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件”吹响区块链牛市集结号_LYL:区块链

在过去的三年中,交易所、公链蓬勃发展,钱包、矿业等业态也开枝散叶。但决定行业兴衰的根基,仍旧在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应用的简便性和广泛程度,会直接决定区块链会不会一直是“小圈子里自嗨”“小团体的狂热”现象。

上周,我们在9.4之时思考了区块链已进入中场,项目方要考究将复杂的认知做折叠封装,然后开启工业化之路,也就是将区块链技术融合的更为标准化。今天,我们就来分析,来封装复杂认知的第一个行业级工具:中间件。

中间件的概念,在2018年初笔者就有所涉猎,区块链结构多用于解决数据问题,在传统的技术服务架构中,中间件是属于集中处理数据分散连接前后两端的部分。那时,因为圈内关注的都是底层技术和二级市场,并未对此深入研究。

但在区块链技术已经快速发展2年,公链发展受限等现状下,从业者重在思考能有哪些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解决在加密货币生态和区块链技术融合间的问题。以互联网产品增长的经验推断,中间件将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必须品,也是从业者需要解决的一道题。

我们先看一下中间件的具体释义。

中间件是什么?

中间件层的出现,是因场景需求而生的。其主要为了实现对数据的管控和功能的隔离。在传统的技术结构中,中间件存在于大数据基础组件、集群和上层应用间之间。也可实现大数据组件使用接口的抽象,对外提供统一的、可管理的接口供用户使用。

在现有的大数据架构体系内,用户需要搭建hadoop、spark等基础大数据组件,并把应用部署在其上执行,也就是用户直接使用大数据基础组件。这种方式要求用户对大数据的各种组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集群的部署、构成也需要比较熟悉,还要及时掌握集群运行状态做出一定的调整。但这样的方式对用户的技术、人力要求较高,一个开发团队需要满足这样的成本要求才能完成大数据技术的落地应用。

Fineqia通过发行新一轮普通股完成约23万美元第二笔私募融资:金色财经报道,数字资产和金融科技投资公司Fineqia International宣布已通过发行新一轮30,969,600个单位普通股成功募集308,996加元(约合23万美元)第二笔私募融资,并支付了价值700加元中间人费用。Fineqia在今年七月通过发行58,527,500个单位普通股成功完成约44万美元首笔私募融资,本次最新融资完成后该公司还宣布将私募最终截止时间延长至2023年9月15日,旨在让投资者有充足时间参与。(prnewswire)[2023/8/16 21:27:10]

这就需要一个集中管理大数据组建并延伸到应用编辑的工具,此外,前台用户会分类出不同类的用户和场景,对于不同的业务部门来说,不同业务方向的数据具有天然的分离性。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的角度讲,非本业务方向的用户是禁止访问本业务类型数据的。这也需要在大数据基础组件之上有一个层次来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就是中间件层出现的原因。那什么是区块链的中间件呢?区块链的中间件有何不同?

我们先对比传统数据架构和区块链的数据架构。我们都知道的是区块链的核心功能中有分布式账本,分布式账本即在传统数据架构中的数据基础组建,在这样的数据结构上部署应用,会出现和传统大数据结构同样的问题,对于数据的管理、开发成本控制以及部分的应用可编程能力。

对于公链来说,公链构建时需要搭建去中心化节点,也就是在不同的地址下部署服务器,而服务器间的通讯共识算法控制。这样看来,对于公链的开发者来说,公链的节点以及输出的能力,与互联网与服务无异。

现场丨Bandot核心开发者陈枫:用“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方式思考项目治理:金色财经现场报道,10月11日,由金色财经、Candaq和哼哈互动联合发起的金色沙龙第55期“Polkadot-波卡万物生长与跨界破圈对话”在北京正式举行。在本次沙龙上, Bandot核心开发者陈枫表示,关于Dao,他一直坚持中心化+去中心化两种角色去思考项目治理方式,因为目前一个项目完全去中心化是不太可能的,由中心化的机构作为主导,建设去中心化社区,是比较合理的方式。而波卡的治理方式也是半中心化的。

此外,他表示,牛市对于项目生态会有更大的激励,会给项目更大的动力。[2020/10/11]

因此,从功能分层和部署的角度看,区块链中间件近似在云服务和智能合约编辑的中间部分。

在这个中间部分,实现了开发者可以简易接入底层的去中心化数据网络,也可以实现在去中心化账户系统上的应用部署。

区块链中间件会是什么形态?

