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监管沙箱”一周年:扩容风控进行时_BAS:BASE

自去年12月底北京率先开启创新监管试点后,目前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已试行一周年,除了试点项目不断扩容,试点地区也已全面铺开。12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这一年试行情况来看,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稳步推进,事前、事中、事后有一系列流程规范,同时也在风险防范和风险补偿机制上不断优化。在分析人士看来,“监管沙箱”后续仍有望继续扩容,重点是对试点项目进行分类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标准。

持续扩容

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持续扩容中。12月25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官网公示了2020年第三批5个拟纳入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创新应用,分别为光大银行申请的“光信通”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农业银行“链捷贷”产品、民生银行与北京逸风金科软件有限公司推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以及北京融和云链科技有限公司与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推出的“基于区块链的国家电投供应链金融平台”、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浦发银行北京分行推出的“基于API的场景适配中台产品”。

ZB Capital、水木金融科技基金战略投资ADTOKEN.IO区块链编程平台:据官方消息, ZB Capital、水木金融科技基金宣布战略投资通用区块链编程平台ADTOKEN.IO。未来,机构方将会对ADTOKEN.IO在技术、市场、生态建设方面提供深度支持。

ADTOKEN.IO成立于2018年3月,是一个通用区块链编程平台。平台内置图灵完备的编程语言,用户可以基于此开发自己的应用并发行自己的代币。

ADTOKEN.IO致力于为大众提供安全、高效、易用的区块链底层编程系统,并基于此打造全球顶级区块链电子商务数据信息平台。

(数字货币市场波动大投资有风险,ZB资本的投资行为不作为用户投资建议)[2021/1/2 16:15:25]

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成都市、广州市9市先后成为试点地区,并均已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名单,共60个惠民利企创新项目。其中,北京已发布两批次试点名单,第三批也开启“进行时”。此外,包括杭州、深圳、上海、广州等多地创新应用已完成登记,正在提供惠民服务。

区块链金融科技公司Diginex聘请Chi-Won Yoon担任亚洲区董事长:特殊目的收购公司8i Enterprises Acquisition Corp.(简称JFK)今天宣布,其合并目标公司——数字资产金融服务和咨询公司Diginex已聘请Chi-Won Yoon担任亚洲区董事长。JFK与Diginex于2019年7月9日签订了最终换股协议。Yoon将与Diginex业务主管密切合作,将其数字资产金融服务和区块链解决方案带给亚洲各地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GlobeNewswire)[2020/4/2]

具体来看,60个项目中,包括35项金融服务、25项科技产品,业务领域覆盖供应链金融、手机POS创新应用、小微企业在线融资、非接触金融服务、政务数据融合产品、数字风控产品、智能银行、智能化农村金融服务等。

在主要应用场景上,信贷场景占比47%,运营管理占比23%,支付为13%,多场景为12%。此外身份识别、溯源、保险理赔3个场景占比均为2%。而应用渠道类型上,线上应用占比为65%,线上线下相结合占比为33%,线下为2%。

联合国:数字技术大有可为 推荐蚂蚁金服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今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数字金融工作组发布最新报告。报告指出,数字技术在疫情中大有可为,该组织还向全球推荐了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应用“蚂蚁双链通”。据蚂蚁金服介绍,该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应用于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供应商利用来自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向银行申请贷款,帮他们在疫情期间应对资金紧张的局面。(环球网)[2020/3/24]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设立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的目的是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推动金融科技守正创新,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营造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从这一年试点看,参与机构从金融机构扩展到金融科技公司,技术和覆盖场景不断丰富,创新性更强。

整体来看,2020年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的进展也符合业内预期。正如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所称,“监管沙箱”作为监管创新工具,事前、事中、事后流程均有详细规范,既有包容,也有审慎;同时,“监管沙箱”通过试点地区的设立、试点批次的更新等,来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范围,能够鼓励更多企业主体参与到守正创新的工作中去;此外,“监管沙箱”成果丰硕,多地创新应用已完成登记,提供惠民服务,表明科技赋能金融的成果进入到成熟落地阶段,能够产生积极意义、发挥社会作用。

动态 | “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基地已吸引40余个金融科技创新团队进驻:近日,第七届“灯湖论剑”广东金融高新区“区块链+”金融科技创新大赛选拔赛在成都和杭州举行,“灯湖论剑”是广东金融高新区为加快产业发展,发挥好市场优势,进一步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等要求中的一环。据了解,截至9月底,“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基地已吸引40余个金融科技创新团队进驻,其中5家企业经认定为第一批广东金融高新区“区块链+”金融科技企业,项目涵盖智能零售、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管理、区块链安全检测等应用场景。与此同时,“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基地与今年8月份开园的千灯湖创投小镇核心区形成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有助于金融科技企业链接资本,更快孵化培育。(中国经济网)[2019/11/4]

