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流,体验过程之美_OCX:TCHA

成年人常常会羡慕小朋友,除了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崭新的一页外,还因为他们总是可以十分专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比如在玩乐高拼插时,他们可以完全沉浸在里边。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子里的杂念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全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

比如,明明在写报告,可是时不时要查查邮件,看看微信;明明在看电影,也要时不时掏出手机看看微信是否有人@我;明明在朋友聚会,可是大家也只是围桌各自看着自己的手机,宁愿在群里说话,也不愿意面对面地说话。我们好像已经很难专注于自己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永远生活在别处。注意力,实实在在地成为稀缺资源。

心流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来的,他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并写了《心流》这本著作。本周,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的阅读心得。

什么是心流呢?

简单来说,心流就是让你能够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情,对所做的事产生最优体验。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产生幸福感。

做同样的事,有些人从中能找到快感,有些人只是感到无聊,或者觉得压力太大,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构成心流体验的几个要素。

心流的首要条件是,行动必须有目标,能产生心流的是有挑战性的活动。比如,看爆米花电视可能就产生不了心流,因为完全没有挑战,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讯息。但是参加一场体育比赛,或跟某个人交朋友……。挑战,意味着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个人成长。

第二,达成知行合一,浑然忘我。有些匠人,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全情投入,能够完全抗干扰,把事情做到极致,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快乐。最优体验,是你所做的事情与心灵合二为一。

第三,明确目标,及时回馈。一是要有目标,二是要有回馈,如果目标达成且能有及时回馈,就能产生成就感。成就感,让我们为自己在做的这件事赋予意义。人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所以,压力更大的外科医生是不愿意去更轻松的内科或精神科的,就是因为外科手术有明确的目标,同时还可以带来即时回馈。不象内科或精神科,反馈的时间可能会很长,也更难带来心流的体验。

第四,掌握自如,充满乐趣的体验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为。一个坚持跑步并能在其中体验心流的人,会知道如何在跑步中控制自己的呼吸。一个能在演讲中体验到心流的人,也知道如何控制发声不疲惫,知道如何掌握演讲的节奏感。

第五,时间的异常感。当你完全沉浸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你沉浸在下棋过程中的一下午,和你在写作业时经历的下午,在你的心理,可能完全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也可能像几小时那么漫长。一个普通人站在众人面前说话一分钟都感觉是漫长的煎熬,但是一个产生心流的演讲者,三个小时一气呵成可能都还嫌太短。

在这本书里,讲到如何获得心流,主要是针对新技巧,有一定的目标,有一定的目标,提供回馈,使控制成为可能。那些,有挑战的,在生活中所谓的“不可逾越的现实”,更能使参与者集中注意力。

下图有一个图来说明做怎样的事,更容易获得心流。

1、当技巧高,而挑战低时,很容易产生厌烦感。很多人对于日复一日的工作很容易厌倦就是因为工作已经完全失去挑战,有些人离职或跳槽,原因就是希望能够接受更高的挑战,让自己技能提升。

2、当技能低,而挑战太高时,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比如一个孩子如果平时上课都没用心听,考试时压力就会很大;一个职场新人,突然给一个很高的职位,也会完全手足无措。

3、中间的那个通道是心流通道,那个通道就是成长的临界点。订一个合理的目标,即不是厌烦的重复,也不是焦虑地受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目标订在跳一跳能够得着的位置,一个现在只能考40分的学生,给他订的目标先是及格,而不是100分。这样,由于目标的可行性,参与者有信心参与,只要加把劲就能达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职场中,设置考核指标也是同理,更关注纵向对比,而不一味是横向对比。

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这个方向努力,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现。生活在和谐之中的人,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恐惧上,精力永远用在有益的方面。内心的力量与宁静,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

心流的构建中,减少杂念就是减少精神熵增,知行合一就是建立内在秩序。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沉浸式地体验实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最大的回馈。最重要的是,心流可让自我变得更复杂,带来自我成长,这也是心流活动的关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0ms0-4:74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