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的背面:如何监管?_LIB:libra币现在的价格

在7月8日举办的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启动仪式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透露,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目前央行正在组织市场机构从事相应工作。

而会上,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则提示,Facebook推出新型加密货币对我国数字金融领域是一个重要警醒,要警惕我们被“弯道超车”。

在今年2月召开的2019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会议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加强虚拟货币监测处置。

Libra是Facebook宣布推出的加密数字货币项目,据其白皮书介绍,目的是建立一套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Libra尚未落地,就被暂时搁置,原因是面临美监管层层阻力。7月30日,美参议院再次举办“数字货币监管”听证会,议员和从业者针对数据安全等问题并未达成明显共识。在最新的公司季度财报中,Facebook提醒投资人由于很多因素导致他们可能无法在2020年如期推出Libra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将会给目前的金融体系带来什么影响?是否会威胁到微信、支付宝业务?监管部门怎么完善金融科技监管的制度框架?围绕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互金行业权威人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

如何看待央行推动数字货币研发?

监管应该在有效预警、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支持鼓励创新

新京报:央行表示要推动数字货币研发,你怎么看?

互金行业权威人士:数字货币能使交易活动更加高效,而且成本更低,能见度更高。若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可以给数字货币市场带来很大信心。

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央行政策利率对中长期信贷利率的传导,增强央行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控制力。另一方面,数字货币和法币的货币政策可以不同,如法币涉及零利率下限,可以有非常少但必须是正的利息,但数字货币可以有负利率,打破零利率下限约束,释放货币政策空间,这样对经济刺激作用会更大。

黄震:央行要发行数字货币的想法,在周小川任人民银行行长时,就已经部署了,并且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具备了基本条件。但数字货币用什么技术支持,以及定位是什么,还没有定下来。金融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要时间,难度也很大。央行肯定要支持可以掌控的机构来参与,民营企业可能很难参与。

我的建议是,监管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消灭创新,应该在防控风险或者说监测,以及有效的预警、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来支持鼓励创新,这才是我们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正确道路,正确做法。最近这几年以防风险为由,我们出台了一些政策,可能是伤害了创新。希望通过Libra发行的计划,让我们的监管,我们的政策有所反思,有所调整,有所优化。

陈文:央行的数字货币应该可以算是基础货币的补充。但是像以前央行发行基础货币,要最终投放到市场,实际上是必须通过银行做渠道商,银行微观主体做一个渠道,但是像数字货币的发行,可以直接面向普通老百姓和非营企业,少了传导环节。

武长海:目前讨论法定数字货币为时尚早。我们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总是一惊一乍的,为何?因为我们没有从战略上真正深入研究数字货币化的一系列问题。

互联网巨头发币会不会冲击现有货币?

绕不开监管,现阶段不可能代替法定货币

新京报:Libra落地后会不会对法定数字货币有冲击?马库斯在听证会上一直强调其竞争对手不是法币,而是支付宝、微信。

互金行业权威人士:首先,Libra的出现将会深刻改变国际货币体系,调整世界金融格局,加剧货币竞争。一旦Libra广泛使用,那么将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Libra实际上对现有的货币制度形成了挑战,尤其是对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形成了挑战。

同时,监管难度大,Libra提出要帮助10多亿没有银行账户的人进入全球金融体系。由于加密货币仍处于监管灰色地带,且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极易被犯罪分子利用等。近年来,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是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但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多维度的解决方案。数据拥有者需要在使用便捷与牺牲隐私之间找到平衡,数据使用者在获得用户数据后更应在提供服务之余,对数据的过度使用保持节制。

从根本上来说,Libra仍然只是一种在特定网络社区或商圈内使用的专用代币,既然是代币,那么它与法定数字货币并存的可能性并不太乐观。不管虚拟货币会不会形成与法币并存的格局,只要它以货币的姿态出现,与法定货币形成替代关系,就始终绕不开监管问题。

Libra的目标之一就是,以最低成本为游离在银行系统外的10亿人提供在线商业和金融服务。这无疑增大了监管难度,势必在推广过程中引来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更为严密和严厉的监管。至少在目前的条件下,一种不受各国政府监管的“全球货币”是不太可能在全球各国通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5G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生态”大势所趋,未来数字货币或将是现实的必然选择。也许在未来,真的会形成法定数字货币和少数数字稳定币并存的格局。

黄震:Libra发行绕不过主权国家的坎。基于世界性的数字化潮流,可能需要一种世界性的数字货币。主权国家现在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应对。Libra发行,对主权国家的数字货币构成了冲击,所以它不仅是针对像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这种支付机构,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一种金融基础设施,那就不仅是发币或者支付功能,还包括清算、结算等这一系列功能。

特朗普在推特上充满火爆色彩的言辞,确实对Libra的发币有非常大的冲击影响。因为当前各主权国家的政府、国会、货币当局,是基于整个国家的信用而发行的法币,从而产生巨大的财政金融效应。整个国家经济运行,如果离开了法币,就无法想象,尤其是美元。如果Libra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新的替代性货币,可能确实像美国国会议员说的,会冲击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美元的地位,也就会冲击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影响到美国在全球经济链条中目前处在顶端的地位。

目前,超大型科技企业的不断扩张而形成的垄断,已经出现了。美国目前还是基于已有的法制提出要求,比如特朗普要求Libra发行,要申请银行牌照,想经营支付有关业务,就要得到监管的许可。这也就是目前其发币计划暂时难以推进的原因。比如中国所有的金融业务都需要纳入监管,并且必须实施牌照管理。

