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现在已经计划在纳斯达克通过直接挂牌的方式进行上市。它的招股说明书S1现在已经公开。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招股说明书看Coinbase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并由此并由此判断加密数字资产行业发展的趋势。
总的来说,?Coinbase是在一个正在出现的新兴行业中的领先者。由于它的经营策略正确,所以它正在获得这个行业发展产生的巨大红利。它现在上市的估值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这样的一个估值水平是排在Facebook之后的最大的上市时的估值。Coinbase的成功上市既表明目前这个行业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同时表明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Coinbase招股说明书中的一些内容,对行业的发展做出一些分析。
加密数字资产行业的发展
在关于行业的发展方面,招股说明书有如下的一段陈述,“加密数字资产的总体的市场市值从2012年12月31日的不到5亿美元发展到2020年12月31日7,820亿美元。实际上是超过150%的年度复合增长”。
谷燕西:美国SEC在消除监管方面不确定性 有助于加密数字金融更规范发展:12月23日,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研究者谷燕西发表专栏文章称,SEC对Ripple的起诉是意料之中的。目前市场中的绝大多数的加密数字货币的设计都非常类似于证券型产品。为了规范这个市场,SEC一直在不断地强调证券的定义,也就是通常所称的Howey Test。他在文中表示,由于SEC在此方面的立场以及它不断采取的措施,美国市场中以不合规的方式产生的通证的数量已大幅减少。但是这并没有根除,市场中依然不断地出现不合规的项目。但是现在看来,SEC正在采取系统的方式来解决市场中的不合规的项目。谷燕西在文中指出,SEC采取的措施实际上是在消除在监管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有助于加密数字金融在更加规范的范围内发展。由于此前瑞波币这样的加密数字货币的属性一直没有得到监管机构的明确表态,因此市场中此方面的各种创新都有违规的风险。现在SEC明确表明它对瑞波币的立场,这就会有助于市场更加明确监管的态度,市场中此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会减小。他最后表示,从加密数字资产的发展趋势来看,此后更多的新的数字资产会是以中心化的方式产生。譬如证券型通证就是此类。而完全像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以分布式的方式产生的通证,出现的几率就比较小。因此,比特币和以太坊就是在分布式方式产生的资产中的最有代表性的数字资产。其独特性会更加突出,其价值因此也就会提升。[2020/12/23 16:11:52]
Coinbase的这段陈述是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众所周知,2017年底时是加密数字资产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自那以后,加密数字资产行业的发展处于一个相对的低谷时期。但尽管如此,它的市场总量也远高于2017年之前的水平。发展到今天,加密数字资产行业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时期。这样的高峰不仅体现在加密数字资产的市场总量,而且体现在加密数字资产种类以及参与的用户数量的增多。以下的两个图分别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活跃地址的历史记录。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正是加密数字资产行业的一个高峰时期。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图同样也说明加密数字资产行业正在处于上升的初期。如果我们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做预判,加密数字资产行业会出现一个长期的大幅度的发展。
谷燕西:区块链技术及DeFi的应用会取代目前多数金融中介服务:9月15日,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研究者谷燕西发表专栏文章《从比特币到CBDC,浅析数字资产的全球流动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就是货币。在区块链技术的推动的各种创新中,数字货币是一个主要的发展产品。USDT是市场中产生第一个对标美元的数字稳定币,之后更多的合规数字稳定币开始出现。Libra的出现将数字货币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它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全球主要央行的CBDC开发。各国央行发行的CBDC会成为金融市场中的主要的交易媒介,CBDC的推出也就意味着相应的底层技术设施的出现。而这个底层技术是极有可能是分布式记账技术。目前除了分布式记账技术之外,不可能有另外的一个崭新的技术来支持CBDC的发行。他在文章中还表示,在金融业务流程方面, DeFi的应用探索也在持续的发展。DeFi的本质是将金融业务流程自动化,在不需要金融中介的前提下完成一些基本的业务流程,譬如抵押贷款,稳定币生成和自动做市交易。区块链技术本身以及DeFi的应用会取代目前的很多的金融中介服务。而这些功能都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未来的金融业务会是在完全不同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之上,以不同的方式开展。[2020/9/15]
用户的数量和组成的变化
声音 | 谷燕西:未来的交易所模式一定是中心化撮合和分布式清算结算托管结合的模式:CBX研究院创始人和院长谷燕西认为,目前的交易所业务正面临着区块链和资产和货币数字化带来的巨大的挑战。未来的交易所模式一定是中心化撮合和分布式清算结算托管结合的模式;未来的交易服务会是一个基础设施服务,就如同现在的电信服务和支付服务一样;未来主导的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一定是一个金融机构联合成立的模式;未来的交易所一定是全球范围内经营,不是现在的在各个监管辖区的范围内经营;DeFi会应用于交易相关的各项业务当中。[2019/11/26]
