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优盾企业钱包客户群体快速壮大,很多客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资产协同管理需求,优盾多签钱包应运而生。
经优盾团队全力打造,优盾多签钱包于近日正式发布!今天,笔者将为你全面介绍优盾多签钱包。
一、开发背景
谈及优盾多签钱包的开发经历,产品经理Gary和笔者分享到:“一方面,多签钱包将完善优盾团队正在打造的优盾钱包生态体系,从企业钱包到硬件钱包到多签钱包,满足用户的多重资产管理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优盾企业钱包用户群壮大,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衍生出其他需求,其中就包括协同共管资金的需求。多重原因下,多签钱包的概念应运而生。
Compound社区资助计划CGP 2.0已上线,用户可提交“多链策略”相关提案:1月17日消息,Compound Grants发推表示,社区资助计划CGP2.0现已上线,将在新协议理念和DApps、安全分析工具和赏金、开发者工具、多链策略等方面提供支持,用户已可在多链策略版块提交相关提案。[2023/1/17 11:16:17]
在优盾企业钱包成熟的开发经验之下,多签钱包自开发至正式发布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开发前期,团队成员曾设想通过区块链多签机制进行实现,经调研发现由于各个公链项目技术实现不一,只有部分公链项目支持链上多签模式。
多链DeFi平台Rubic部署Matic Bridge的beta版本,支持以太坊-Polygon跨链:据官方消息,多链DeFi平台Rubic宣布已成功部署Matic Bridge的beta版本。用户将能够在Rubic.Exchange将ERC20交换为Polygon网络中的对应版本,反之亦然。用户可将其代币转移到Rubic平台上的Polygon生态系统中,目前只允许交换PoS代币。[2021/4/28 21:07:35]
因此在多次深入讨论后,开发团队最终决定使用业务多签模式进行实现。”
二、优盾多签钱包是什么?
aelf主网部署首个侧链“共享侧链”多链结构正式启动运行:12月25日,去中心化云计算区块链网络aelf官方发文宣布,第一个侧链“共享侧链”(shared side-chain)已成功部署在aelf主网上,并且已开源。这标志着aelf的多链结构已启动并正在运行。官方表示,这意味着aelf主网已进入启动2阶段,即主网改进之后,任何开发人员都可以在共享侧链上自由部署合约,以开发各种DApp。[2020/12/25 16:31:53]
优盾多签钱包核心开发工程师Alex这样解释道:“在多股东企业里,大额数字资产通常由多人共管。使用多签钱包,转账需由多人进行授权同意才可转出,从而满足了企业多股东资产协同共管的需求,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资产安全。”
举个栗子,普通的单签钱包类似于只装有一把钥匙的锁,谁掌握了钥匙就能掌控资金的管理权;
多签钱包类似于有多把钥匙的智能锁,所有钥匙持有者都必须执行开锁的动作,锁才能被打开。优盾多签钱包也是如此,只有所有股东共同签名才能动用钱包资产。
三、优盾多签钱包应用场景
1,大型交易所或企业多股东协同管理资金模式;
2,公司机构存放数字货币,资金花费需多人决策;
3,朋友合伙资金,需每人同意才能使用钱包资金;
4,家庭使用,如夫妻之间共同管理资金。
四、优盾多签钱包6大亮点
1.防内鬼,资产协同管理,更安全
大额资产可使用多签钱包进行多成员共同管理,转账交易需要参与管理的成员全部同意,大幅提升钱包资产安全。
2.防黑客
相较于个人版钱包,多签钱包私钥由2名以上人员管理,黑客需同时盗取多人的账户,难度非常大。
3.15位加强版助记词,安全升级
多签钱包采用15位加强版助记词,防破解、更安全。
4.全币种支持
支持BTC、ETH、KSM、DOT、FIL、TRX、XRP、DOGE等100主流币种多签模式,以及ERC20、TRC20所有代币。
5.钱包消息实时提醒
随时随地接收钱包动态消息,多签邀请、交易签名、资产变动消息实时提醒。
6.操作便捷,小白用户也可轻松上手
一键创建钱包邀请多签成员,交易发送签名一气呵成,UI界面简洁,操作简单。
五、多签钱包使用方法
步骤一:软件安装运行
步骤二:用户登录
步骤三:创建钱包
步骤四:待加入
步骤五:导入钱包
步骤六:收款、付款
步骤七:交易签名
?下载优盾多签钱包安装包,请访问https://www.uduncloud.com/products/multi-pack
六、未来规划
优盾多签钱包是优盾钱包生态系统中的主力产品之一,可直接与优盾企业钱包、优盾硬件钱包结合使用,满足企业用户资产安全管理需求,它的诞生帮助加密货币行业用户解决资产多元化管理和安全存储问题。
关于未来多签钱包的发展方向,Alex向笔者透露了一些信息:“未来多签钱包将新增助记词分片存储、硬件签名支持等重要功能,保证每个签名参与人员每人配备一个硬件,通过硬件授权模式进行交易签名,保证资金绝对安全。”
?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