陈文:Libra直接触及的是个人和企业部门,在跨境支付结算领域具有比较大优势。美国的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是远远不如中国的。在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非常方便时,Libra在中国作为支付结算工具的发展空间并不大。

像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也都有相当规模的用户数,如果这些全球的互联网巨头都发行自己的虚拟数字货币,就会替代法币的应用场景。比如,阿里发行了数字货币,肯定优先让淘宝、支付宝的用户去使用。这意味着,如果对巨头发行加密数字货币不加限制,也有可能就会形成主流国家、价值比较稳定的法币和这类加密数字货币共存的状况。在一些通货膨胀特别严重的国家,老百姓不愿意去用法币,但是因为美元的兑换被管制住了,就可能会去使用像Libra这种加密数字货币。如果当地政府没有好的手段管制,有可能有法币会被冲击掉。

武长海:互联网公司发行虚拟货币,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在现有国家治理模式下,都不可能冲击或者代替法定货币。

加密数字货币尤其是Libra为代表的稳定币不能也不可以代替法定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是纸币的替身,是由央行发行的,一般的加密数字货币本身不具有货币功能,政府不可能把货币发行权拱手让给一家企业,这个想法在长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下,企业发行的虚拟货币会在局部代替货币的功能,这是人类不能阻止的发展规律,在现阶段讨论加密数字货币代替法定货币是不现实的。

如何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可以运用“监管沙盒”,避免一刀切

新京报:Libra出现后,监管部门怎么完善金融科技监管的制度框架?

互金行业权威人士:监管部门可以实行“开明监管”,避免一刀切。立法者、监管者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磋商,相互试探,相互博弈,测试边界,为新的技术开拓市场空间和法律空间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促使监管者逐步调适监管政策,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可以运用“监管沙盒”这一概念。“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在此安全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不用在相关活动碰到问题时立即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监管者在保护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创新方案积极主动地由想法变成现实,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

黄震:现在可能是要进行一个分层的治理,目前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还是有难度的,但是基于主权国家它的跨国的合作,以及国际组织的协调,对于这种数据治理的标准、规则指引现在正在探索。

第二就是基于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去挖掘、分析、开发等,需要用产业引导的方式。因为目前来说,大家都意识到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它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数字产业的发展不是仅仅靠有关个人数据信息、有关保护的一些规定就能实现,可能还要产业引导、产业规划等等,这些更有利于帮助它的发展。同时对于产业可能带来的垄断或者竞争,这些方面的问题要提前进行一个预判。

武长海:金融科技是金融创新的辅助手段,因此金融科技不可能代替金融,Libra能否归结为金融科技的判断标准是它能否是为金融服务的,为金融创新服务的,这个金融一定是国家法定意义上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我们已经吃到教训,把金融科技和金融混为一谈,结果导致金融风险和财富非法分配和转移,脱离实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陈文:一般在科技创新领域,讲的是颠覆性创新,也就是跟以前的价值尺度是不一样的,大部分创新者都死掉,只有少数活下来,比如团购网站创业经历了千团大战后仅剩美团、大众点评两家,但这不适合金融创新,社会危害太强,金融创新必然要监管。

现在金融科技是大的业态,有一些初步的细分,但是还不是很清晰。同时,围绕金融科技创新这一块,哪些模块是可以放给市场的,哪些可以引入一些相对可以把控的、经过审核的主体来进行创新,哪些是该由政府主导,我觉得应该是要去做一个区分的。

我国金融科技如何面对挑战?

正视数字货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建立合理的风险规避机制

新京报:Libra若成功落地,会不会对我国目前的优势地位形成弯道超车?下一步,我国的金融科技应怎么去应对一系列的挑战?

互金行业权威人士:在Libra出现以及加密数字货币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主动参与到这场数字经济新竞赛当中,应进一步放开对加密数字货币的学术和技术讨论,迅速提升中国相关产业人士对数字经济竞争的认识水平。增强危机感,正视数字货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建立合理的风险规避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企业进行尝试。

黄震:目前中国的区块链企业的技术应该说在全球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一个是专利申请数和技术世界领先,同时,区块链落地项目很多,比如说基于票据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等,现在中国的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和制度的落后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Libra发行以后,马化腾有段话是讲得非常精辟的,这种发币技术早就有了,关键看监管。我们国家最近处在一个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的阶段,对互联网企业参与金融,尤其是发币的计划,是采取了高压式的强监管、严监管。目前政府叫停了我国境内所谓以区块的名义来进行发币的这些架构、项目、活动等等。

可能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者的用户加起来,都没有Facebook的用户多,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支付宝、微信应用的中心化技术,Facebook采用新的分布式加密账本技术,会使支付的速度大大加快,成本降低,中国支付企业现有的优势可能会全部被扫荡一空。

陈文:我觉得不用焦虑。跟芯片等领域不同,Libra发行本身不是技术上重大的突破,技术门槛不高,如果中国监管机构允许,阿里、腾讯绝对发得更快,技术绝对不会落后,用户群也不少。而且,Libra发行对国内的影响会比较弱,第一,在国内客群不够;第二,国内支付领域的支付宝微信做得非常好,Libra的使用场景不多。

武长海:还是那句话,金融科技是为一国金融服务的。Libra不是金融科技,如果是它也一定是为美国金融或者美国服务的。Libra本身和法定数字货币没有任何关联性。法定的数字货币发行是数字经济下的一种大趋势,各国央行都在考虑,目前要发行数字化人民币,面临以下三大挑战:一是技术问题,二是人民币资本项下不能自由流动,三是利用数字货币进行违法犯罪等。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31ms0-3:57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