严控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一边是试点项目扩容不断、“监管沙箱”稳步推进;另一边,试点在控风险方面的要求也日益严格。正如多地试点所提出,试点工作要秉持守正创新、风险可控、权益保障和惠民利企原则,申报的项目可以是金融服务,也可以是科技产品,但是项目必须具有业务普惠、技术创新、风险可控及监管支持等特点。

动态 | 日本金融科技公司允许其用户使用数字货币在菲律宾支付水电费:据NewsBTC消息,2月8日,日本金融科技公司Atom Solutions与菲律宾外包支付解决方案公司Bayad Center达成合作关系,允许使用其代币的用户在菲律宾支付水电费。[2019/2/8]

从目前多地试点应用情况看,均采用科技创新、服务小微、风险可控等原则,结合了当地金融与科技的优势资源,并各自具有一些特点。比如北京数量最多、落地最早,应用范围上涵盖更广,除了覆盖到银行,还包括保险、非银行支付等领域。上海和深圳在试点数量上相对较少,二者主要都围绕银行相关业务创新。

目前,各地选择的项目也主要根据当地不同的城市定位及产业基础相关,例如北京偏基础科技类应用比较多,上海则更偏重区块链,深圳外向型科技应用特色明显,而成都、重庆等地方特色则比较鲜明。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金融科技“监管沙箱”主要面向未来的一些新业务,强调技术创新和风险可控。例如,一些风险类项目将无望被纳入“监管沙箱”试点;同时,在合规方面受到监管严厉处罚的金融科技公司,通过“监管沙箱”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此外,没有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场景,也很难申请成功。

“今年以来,金融与科技结合带来的风险也成为监管焦点,监管方针对互联网贷款风险、数据和技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监管要求。在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也会存在相关显性和隐性风险,创新试点方需要对风险作出预判并建立防范措施,在成果检验中,相信风险层面是重要的关注点。”于百程称。

稳步开展“监管沙箱”试点的同时,可以看出,监管也非常注重风险的防控。基于此,苏筱芮也针对申报机构提出多个建议,一是申请前各项准备工作方面,要注重预期效果、预期规模等的遴选;二是事中、事后相关的补偿机制和退出机制等方面需详尽规划;三是要注意消费者保护方面的风险防控,完善机构投诉及自律投诉渠道等。

标准推广

零壹智库统计显示,在9个地区前60个创新应用中,全国共计113家机构参与。其中,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合计60家银行参与;其次为科技公司,合计27家。另外,支付机构、征信公司、清算组织、保险等机构也积极参与到监管试点当中。在关键技术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为主。全部试点应用当中,涉及大数据的有48个,人工智能32个,区块链19个,云计算8个。

“接下来试点项目也将进入成果检验、总结经验的阶段。”于百程认为,2020年的60个创新监管试点项目主要在8月之前,后续方向重点是对试点项目进行分类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标准。

事实上,今年10月底,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曾透露北京“监管沙箱”五大思路,一是“监管沙箱”的入箱机制,会更加朝市场化和包容性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为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提供生长的机会;二是入箱主体要更加丰富和双向,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北京“监管沙箱”试点。参与主体目前以金融机构为主导,下一阶段会向科技企业为主并重;三是进一步扩大“监管沙箱”扩展机制,增加扩展机制的弹性,把以物理空间划定的“监管沙箱”基本管理制度逐步有序拓展到服务领域空间;四是要把试点评估的效果和行业准入、监管规则的完善紧密联系起来,使试点发挥更好效应;五是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地支持和鼓励区内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际规则的制定。

在分析人士看来,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未来将继续扩容。苏筱芮认为,具体体现在试点范围将不断增加,试点城市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到周边地区,共同打造区域内金融科技事业的繁荣经济圈;试点批次将逐步提速,在各地试水创新项目试点后,其申请流程、评判方式等将不断被总结及优化,试点批次亦将伴随着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产生加速。

展望后续,苏筱芮建议,金融科技“监管沙箱”,一是要以质量优先,数量方面不能过于宽松,要严格遴选标准,注重风险把控,尤其要关注到需求端的权益保护;二是要保持竞争中性,从入选项目的申请机构来看,多为大型银行机构与金融科技巨头等,需要鼓励更多优秀民营机构甚至初创机构入选;三是创新导向,金融供给的目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需要切中实体领域的痛点,鼓励更多独创性而非冗余性的创新项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62ms0-3:69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