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去中心化”区块链的实现,技术与经济激励缺一不可_OSM:区块链专业考研方向

图片来源:https://www.cohley.com/blog/2017/12/20/decentralization-as-the-new-norm

每每谈及区块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去中心化”,仿佛区块链是一串咒语,只要说起这三个字,一切就变得不一样。当然,有的人是带着向往之情,说“啊!它是去中心化的”;而有的,可能是略带谨慎、紧张、怀疑之情,说“呃……可那是去中心化耶。”

尽管对“去中心化”的态度不同,但很多人对区块链可以实现的所谓“去中心化”带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一些不符合本义的揣测。被cue的去中心化也很委屈,本身是一个新造词,还在各种场合被不合时宜的提起,说不定还会引发一场“血案”。

区块链网络中的去中心化

今天,我们就讲讲到底什么是去中心化。说起去中心化,我们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比特币网络说起。中本聪设计的比特币网络,是为了实现点对点交易,从而无需借助银行、证券机构、国家政府等等第三方权威中心,来保障交易安全和有效。比特币网络中通过算法和节点的验证,证明你所发出的每一个satoshi没有在其他地方使用过,即没有双重支付,从而省去了权威机构的背书和监管。简单来说,比特币网络用数学算法和加密证明来代替人工制定的“信任机制”。

观点:比特币与华尔街“不需要”彼此,但它们相处可能会更好:金色财经报道,据研究分析师发文称,华尔街不需要比特币,因为没有比特币它会继续赚钱。在华尔街公司不接触比特币的情况下,咨询和交易费用仍将带来持续的收益。

其次,比特币不需要华尔街,因为它会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继续存在。比特币将继续为生活在独裁统治或两位数通货膨胀下的人们提供选择。

但实际上,虽然他们不需要彼此,但他们不会完全伤害对方。华尔街全面接受比特币意味着华尔街可以获得更多收入,从而获得更多资金;这种拥抱也可能意味着通过提高比特币价格为比特币持有者带来更多的回报。(CoinDesk)[2022/9/12 13:23:23]

技术本身不带来去中心化

然而,比特币网络的去中心化是怎么实现的呢?是否一种技术直接带来去中心化的效果呢?我们来看看比特币网络中使用到的技术:哈希运算,默克尔树数据结构,非对称加密,时间戳,分布式账本。这些技术其实早已存在,也在不同地方被使用,然而我们都不能说这些技术直接带来了去中心化的效果。

观点:交易所比特币储备逐渐下降 或表明积累一直在进行:Newsbtc发文称,所有交易所的比特币储备似乎正在逐渐下降,这或表明积累一直在进行。当储备增加时,这意味着更多的投资者将他们的比特币放入交易所钱包以供出售,或将其兑换为山寨币。另一方面,当所有交易所的比特币储备下降时,表明买家正在将他们的比特币发送到个人钱包,可能是为了积累。在价格暴跌的情况下,鲸鱼似乎正在慢慢开始增持比特币。[2021/7/10 0:41:02]

可能最容易被混淆的是“分布式账本”,分布式账本意味着数据在不同地方被储存,每个节点有一份副本,一旦新的共识达成,所有节点都可以升级至新共识。这是区块链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一条区块链一定会是分布式的。但分布式账本并不一定是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可以是有权限或无权限的。

总而言之,区块链所采纳的技术并不能天生带来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含义

话题至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去中心化指的到底是什么。也许有人会凭直觉认为,去中心化就是没有中央权威或中心控制,没错,这是去中心化的一种形式,是权力的去中心化。此外,人类社会中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去中心化,事实上,去中心化形态是广泛存在人类、经济、人际关系中的,比如大家已经离不开的互联网,它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

