上的消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播客应用程序都支持RSS标准下的播客。这样的好处在于:如果一个播客应用程序采用了这一标准,它就可以自动向其用户展示世界上所有的播客。与我上面提到的电子邮件的例子类似,这意味着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把精力放在用户体验上,而不必担心其平台内容。这是因为,这些内容已经存在于开放的互联网上,可以很容易地加以获取供用户享受。
标准化的不利影响
由于RSS的使用可以为播客软件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让它们不用再重新设计其内容在播客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式,这意味着这些应用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受众群体。因此,自该市场大约20年前成立以来,播客生态系统内出现了众多的播客软件。如果你曾经在AppStore或GooglePlay商店搜索过播客软件,你很可能得到了大量的搜索结果。从某些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对用户来说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有更高的灵活性,可以自由选择使用什么产品来收听播客。但同时,用户也只能获得单一的体验。其原因在于,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标准的创建要基于共识,所以其底层语言将很难做出改变。接下来,让我们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更好的理解一下这里面的逻辑关系。
标准与创新的关系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伴侣在一个你们从未去过的国家度假两周。因为只有你们两个人,你可以在这次旅行中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不用有太多的顾虑。比如说,你可以取消晚餐的预订而改去听音乐会,或者你也可以取消第二天参观博物馆的行程租车去另一个城市旅行。
现在,想象一下在这一旅行当中不是只有你们两个人,还有你的孩子、父母、姻亲、朋友,以及你的兄弟一家。那么,这将变成一次完全不同的旅行,所有的行程就必须精心策划了。如果你想调整其中的几处细节,就需要所有人都同意才行——这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最终,你虽然能和久别的家人有一段难忘的经历,但也必然会感到些许平淡、无趣。
所以说,这对于博客来说也一样,任何一个设计团队要想标新立异,就必须说服与该标准有关的每名利益相关者也采纳其想法,否则他们的创意也会是无效的。另外,如果你一意孤行,那么你就连标准所带来的好处都体验不到了。陪朋友家人出去度假已经很伤脑筋了,试想一下你要和相互竞争、规模各异的公司打交道的话,难度会只增不减——这就是使用标准进行建设的矛盾所在。
标准化与创新之悖论
标准与创新之间的矛盾是团队在基于标准构建新产品时必然会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更广的受众和更高的产品-市场匹配性,而另一方面则是背离市场惯性和共识标准的创新设计。如果一个团队为了创新而决定打破标准,却没有获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同,那么他们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生态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越多,需要同意的人就越多,想要做出改变就越难。
试想一下,如果团队想要打造一个闭环且不基于标准的专有系统,就可以从头开始构建一切,自由地实施、调整技术,而不用再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当然,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开发成本会更高,而且市场定位的获取也可能更具挑战性。然而,一旦该产品找到了其匹配市场,就可以在不受标准限制的情况下不断加速创新进程了。
播客平台与RSS标准
在被Spotify收购之前,我们在建立Anchor的早期阶段就曾面临过这一问题。我们几乎不能对播客格式做出任何创新性的改变,因为它完全基于RSS标准。
比如说,假设我们想为播客开启评论区,并让这些评论在节目的RSS源中得到显示。那么,除非我们能让数以百计的播客软件采纳这一变化,否则听众还是无法参与评论。这样一来,创作者不仅无法得到任何反馈,而且我们也没有任何安装这一功能的机会。
或者说,假设我们想建立一个更丰富、更灵活的播客分析系统,方便创作者更好地了解他们节目的成效,从而通过接广告的方式增加他们的收入。那么同样,除非我们也让其他应用采纳这一系统,否则我们无法将数据传送回平台当中,最后只能放弃这一功能。
在过去的20年里,RSS的存在让任何一个播客软件都只能按照完全固化的标准进行刻制,但凡哪个团队想要打造差异化的产品,都会以失败告终。
通信软件与SMS标准
