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19年金融科技工作,研究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2019年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原则,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推动金融科技工作开创新局面。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指导,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着力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组织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引导金融机构运用科技手段赋能金融提质增效。将金融科技产品纳入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体系,以标准落地实施为手段,强化金融科技安全与质量管理。不断优化移动支付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支付便民利企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数据治理,加快“数字央行”建设。
尼日利亚央行:eNaira在诉讼中获得法庭批准:10月3日消息,尼日利亚早些时候推迟推出该国数字法定货币 eNaira 的计划,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在其网站发布几天后收到了停止使用“eNaira”这个名称的通知。Olakule Agbebi Esq 为 Olakule Agbebi & Co 签署了题为“侵犯商标和违反公司名称停止和终止通知给尼日利亚中央银行”的通知。据原告称,“Enaira payment Solution Limited”自成立以来已成立2004年4月7日。
由塔伊沃Abayomi塔伊沃法官主持的阿布贾联邦高等法院批准了eNaira的推出。考虑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重要性,联邦高等法院为其推出数字货币开了绿灯。(ambcrypto)[2021/10/3 17:21:49]
会议强调,2020年要坚持发展与监管“两手抓”,持续推动金融科技行稳致远。
新西兰央行:探索CBDC与现金共存的潜力及加密货币带来的挑战:新西兰央行副行长Christian Hawkesby周三证实,该行将于8-11月发表一系列论文,以征集有关CBDC、加密货币及稳定币等涉及未来支付和存储问题的反馈。他说新西兰央行需要考虑如何构建一个有韧性和稳定的现金和货币体系,以及如何最好地应对货币和支付方面的数字创新。其中部分论文将着眼于探索CBDC与现金共存的潜力,以及加密资产(如BTC)和稳定币(如Facebook领导的项目)等新的电子货币形式带来的挑战,以及是否需要改革现金系统,以继续满足用户的需求。
他表示,虽然新西兰的现金使用量减少了,但现金的存在有利于金融包容性,能给予每个人支付和存储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并有助于促进对银行和金融体系的信任。但银行和ATM机数量的减少可能会削弱这一承诺。新西兰央行希望通过探索CBDC,帮助解决现金使用和服务减少带来的问题。(Scoop)[2021/7/7 0:34:03]
一是跟踪发展规划实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发挥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助力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央行:坚定不移推动金融领域密码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公众号4月15日发布文章《学习密码法 筑牢安全防线》,强调金融室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密码是保障金融网络安全,促进资金融通、加强金融监管,以及支撑金融创新的关键技术和有效途径。密码在金融领域应用广泛,比如“数字签名”护航刷卡消费、商业密码助力网上银行转账。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施行元年,也是密码工作创建9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六点要求:
1、提高站位坚决落实: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领域密码应用,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2、规划引领战略融合:加强顶层设计和沟通协调,形成指导密码应用的发展规划;
3、顺应形势创新驱动: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实施密码优先发展战略;
4、分类施策全面推进:构建金融基础设施密码支撑体系,扩大金融领域的密码应用。
5、依法管理强化评估:加强金融行业密码应用的政策和标准制定,抓好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6、统筹推进形成合力:推动金融领域密码全面规范应用,建立健全金融领域网络密码保障体系。[2020/4/15]
二是加强金融数据治理,加快推动涉企信息的安全共享,促进数据资源有效整合和规范利用,提升金融惠民服务能力。
三是加大金融科技监管力度,出台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系列监管规则,发挥标准规则、检测认证作用,构建涵盖行业监管、社会监督、协会自律、机构自治的金融科技创新管理“四道防线”。
四是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健全多层次、系统化的金融科技风险治理体系,增强风险的态势感知、分析评估和预警处置水平。
五是推动金融APP备案全覆盖,规范开放应用程序接口管理,提升线上金融服务渠道安全应用水平。六是推动金融与科技产用对接,加强金融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金融业先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和科技动力。
人民银行相关司局、直属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