观点:FCA加密衍生品禁令保护消费者,但不够成熟:昨日,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禁止加密货币期货和交易所交易票据的决定生效。自律贸易组织CryptoUK主席Ian Taylor对这一决定发表了评论,他称监管机构显然把重点放在了消费者保护上,这是合情合理的。衍生品允许使用杠杆,使投资者能够放大收益,但同样也放大损失。FCA担心,散户投资者可能面临重大损失和波动,他们可能不会完全升值。然而,FCA对零售加密衍生品投资者的描述不够成熟。FCA本可以选择更严格的杠杆限制,而不是全面禁止。(Cointelegraph)[2021/1/7 16:40:02]

而只讲与区块链相关的,也有数种,比如地理位置的去中心化,网络架构的去中心化,逻辑的去中心化,控制权的去中心化等等。比特币网络的去中心化实际是指控制权的分散,即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机器/节点能控制比特币网络了。比特币网络在地理位置和网络架构方面也是去中心化的。但我却认为,它不是逻辑上的去中心化,事实上,加入比特币的节点都需要认可同一个算法,即所谓的“共识”,按照这个共识去做验证。如果有人觉得目前的设置不合理,比如想要提升交易效率,那只能去硬分叉,这也是实际上发生的情况。

观点:DeFi市场被100-1000个“以太坊巨鲸”控制:DeFi 用户数量一直保持相对较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在DeFi平台上操作交易的大多数用户其实都是拥有大量“闲钱”实体。Multicoin Capital 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 Kyle Samani指出了这一现象,他表示目前DeFi交易大多由一个很小的圈子完成,基本上大约有 100-1000 个‘以太坊巨鲸’控制着这个市场,他们操作的交易量占到所有 DeFi 协议交易量的90-95%。[2020/9/6]

然而,在比特币网络创世之初,只有一个节点的时候,我们能说它是去中心化的吗?

经济激励实现控制权去中心化

比特币网络之所以能做到去中心化,不是靠“技术”实现的,而是靠“激励”实现的。经济激励依托技术实现,但如果一开始没有设计好适当的激励,无法鼓励更多人按照规矩参与,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就没有办法实现所谓的“去中心化”。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网络,是靠许多矿工的参与,付出电力和算力来验证每一笔交易的真实性,做到无中心权威的公平公正。试想,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矿工,网络只有一个矿工,每一笔交易都只有他验证,哪怕这个矿工勤勤恳恳不造假,也不能说是去中心化的。

观点:以太坊DeFi用户年化收益率飙涨,需警惕多重风险:以太坊在过去几周内出现指数级增长。6月19日,前彭博社记者CamilaRusso称,仅在过去7天DeFi锁定资产总价值就增加40%。由于对借入加密货币的高需求、许多DeFi协议实施激励措施以及其他因素,某些以太坊用户在过去一周内的稳定币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已经超过100%。然而,DeFi应用程序提供的高收益并非没有风险。MultiCoinCapital加密分析师兼投资者TonySheng指出试图寻求高稳定币收益率的投资者面临五大风险:1.借贷协议中存在的智能合同漏洞;2.标的资产存在的智能合约漏洞,无论是USDC、USDT还是山寨币;3.导致贷方丢失其加密货币的清算事件,这种清算可以由以太坊或其他加密货币价格的大幅波动引发;4.协议经济设计中的失败,这可能是由不恰当的激励引起的;5.用户错误。Sheng补充说,当你考虑到以太坊生态系统的这一部分相互关联时,DeFi的风险就更加复杂了。这意味着较小协议中的错误/崩溃可能对整个领域产生负面影响:“最可怕的是这些复杂的系统涉及许多不同的智能合约。因此在资产和系统安全方面都存在很大风险。”(Bitcoinist)[2020/6/21]

因此,一个成功的区块链项目,必定是有很充分的经济激励设置,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掌握博弈论的精髓,才能实现动态平衡,实现信任,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中心化的仲裁机构。而经济激励设置就离不开原生通证或链上加密货币的使用,请看Terence的相关分析。