在通信软件当中,这种局限性同样存在。SMS这一短消息标准发明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得到所有重要人士的支持后,它终于在1992年成为第一部移动电话和手机运营商采纳的标准,并最终在1999年得到普及。在这之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向其他采用SMS标准的手机发送短信,而不用考虑他们使用的是哪个供应商或设备。
之后,有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给通信软件增加图片功能。如果你可以给别人发送图片,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然而,由于SMS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因此图片不能仅仅被编入最新的软件更新中,标准本身也需要作出调整,而且每个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都必须同意这种变化。最终,SMS演变为了MMS,然后又过了十年左右的时间,MMS才最终达到规模。
iMessage是苹果公司专有的通信软件,但其并没有采用原有的标准。iMessage之所以能广为使用,都是iPhone的功劳——要使用iMessage,你必须拥有一台苹果设备,如iPhone,不过这也肯定是个缺点。但如果你选择了苹果设备,你就可以享受到苹果的优质服务。得益于自己的专有生态系统,苹果可以不断的提升用户体验,让任何采用SMS标准的通信软件都望尘莫及。
订阅平台与SMTP标准
最近,你可能听说过一款火爆的电子邮件订阅平台——Substack,在上面创作者能够自主构建、存储及扩展他们自己的咨讯业务。
Substack的聪明之处在于,它使用了一个开放的标准,即SMTP,来轻松地向任何拥有电子邮箱的人发送新闻咨讯。
与上面的播客例子相比,任何采用RSS的平台都可以立即解决供应方面的问题,而Substack则反其道而行之:它把重点放在了需求方面,确保每名用户都能阅读到咨讯内容。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策略,不仅加速了它的发展,也同时吸引了大批知名作家和付费用户。
不过,尽管这种利用SMTP向读者即时发送内容的方法效果惊人,但其代价在于:只要电子邮件遵从的是SMTP标准,它就只能处于静态。这也就意味着Substack不能利用电子邮件来部署任何动态功能,比如在电子邮件客户端中实时优化读者的搜索体验、开放实时更新的评论区,或者实现任何其他类型可以提高用户体验的动态功能。同样的,如果Substack想要真正实施这些创新,就需要得到网上大多数主要电子邮件客户端开发团队的同意。
因此,Substack最近进行了一次巧妙的创新:它推出了一款应用程序,用于优化用户在Substack的使用体验。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如果Substack能将这款应用推广成功的话,就可以不断改进其平台用户体验,而不受制于SMTP的标准。不过这样做的同时也等于放弃了开放标准的优势,最初他们还是用这个标准发展起来的。
在我看来,Substack面临的矛盾点在于:是继续使用SMTP,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受众;还是搭建一个专有的解决方案来加快创新的步伐。如今其应用的推出已经说明了Substack对于这一矛盾的态度,很显然它已经选择逐步远离标准。
充分利用现有系统
只要时间够久,所有采用标准的产品最终都会大同小异。这是因为,标准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产品的发展很快就会到达上限。同时,采用标准的产品越多,市场惯性就越大,标准也就越不可能发生改变了。对于各个产品来说,市场竞争会非常激烈,而且它们将很难通过差异化策略成功突围。所以说,为了有所突破,这些产品就必须在不受标准限制的市场寻找生机。
Spotify的播客业务就是一个例子。几年前,这个流媒体音频巨头还只是一个音乐平台,如今它已经囊括了许多其他类别的音频内容。鉴于音乐和播客在内容和体验上的差异,许多人都希望该公司能推出一款专门收听播客的应用程序,从而将这两种类型的音频内容加以区分。然而,如果Spotify这样做的话,就不得不加入到播客平台的市场竞争之中,而这一市场受到RSS标准的限制,所有产品提供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所以说,一旦Spotify转战这一市场,将像其他播客平台一样难以逾越标准的鸿沟。于是,Spotify充分利用其现有的音乐用户群,在现有的Spotify应用程序中向数以亿计的用户发送播客。这样一来,Spotify便成功的打破了这一魔咒。
提供后向兼容性
事实上,用户其实更喜欢使用基于标准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不仅选择多样,而且数据转移也很灵活。所以说,对于想要走创新路线的产品来说,它们必须保留原有标准为用户提供的优势,否则就需要承担失去用户与市场的风险。要想做到这一点,产品可以搭载对标准的后向兼容性。我们可以看看苹果iMessage的做法,只要你曾经使用过iMessage,你就很可能给安卓用户发过信息。当你发送信息时,信息框会变回原来的绿色,这是因为iMessage在此时采用回了SMS标准,方便你与收件人用短信互动。这样一来,苹果用户既可以体验到iMessage上的所有创新功能,又可以继续给安卓设备上的朋友发送信息。
原文链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