在整个行业进入大众视野中后,我们看到的公链最多,每个公链社区出现的时候都会在白皮书中,大谈其技术应用,从比特币网络到以太坊网络、EOS网络的共识迭代中,公链项目的创始团队不断将“分层”的概念说明的越来越清晰,也就是不同的节点在结构中行使不同的权限、功能。

传统的开发中,例如一个操作系统,也会分为底层、中间层、业务层。底层是架构,也是数据通讯的基础,中间层则涉及了为上下层做连接、双向服务的服务部分,例如webservice。最上层也就是业务层。

动态 | 比特币协会向剑桥大学博士生颁发“中本聪奖学金”:Bitcoin Association 向剑桥大学人类基因组学二年级博士生 Robin Kohze 颁发了“中本聪奖学金”。该奖学金以比特币的创造者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名字命名,旨在以最初的比特币(BSV)设计来支持对现实世界中区块链应用程序的研究和技术开发。[2020/1/10]

对于公链来说,其分层的逻辑相同。公链的每一层因为承担了不同的能力,为了可以组合出更好的能力,每一层在功能上是分割的,在技术开发上则是不相关的,如果相互的分层中联系较多,被称为耦合度高,代表互相影响的关系越复杂,其中一个部分出现调整,就要调整相应的其他部分。

在开发中,需要对每一层从设计上做“解耦”,使每一层的设计相对简单。但这三层的设计,每一层单独的设计都要尽可能的设计成可以跑任何业务,也就是可以兼容各类其他的开发情况。相互间用尽可能窄的API来去完成调用。每一层间的关系互相依赖,但不耦合,每一层都可以独立起来,单独演变。

综上,我们可以想象,在底层,同一公链的不同的节点间和不同公链或“链”间会有广泛的数据交换,而数据有天然的聚合需求,同时也需要再处理再分类。在应用开发的可编辑能力这一点上,也需要有协作的可能。

中间件即可承担这些需要,那我们也就可以将区块链中间件分为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跨链访问中间件,链外协作层CryptoApps;智能合约的可视化编辑器。

“中央银行”计划用现有反规则监管比特币:据中央通讯社(CNA)报道,本周一,“中央银行”行长杨金龙在和立法机构开会时被问到该银行将如何解决当地比特币交易“不透明”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比特币价格大跌的情况下。 杨行长回应道,“中央银行”已经在更加努力地监控比特币价格的波动,将就加密货币交易的风险向投资者发出警告[2018/4/4]

通过这些中间件的组成部分,我们希望达到哪些目标呢?终极目标是对DAPPS开发者隐藏开发的细节,开发者不需要了解区块链的技术,就可以做应用。我们通过中间件,对所有开发者提供统一的基础链访问接口。

现有的互联网云服务提供者只需要增加几行代码,就可以与智能合约实现交互。跨链访问中间件,可以通过统一的API,在可视化界面实现部署智能合约。这也形成了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封装和认知折叠。

以下名词解释来自于丝链CTO吴萌野

跨链访问中间件

跨链访问中间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部分是Dapps和Blockchain之间的跨链通用访问API,实现使用一套API代码,就可以对现在绝大部分区块链基础设置的访问;第二部分是Blockchain之间的跨链价值传输协议,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数字资产转移,价值互通。

链外协作层

我们认为链上智能合约应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DataContract,涉及到内部数据调用,例如转账,相当于数据层;第二层是BusinessProcess,相当于控制层,判断事实、并执行命令。

“中国金融科技创客大赛”(杭州站):14个参赛项目 一半做区块链:\t\t\t\t \t\t\t\t近日,由杭州市金融办主办,浙大金融研究院、浙大AIF(江干)产研中心等承办的“中国金融科技创客大赛(杭州站)”在杭州举行,参赛的14个项目,有7个是基于区块链的应用项目,涉及到金融衍生品、电子合同、支付交易、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2018/3/12]

智能合约编辑器

所谓合约编辑器,就是用可视化的界面,让业务人员通过拖拽定义一个业务流程和商业规则,保存之后,就自动编译成链上智能合约。

现在有哪些角色都需要中间件?

以上,我们先对于中间件的需求做了解释,而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继续延伸讨论,哪些行业角色需要在中间件形态上完善其产品?

