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从菜鸟一步步蜕变成大佬!(六)_WIT:BIT

交易系统之周期和序列!!!

1、周期就是时间周期。大致分为1分钟、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4小时、日线、周线、月线、年线。。。之前好像提过,绝大多数指标和策略,同样适用于不同的周期,为什么要跟踪研究不同的时间周期呢?就是为了尽量搞清楚当下的行情,大环境、小环境、微观环境,正在发生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2、我认为跟踪研究时间周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很多情况下的低点,会伴随某个小级别周期的买点触发。比如,有时候日线级别的结构并没有形成,而60分钟的结构却形成了。“结构”是有仓位权重的,显然这个60分钟的结构也可以具备操作性。但如果你不去跟踪研究各个周期的当下结构情况,就很容易错过。

3、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一种情况是:在某个时刻,各个周期都出现结构,这叫“周期共振”,这是令人兴奋的迹象,会比单个周期触发结构的成功率和力度要大很多。但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大周期结构对应的行情反转力度大,小周期结构对应的行情反转力度小,不同周期下的趋势和结构情况,构成了买卖依据。

4、“结构”是左侧指标,得结合趋势来使用,单独使用的意义不大。“结构”最大的意义在于:借助结构产生的转势力度,助力K线突破趋势。所以“接力”这个词是不是更恰当?问题是,日线等大周期的结构触发频率太低,这时候就需要从更小周期寻找机会,尽管小周期的力度和影响时间不如大周期。

5、如果价格距离趋势很近,那么任何周期形成的结构,都可能最终形成趋势上的突破;如果价格距离趋势有点远呢?可能小周期的结构最终形成不了突破,但是大周期的结构却可以;如果价格距离趋势特别远呢?可能任何周期的结构都无法形成突破。但是“结构”的出现,就是买入的标准,又不得不买。怎么破?

6、对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的答案是:精细化的仓位管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标准化,标准的事情流程化”,啥叫简单化?就是一条一条列出可能出现的情况。啥叫标准化?就是针对一条一条简单的情况,做出应对条款。啥叫流程化?就是遇到哪种情况,就无条件地像机器人那样去按条款去做。

7、“仓位管理”会在后面章节单独详聊。如果说这个2.0交易系统中存在唯一没有精确量化的东西,就是:价格距离趋势“远近”的判定标准。这个判断虽然对我来说很简单,但我也想尽量量化这个东东,不过实在没办法,这个与交易市场不同、交易经验不同相关。也不用担心,就算做不到精准,对结果影响不大。

8、关于时间周期的选择,这个得看各人喜好和实际情况。包括前天有人问画线的周期如何选择,也是同样的问题。一般我会用日线为主要周期,更小一点级别周期来辅助,一般不考虑30分钟以下的周期,这样平时也不用太耗精力。这样的周期配合,只需要偶尔看看,有时候几天不看也行,特殊节点盯一下盘即可。

9、如果炒币是副业且完全没时间盯盘,选周线甚至月线为主周期做长线,用日线等小一点级别的周期来辅助,可能一年都不用交易一次;如果用分钟级别为主要周期的话,比如30分钟,15分钟,5分钟,那就是超短线,需要连续盯盘,对交易执行力要求也会更高一些,适合职业选手,不太适合我们!!!大家要是觉的自己执行力还可以可以试试。

10、序列,是个头疼的问题。炒币几年来,我还一直没有花时间精力去优化这个指标。虽然“序列”在股市中的表现很优秀,但我也没有给它一点点仓位权重。也就是说,不管它再怎么准,都不能以它的触发标准来指导任何仓位的买卖操作,因为它除了没有形成交易闭环之外还有个致命缺陷:单边行情中表现很差。

11、具体来说,“序列”因为程式设计的底层逻辑缺陷,导致它在单边行情中表现较差,一旦失败,就会犯卖太早或买太早的错误,加上它的纠错机制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概率优势。这是趋势投资中的大忌,不能容忍。在此,我并不想关于序列讲太多,因为:它移植到币市来,整体成功率更让人失望,得下功夫优化。

12、如果优化得好,能达到股市那样的准确率,那么它就是“结构”的好帮手。它的最大意义在于:辅助判断结构的形成。尤其是在钝化状态,如果出现“序列”的触发信号,那么结构形成的概率会大增。我大概是没这个动力再花时间去优化它了,没有它对交易系统的整体性也没太大影响。有兴趣的朋友倒可试试。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0ms0-3:56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