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下 解读金融发展新趋势_区块链:MAC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助推金融科技的兴起与发展,在带来冲击和变革的同时,也孕育着市场的新兴力量。

12月9日,平安集团和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举办“平安大讲堂·解读金融新趋势”活动。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院长杨再平,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杨东,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共同出席,探讨数字化浪潮下的金融发展新机遇。

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助力金融科技监管

随着科技与金融嫁接日益紧密,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风险因素。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提出,面对金融科技的持续快速发展,要坚持“既鼓励创新,又守牢底线”的积极审慎态度。他认为,监管是公共必需品。金融科技要遵循金融的行业规则和客观规律,有效而具有公信力的金融监管,是受监管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最有价值的背书。

VanEck将数字化转型ETF的管理费用降至0.5%:金色财经报道,资产管理巨头VanEck宣布,自2021年8月4日起,VanEck数字化转型ETF的管理费将从0.65%降至0.50%。VanEck董事总经理兼ETF产品负责人Ed Lopez表示,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仍处于早期阶段。 在这一领域运营的公司应被视为具有长期动态创新和增长潜力的先行者。[2021/8/5 1:35:07]

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杨东表示,可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构建科技驱动型监管。杨东举例称,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以链治链”即“法链”,监管者通过实时透明的共享账簿,能够在结果恶化之前就予以识别和回应,甚至可以将合规机制直接内嵌到区块链系统之内,有助于金融领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

现场 | 王永利:法定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运行的智能化: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2019网易未来大会“原点·共生”分论坛区块链+实体经济论坛上,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发言表示:区块链发展要跳出“比特币区块链”范式,挖矿造币封闭式的区块链难以解决现实问题,比特币等网络虚拟币或Token以及“稳定币”。只能是网络社区币或商圈币,必须在设定的范围内使用,不能留出商圈自由流通,必须受到严格监管。

区块链扔处在初创期,探索期。还存在“去中心、高效能、安全性”不可兼得的三角困局,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种实现方式,而不是唯一范式。区块链可以有公有链、私有链、加盟链等不同方式。央行更不能模仿比特币挖矿造币模式形成“法定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运行的智能化[2019/11/23]

杨东认为,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作用于监管。科技在金融行业的渗透和应用,离不开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发展,在数字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区块链的作用日益显著。“如果说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是河流,区块链技术就是河床,没有河床的底层基础,就不会有河水的流动。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使得真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迈向一个智能化的时代,也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数字文明。”

声音 | 分析师:比特币推动了数字化和非中介化这两种转变:分析师Meltem Demirors表示,通过将所谓的剔除“中间人”(leeches),无疑使许多事情变得更容易、更明显,并讨论了比特币如何将两个重要的范式转变为现实。Demirors提到的两种模式是数字化和非中介化。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给一个古老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数字化。石油、基金、债券和股票等资产正在数字化。在比特币到来之前很久就出现了数字化的趋势,但由于缺乏信任,这种数字化趋势涉及中介。根据Demirors的说法,比特币打破了这一趋势,因为比特币不需要对中介机构的信任。第二种转变是非中介化。虽然如果有人愿意,仍然可以选择中介机构,但人们仍然选择使用中介来获取比特币,而在不久的将来情况并非如此。(ambcrypto)[2019/7/24]

数字货币将大力促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声音 | 德勤: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将催生医疗保健领域发展新的模式:据中国证券报消息,德勤近日发布的全球医疗保健展望报告预计,全球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将提速,医疗保健行业未来的市场将进一步壮大,数字化技术在其中发挥的影响力将与日俱增。区块链、云计算、虚拟健康、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疗、医疗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将助力催生医疗保健领域发展运行的新模式,提高其服务质量及可负担性、可获得性。[2019/2/22]

继深圳为市民派发数字货币大礼包后,近日,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开展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预约。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作相应的技术准备。在此次大讲堂活动中,数字货币成为热点讨论话题之一。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指出,央行推出数字货币,不仅是顺应货币演进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护人民币主权地位的重要举措。数字货币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工具,它与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新经济的“发动机”,数字货币将极大地促进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就应用场景而言,黄震表示,数字人民币初期主要应用于C端的零售支付场景,今后会慢慢延伸向B端。此外,数字人民币可考虑沿着“一带一路”进行拓展,实现跨境支付,融合进入全球的支付体系。

数字货币是否会对传统金融带来冲击?黄震认为,数字货币不会对银行的储蓄、理财等产品造成太大冲击,反而可能带来显著的导流效益。如果用好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机会,可能成为商业银行在新一轮数字金融浪潮中的一大机遇。但从可实现性来看,银行应尽快推出相关APP,满足数字人民币一键转换、快速支付、存款理财等需求,并在基础设施、API接口对接等技术方面抓紧和央行对接。

总体而言,针对数字货币带来的变化,黄震认为,要坚持从市场、技术、监管多层面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和协调发展,推动经济“数字化”“数智化”“数治化”改革,通过数据进行治理,消除数字鸿沟,让更多人实现和享受数字红利。

全球经济将逐渐扫去疫情阴霾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停摆、衰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4%,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次非常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得益于前期金融科技的广泛布局和深入应用,我国基础金融服务成功实现了“非接触”和“不间断”,为抗疫情、稳经济、促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世界其他国家贡献了中国经验。

回顾2020年,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指出,中国出口表现超预期。出口逆势增长的根源,在于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使得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大幅提升。中国供应链优势在疫情之下得到凸显,RCEP的签署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出口的稳定性。

展望2021年,钟正生认为,伴随新冠疫苗推出、推广,全球经济将逐渐扫去疫情的阴霾。中国在2020年率先成功遏制疫情、并实现强劲复苏后,经济复苏的动能可能面临转弱。前瞻“十四五”,中国经济想要更多转换成内生增长性复苏、促进更高水平的“双循环”,关键是要充分释放资源重新配置的效应,发挥好经济转型、空间布局、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四个方面的红利。如此,中国经济将更具韧性和质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4:8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