换言之,只谈区块链技术而不谈经济激励的区块链项目,基本是不可能做到去中心化的。大家在判断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时候,也应该重点关注一下他们的经济激励设置,是否给自己团队留了大量的通证,参与方都有谁,早期投资人的份额是多少,等等,这些稍微计算一下,就能判断是否一个真正鼓励大众参与,公平公正的区块链项目。目前看来,市面上很多的区块链项目其实很难说真正实现了去中心化,尤其是权益证明区块链,很多时候大量通证/财富其实是掌握在小部分人手里的,比如备受瞩目的CosmosHub项目,其原生通证Atom的有?掌握在前6个验证人手上,前21个验证人共掌握?的通证,整个项目有125个验证人,根据Aneka测算,Cosmos的去中心化指数只有0.25。

当然,Cosmos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区块链项目,也是为数不多真正钻研区块链技术的项目。市面上还存在许许多多有区块链之名而无区块链之实的项目,比如空气币们,或很多号称使用区块链技术打造XX解决方案的,那些基本上可以说与去中心化是“平行宇宙”。至于如何分辨真假区块链项目和团队,则需另文详谈了。

去中心化与不可篡改

比特币网络的去中心化与不可篡改常常被一起提及,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因为比特币网络的设计,使得去中心化验证变得可信,人们不在需要依赖中心权威的监管而进行交易,由诚实节点验证过的交易信息储存在区块中很难被逆转。

仔细看,说的是很难,而不是完全不会被逆转。

真的不可篡改吗?

不可篡改也是谈起区块链的另一个buzzword,仿佛也是咒语一般,数据一旦进入区块链就“再也不会被篡改”,因此,非常安全!事实上,比特币网络中是怎么做到数据不被篡改呢?有这么一句话:只有当网络中大部分节点都是诚实的,他们就会去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交易才会被记录,而且不能逆转。如果你要逆转,你必须控制超过51%的节点,耗费同等电力和算力甚至更多,去修改此前的数据。因此,不是数据本身金身不坏,而是诚实的节点捍卫了数据的尊严。

换句话说,只要一个区块链中,超过51%的节点联合起来,决定推翻之前的信息,是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在节点数量很少,耗费的电力和算力,或者需要的通证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是可以做到推翻此前数据重新修改信息的。

还是经济激励让节点决定做个“好人”

而比特币是通过激励机制来给节点,也就是矿工,制造继续维护网络安全的动机的。运算最快的矿工可以获得该区块产生的比特币,验证的交易可以收取验证费用。如果一个矿工决定打破禁忌,他也有足够的实力召唤比其他诚实节点加起来还要多的CPU算力,他可以选择其他人,偷回其支付的钱,但他也可以利用手头资源按照规矩进行验证,从而获得区块产生的新币和交易费用。经过一番测算,该矿工会发现,付出同等劳动和资源情况下,按照规矩来获得新币比偷回支付的钱价值更高。因此,这个为获取更多利益的理性矿工决定继续按照共识来验证信息,继续做个“好人”。

区块链世界的经济学思想

简单来说,区块链世界是一个相信经济激励和经济理性人思想,按照博弈论设计的世界。

比特币区块链网络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块链网络,比特币成为最有价值的加密货币,是因为现在参与的节点足够多,它能在无中心权威的情况下靠节点之间的竞争和验证保障网络安全;是因为发展到现在链条足够长,即已经有很多被验证的区块,相应的投入的电力和算力也很多,让花更多电力和算力去推翻之前储存的信息变得十分困难和不划算。

比特币历史上经过了上百次的硬分叉,但大部分硬分叉出来的链都消失于人间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硬分叉出来的链不被更多人接受,没人愿意成为他的节点,作为矿工来验证其数据,因此也没有用户会信任这样的链条,其通证也就没什么价值,自然就无法生存下去。其他初生或只在测试网阶段的区块链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验证人不够多,推翻此前交易信息的代价不是很大的时候,都有可能被攻击。

因此,不是任何数据一旦变成哈希值记录在区块里就不可以被篡改,也不是冠名区块链就等价于去中心化。如果是一条只有一个节点的区块链,那么它想怎么改想怎么记录,都是它说了算。只是,这样的区块链不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而已。或者,换句话说,这样的区块链不会被用作“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8btc.com/media/597465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3:18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