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提出“创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政策工具,健全融资增信支持体系”。由此可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降本增效是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供应链金融对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局指出的“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供应链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在推动金融机构寻求新的突破。目前,区块链技术正在向金融领域加速渗透,加快布局区块链,似乎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新赛道。
从我国的经济结构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动脉,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实现“六稳”“六保”的基础。然而,据工信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仍有近33%、38.8%、40.7%的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因为经营风险高、信用状况差、缺乏抵质押品和担保,深陷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CryptoQuant CEO:大量BTC流入交易所,抛售压力加大:7月20日消息,CryptoQuant首席执行官称:“从7月16日开始,大量BTC流入加密货币交易所,这表明比特币巨鲸正准备抛售其持有的比特币。大部分BTC流入了Coinbase。”(dailyhodl)[2021/7/20 1:04:55]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大多通过信用审批评价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但中小企业由于财务信息不够标准、透明,银行难以准确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前景以及资金使用效益,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更加谨慎,因此融资就变得更加困难。反观核心企业,由于信用评级高,在金融机构面前往往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因此,中小企业想要获得金融市场的支持,当务之急是为企业增信。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通过传导核心企业信用(质押或抵押应收账款凭证),为产业链供应链闭环上的所有参与方提供融资服务。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有点像还靠固定电话联系的朋友,只能点对点服务,核心企业信用传递通常仅限于一级供应商。那么,如何延长信用传导链条,使更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获得信用传导的红利?
AAVE突破400美元关口:火币全球站数据显示,AAVE短线上涨,突破400美元关口,现报400.05美元,日内跌幅达到9.02%,行情波动较大,请做好风险控制。[2021/2/22 17:40:43]
有了区块链加持的供应链金融就像从固定电话换成了微信,核心企业的合作伙伴从单线联系变成了依靠微信“朋友圈”。基于上链数据,可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穿透,通过交叉验真,金融机构可以掌握上链企业真实的业务往来,从而降低风控成本。有了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也随之降低了。
传统金融行业长期面临信任成本高、业务流程链条长、系统运作效率低、风险控制代价高以及数据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区块链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为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国内银行业从2014年着手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区块链应用的行业格局,在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应用落地。例如工商银行“工银e信”网络融资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电子凭证的转让、融资、质押,实现信用的多级传导,降低上下游企业融资成本。
随着供应链金融持续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互通和业务协作,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信息壁垒逐渐消除,有利于为参与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金融服务。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且安全地解决跨行业的数据共享问题,使海量数据合理采集、有序标注,打破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建立可信的数据资产,激发数据的商业价值。
在金融科技创新的赛道上,除了银行业以外,还有很多站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也在不遗余力地抢抓市场机遇。目前,很多平台企业都应用了区块链技术,以打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壁垒。深耕大宗领域的郑州数链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旗下数联智汇大宗商品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将恒生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采取联盟组织的形式,通过共享、共识、共治机制,打造基础联盟链。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平台核心企业及部分上下游中小企业已成功“上链”,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多方参与、形成链式节点打下良好基础。在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的“共识机制”下,平台可以确保企业在合同签约、债权确权、物流轨迹等环节中的交易数据更安全、交易服务更便捷。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证了整个业务流转过程中的合同和应收账款真实可靠,以此建立起交易标的“物的信用”和交易流程“数据信用”,加之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综合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价,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要求,打破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
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必将催生出新的融资模式,带来质的改变。从目前的应用来看,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落地,对重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健全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夯实基础。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