关于用户的增长,招股说明书中有如下的陈述,“在同一历史时期(2012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们的零售用户从大约13,000名增长到4,300万名。最近,我们看到了机构用户数量在我们平台上的显著的增长,从2017年12月31日的1000多名增长到2020年12月31日的7000名。”
声音 | 谷燕西:比特币在过去这一段时间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各种ICO产生的数字资产:CBX研究院创始人谷燕西表示,自2017年3月以来,比特币重新占据加密数字资产总量70%。对此的一些相关思考。
1, 比特币在过去这一段时间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各种ICO产生的数字资产。
2, 在可预计的未来,不可能有更多新类型的数字资产进入市场。比特币不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产生增长。
3, 在可预见的未来,比特币的价格主要是市场投机所决定。在CME和Bakkt交易的机构投资者将会是决定比特币价格的主要力量。
4, 投机者只关心导致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不管其底层是大豆还是黄金。鉴于比特币的总量有限,而且产出越来越少,其交易价格变化应该更加类似于黄金。[2019/9/6]
Coinbase的用户数量以及组成的变化同行业的发展也是一致的。迄今为止,加密数字资产行业的参与者主要还是零售用户。但是从2020年第1个季度开始,机构用户的数量开始出现显著的增加。这是由于美联储执行的为救济疫情而采取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了市场中的美元的大量增发。由此导致的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不可避免。因此机构客户就有更强的动力来寻求防止通胀的避险资产。一部分机构客户率先认识到比特币的价值,开始购入比特币。由于Coinbase的在美国市场中的合规地位以及它能够向机构用户提供的各种相关服务,Coinbase因此成为机构客户购买持有比特币的首选。这因此导致了Coinbase机构用户的大幅增加。从2021年以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机构购买持有比特币的趋势依然在增加。在2021年,会有更多的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机构客户购买并持有比特币。
机构用户对一个交易资产的购买有益于降低这个资产的波动性。这同样适用于比特币。Coinbase给出的比特币交易幅度的降低也证实了此这样的一个趋势。
金融业务的出现
Coinbase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加密数字货币的交易服务。它的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交易产生的佣金。但这样的收入方式会同加密数字资产市场的起伏而会大幅变化。为了保证收入的稳定性以及利用更多的行业发展带来的趋势,Coinbase开始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的种类见下图。
我们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Coinbase提供的加密数字金融服务已经不再限于交易业务,而开始提供传统的属于银行业的业务,如储蓄,借贷和支付。这样的一个业务趋势的发展也是符合加密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
加密数字金融是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以区块链技术为主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能够支持目前的银行业和证券行业的各种金融活动。在这样的生态当中,会有数字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各种类型的数字资产可以产生,流通,存储和交易。交易方式是通过数字货币,采用DVP的模式在交易用户之间直接完成。这个交易过程不需要目前的第三方的金融中介,因此交易效率和成本都比目前的交易方式改进很多。由于这些金融业务都是在共同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支持之上完成,因此就不会再有目前的银行业与证券行业之分。
目前市场中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正在采用不同的发展路径来朝这个方向努力。譬如瑞士数字资产交易所开始在这样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之上开展数字资产交易业务。它目前是采用基于瑞士法郎的代币来进行这些交易。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正在开展STO业务。Diem协会即将推出基于法币的稳定币。这些稳定币是在Diem区块链的支持之上运行流通。在这样的一个生态当中,各种数字稳定币和各种数字资产之间的兑换也会出现,因此传统的证券行业中的交易业务也会在Diem生态当中开展。以上的这些努力都是在朝着统一的加密数字金融生态的方向发展。
Coinbase是一个中心化的系统支持的业务。但它现在已经开始在不同的区块链之上开始加密数字金融业务。这也是它结合着自己的技术和业务方面的特点开展加密数字金融业务。在它的这方面的金融业务当中,它主要采用USDC这个美元稳定币来开展。?USDC最近市场体量的大幅增长同Coinbase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总之,Coinbase目前进行的这些加利数字金融业务完全符合技术和业务的发展趋势。尽管这些业务目前并不能产生太大的收益,但这些业务正在奠定它长期发展的基础,也同样会迎来未来的市场的爆发增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