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的爆发,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当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的来源很大可能是竹鼠、獾一类的野生动物时,举国上下哗然一片。感慨此次疫情与17年前的非典如出一辙的同时,沉寂已久的野味问题又再度公之于众,并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人心五中的贪、嗔、痴、慢、疑每一项都很难改变,而“痴”尤其难渡,所谓“痴”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上瘾”,一旦成为任何事情的瘾君子,那就很难改变了。
此次疫情的爆发,这件事还得从一直蝙蝠说起。
#这件事还得从一只蝙蝠说起#的超话在微博也引发了广泛热议。也有媒体以蝙蝠的口述方式为蝙蝠正言,蝙蝠表示也很无辜:被吃还被骂。
其实,吃野味这件事情,17年前社会舆情对此更是深恶痛绝,当时人们也是深刻反思,那时候要彻底关闭野味市场的呼声只比现在更高。但17年过去了,野味市场关闭了吗?现在不是在“海鲜市场”的招牌下仍然存在大量的野味交易吗?
金色午报 | 10月9日午间重要动态一览:7:00-12:00关键词:荷兰央行、YFI、迅雷前CEO陈磊、Curve
1.荷兰央行批准首个加密服务。
2.日本三井住友银行高管:区块链正在进行B2B转变。
3.yearn.finance核心开发者:创始人将不再发布推特。
4.Curve发起新提案:增加支持RSV激励型Metapool。
5.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日本目前没有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具体计划。
6.工信部党组书记:区块链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
7.迅雷前CEO陈磊涉嫌职务侵占被调查 案由包括挪用公司数千万资金用于非法炒币。
8.比特币持续上涨,日内最低报10846.71美元,最高报10948.88美元[2020/10/9]
其实不仅野味,此前爆发的猪瘟、禽流感,也不得不让人类反思,生物链的发展,弱肉强食是一种愚蠢的生存法则,共生制衡才是自然界的生存之道。
金色晨讯 | 12月14日隔夜重要动态一览:21:00-7:00关键词:Tether、瑞典央行、LEO、V神、金融壹账通
1. 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正评估央行数字货币对欧洲公民和经济的价值。
2. Tether向纽约上诉庭提交答复简报:总检察长办公室的陈述存在高度误导性。
3. 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LEO是类似债务证券的虚拟资产。
4. 瑞典央行将启动数字货币试点项目。
5. 江西省区块链行业协会成立。
6. V神:以太坊基金会在最高点出售了7万枚ETH。
7. 金融壹账通正式登陆纽交所,公开发行3120万股,发行价10.00美元。
8. VeChain基金会回购钱包遭遇黑客攻击,损失11亿枚VET。[2019/12/14]
所以,如果无法让那些猎奇尝鲜的食客们幡然醒悟、顿悟成佛成为佛门弟子,那么只要有需求在,就会有交易在,无非就是合法与非法的区别,合法的会纳入管理,非法的会脱离管理。
分析 | 金色盘面:ETH 沿通道上升:金色盘面综合分析: ETH 从见底260美元后,一路走高,对山寨币构成了一定的支撑,技术显示,在270附近汇聚了黄金位和通道下轨的支撑,鉴于BTC走势平稳,市场进入反弹周期,投资者不必过于悲观。[2018/8/26]
人们既然无法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欲,也没有办法保证野味卫生性,那么只能通过强化管理的方式让野味市场慢慢消亡,在透明的监管下,形成完整的数据链,当发生问题之后可以迅速追踪排查,减小损失。如果完全一刀切似的禁止野味交易,那么那些驯养野猪、养蛇、养鹿的农户的损失会很大。
随着新型冠状病的不断扩散,对于野味问题的声讨之势也在水涨船高。可是SARS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若想真正让野味问题得到解决,光靠呼吁抵制断然是不够的,还有很多谜题需要破解。随着区块链技术被广泛认知,但是不少人的第一反应还是炒虚拟货币,区块链要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能来日方长,当区块链的可信度被摆上台面,其应有的价值也随之凸显。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Path CTO:新型网络攻击威胁到区块链安全: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2018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峰会上,世界十大顶级黑客组织之一的“Lulz Security”成员,Path CTO Marshal Tanner Webb 介绍了一种新的网络攻击,这种攻击威胁到了区块链。这种攻击涉及到区块链的各种资金流水,会影响到矿场。区块链本来是网络安全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区块链应用于网络的基础上,而网络本身不是很安全。[2018/3/30]
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身处的世界早已被网络上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信息所充斥,基于各种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与电商平台,广大用户不仅能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还在不经意间将自己所思所想的痕迹都以数据的形式留在了上面。
而这也使得人们渐渐具备了物理和数据的双重属性,想要认识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可能完全不必“面基”,只需读懂区块链大数据平台所反映出的信息即可达到目的。
区块链应该是未来社会的底层技术,物联网、公共数据将会使用区块链技术,为人工智能提供高可信度的初始数据,在未来社会的数字海洋中,数据的可信度将是公共安全的核心内容,智能工厂、智能交通这些应用场景都是建立在可信数据的基础上的,而区块链技术将保证关键数据的可信度。
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阻挡不了的。这次“武汉肺炎”疫情就是推广区块链技术的好机会。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对野味生产、交易、处理进行追踪记录。当野味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一开始,就纳入规范管理,采用联盟区块链进行分布式记账。现在智能手机十分普及,微信、支付宝又十分方便,只要规定特定物品交易必须使用手机支付,那么就可以轻松的形成数据链,涵盖时间、地点、交易者、交易内容、金额、数量等等信息。通过这些方式,追踪野味市场的画像,区块链不是做不到。
通过百度指数搜索“野味”可以得知,广东人更喜欢吃野味,坊间传言,野味是广东人的心头爱。有人形容广东人什么都爱吃,尤其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其次是山东、江苏、浙江,但从图上可以看出,湖北并没有上榜,经过金色财经记者的进一步调查发现,湖北省的“野味”搜索指数也只是排在第12名,连前10名都排不到,疑问来了,此次疫情的爆发为何在湖北在武汉?其实很多互联网平台,比你还了解你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当搜索近一年来“野味的做法”“野味批发”“野味大全”的数据时,记者惊讶地发现,关注度最高的五个城市均不在广东省,大概颠覆了不少人对于广东这个著名野味大省的印象;而此次疫情的中心城市武汉高居第四,更是耐人寻味。
然而,野味完全不同于人们日常食用的家禽、家畜等肉类产品,它们都是经过卫生防疫部门严格检疫后才投放至市场的;而“来路不明”的野味,却总是潜藏着种种危机,尤其是携带着诸多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
“钟情”于吃野味的武汉,实际上正是长期处于感染病的“高危预警”状态。
我想,此刻除了援助武汉之外,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区块链技术也在暗示我们,长期处于“高危预警”状态的城市,可能还有很多个。
拒绝野味的意义,不仅在于你我他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更在于为保护生态平衡与大自然的和谐尽一份力。要知道,人类与动植物一起构成了大自然的有机整体,任何生物之间都有着物质变换和能量转化的连锁关系。若是因人类的“管不住嘴”与利益熏心而导致野生动物走向濒危甚至灭绝,那么一旦“生态链”遭到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