首先,公链是毋容置疑的,即使公链的功能不同,但其网络输出的能力一致,区别就在于不同能力的组合对于场景业务的偏向,例如追求高并发的公链一定在高并发低延迟的业务开发中占据优势。可以推论,以公链为例的开放生态都需要中间件的帮助。

那我们可以延伸的角色就可以在区块链的整个供应链体系里对号入座。

在区块链的生态里,自治社区的模式已深入人心,所以每一个项目都是在以开源社区的形式运作的,而在每个开源生态里,一定会将底层的能力封装起来,而可以轻松让所有人获取到基础组件的能力,这就代表了,区块链可以输出非定制化的需求。

整个产业链中,可以输出能力的行业角色众多,在每一个具备业务能力或技术能力的产品周围,都会形成以产品功能为核心的开源生态。因此,除公链外,交易所、钱包、安全检测机构、矿机、存储工具、状态通道、监管工具等,都可以在中间件部分充分思考,作出产品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中间件是从技术大后端跨越到前端的一大步

时隔ICO热潮超过了20个月,但外界对于区块链技术以及加密货币的生态知之甚少,这佐证了技术的应用并非是要都让每个用户了解,这是一个表象和内里的理解。

我们了解的区块链技术,就是加密货币以及区块链行业的大后端,这里面有很多的技术知识,代码、语言,密码学等,而让普罗大众看到的,是区块链在二级市场、在社会学等角度的表现。

而要命的是,因为加密货币的生态限制,区块链项目必要的要利用通证完成社区的治理,生态的扩展。但在这样的概念中可以看到,规则已经将普罗大众和项目方、从业者的关注点,引入例如大后端和大前端。即底层技术和二级市场。

因此,形成了,在一个开放生态中,生态太宏观,着眼前端二级市场的变化并不是生态增长的模式,因为加密货币的创造者,不能直面C端用户,通证并非产品,而是治理工具。直接面对C端的行动,让项目太过早的、过于夸张的做声势。

而着力开发的后端技术却也因认知差异无法直接面对C端,这一个认知教育的过程过于漫长,效率也极低,同时开源社区没有盈利模式的情况下,认知教育是一件极耗成本的行动。

总结来看,开源社区,就是不是一个C端生意,用2C的方式做B端产品的增长,总会有种假中空的危机感。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就在于公链收编技术开发者,组建中间件服务团队。像传统云服务商,技术服务商一样去做好业务供应链的核心,B端需求者。因为公链等项目方要认清公链的产品能为什么样的人提供服务,而不是做了一个钱包就说自己可以落地了,这只是造势营销的方式,并不是B端业务的扩展方式。

企业的中台和发展的中观

说了很多技术的理解,和对场景的解释。笔者认为,关于项目运作的思考,目前仍旧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高指的是不能直接完成加密货币自治生态的高义,而低则是连一个项目推进工作的逻辑都没搞清楚。

这在企业发展管理的过程中找到了解释答案。

对于今天庞大的互联网江湖,不谈去中心化的角度上看,我们使用同一个互联网产品,是达成了一部分的共识,一同在一家公司中任职也是在分工分布式协作完成一项共识。

而在这些庞大的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中,其公链管理的中台,是公司中的人和业务的双向管理工具。其流程是人是完成业务的基础,而业务是人工作的表象。在人和业务间架设中台,会形成人和业务的双向协调。而不同的人也就是代表不同职能的节点,中台反向对于人的管理,也是自治中重要的一项。

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更加需要的是如今的项目团队要思考项目发展的中观。在无法构建中台时,要着力做的是对项目发展有理解,有预知。

在二级市场和底层技术各站前端和后端,宏观和微观两极后,中观的出现,在于如何分配能力,如何控场,如何正确的把生态结构搭建起来。

前文说到,区块链项目确实不是一个C端生意,在生态的组织架构中也可以佐证。所谓加入一个加密货币社区,严格来讲并非持币就已加入,持币者是用户,而这些用户的进入是持币带来的引入,其核心需求是币,并非产品功能。

因此,无论持币者多少,也并非直接可以生产生态资源的用户。与用户密切联系的,其实是应用开发方,并且是具备明确的盈利模式和增长能力的开发方。很明显,这并非公链本身可以普遍做到的,公链或者开源项目本身,能提供的产品,只有技术输出能力,这是项目方最该认识到的。

企业的中观,要落实在如何将可提供的产品发展到更多的用户,即开发者,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即开发简易性,低成本,激励支持等。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间,无数被拥护的公链,在二级市场遭遇了滑铁卢,不得不说,行情的宏观已经影响了项目方的认知,对公链能力的误解,对市场的误判,还有对于产品层面的落后开发,都已经让区块链行业提不起气,无法继续深入发展了。

而区块链的性质是无法改变的,产品的属性使然,想要增长的方式只有不断的聚集开发者,打开B端的服务之路,而在这个过程中,中间件是一个做标准化的工具,也是增长必然要实现的工具,这个工具,将会成为公链增长和公链应用落地的核心竞争力。当所有的公链都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也会发现,公链的能力都一样,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公链,而只有可以顺利将中间件业务做好的公链才能存活下来,才能在若干年后实现加密货币信仰的自治生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0ms0-4:33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