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海淀区首次利用区块链技术打破信息壁垒_tether:Dether

  核心阅读

  中办国办去年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打破信息孤岛,统一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种类、标准、范围、流程,加快推进部门政务信息联通共用。

  近年来,北京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打通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两个领域,推进信息共享,加快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6月1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不动产交易大厅,王颖女士拿到新房本后,她在旁边供电公司的用电过户窗口,用了不到一分钟就办理完成了用电过户申请。“以前办理房子过户之后还要办理用电过户,需要约卖房子的人,再跑一趟供电公司,现在一次办完真是太方便了!”王颖由衷地赞叹。

  从4月中旬起,北京市海淀区率先推出“不动产登记用电过户”同步办理的新举措,让市民和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时,可以一并办理用电过户,省时又省力。

人民日报:虚拟人是企业重要的数字资产,2030年规模将达2700亿元:金色财经报道,人民日报第5版今日刊文《推动虚拟人产业健康规范发展》,文章指出,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技术,虚拟人产业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技术创新和监管护航的双轮驱动。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作为企业重要的数字资产,生成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的虚拟人,不仅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释放生产力,还能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和应用场景,孵化千行千面的数字员工,从而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相关机构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虚拟人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2023/7/3 22:14:26]

  海淀区的探索,正是北京市大力推动“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方式便利化、智能化的一个缩影。按照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到2019年底,北京90%以上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到2020年底,100%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为突破口,构建移动支付国际清算网络:8月30日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刊文《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文章指出,中国有可能凭借“一带一路”倡议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正在测试中的“数字人民币”近期也有望正式亮相。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中长期战略,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市场演进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未来,要更好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以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为突破口,构建移动支付国际清算网络。[2021/8/30 22:45:53]

  过去担心信息滥用导致不共享,形成“数据孤岛”影响办事效率

  在办理房屋过户的同时,把用电过户也一起办了,听起来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以前为什么实现不了呢?

人民日报海外版:拟将ICO纳入监管范畴: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目前ICO募资火热,台部门倾向将其纳入监管。台“法务部长”邱太三近期表示,已邀集“金管会”“内政部”“央行”“警政署”“调查局”等单位协商,为强化防制工作,研议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纳入管理,预计在今年11月APG召开前完成相关工作。[2018/6/19]

  原来,长期以来,由于担心数据共享会导致公民信息被外泄滥用,以及数据信息在批量传输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不仅政府部门的数据很难与公共部门共享,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也存在挑战,“数据孤岛”难以打通。“公共数据采集、汇聚、共享、开放等各环节所涉及的安全主体责任不清晰,在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依据,成为各部门不共享、不开放的理由。”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

人民日报:企业家应利用区块链等技术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人民日报》今日发表文章说,新时代的企业家不应仅仅在追求商业价值、创造社会财富中体现自身价值,还应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更好体现自身价值。这是由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决定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和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方兴未艾。这些新技术、新业态可以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更多的手段和便利。[2018/4/3]

  目前,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已有一些地区实现了办理二手房交易与用电过户一起办理,但实际上很多地区都是将不动产部门和电力部门进行简单的物理集中,因为后台并没有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多份材料仍然需要在后台经过不同部门流转,难以真正实现“一网通办”。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董文勇认为,在推进公共数据共享的过程中,既有部分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共享”,也有客观上因数据标准不统一等导致的“不能共享”。“必须深入推进机制创新和技术进步,使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化、智能化。”

人民日报发文称赞佛山禅城率先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大数据便民服务“升级版”:中国政府网今日转发《人民日报》文章称赞广东佛山禅城运用大数据改变政府管理服务。2017年,禅城陆续推出39项“零跑腿”服务项目,率先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大数据便民服务“升级版”。从“一门式”到云平台,再到区块链,禅城围绕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绘制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蓝图。[2018/3/13]

  作为北京市技术创新高地,海淀区尝试以新技术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过研究,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选定了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不动产登记与用电过户作为突破口,以二手房交易为办事主题,尝试实现不动产登记和用电过户服务的联动办理。

  区块链技术加快“一网通办”进程,带来更多“一签即成”高效服务

  区块链作为一种安全性高、可促进信息共享互认的新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金融、保险、电子存证等领域,发挥了数据高效共享、安全传输以及信用支撑的作用。

  海淀区决定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一网通办”建设,加快“一网通办”的进程。“海淀区推动不动产登记与用电过户一并办理过程中,其核心就在于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政府部门与电力部门信息共享的问题。”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蒋博介绍,通过信息共享,打通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两个领域,让办事群众“只需跑一次”。这种把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联动办理的做法在北京尚属首例。

  负责提供区块链服务技术的中海思源副总经理王惠平介绍,区块链技术拥有的高强度保护隐私、防篡改特性,有助于确保公民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可针对实际业务需求,精准调用足以支撑审批的数据。

  记者了解到,此次海淀区应用区块链技术,只提供单笔交易信息,购房者在经过人脸识别后,将市民的房产信息共享给电力部门。“‘政企联动、一站办理’举措推出之后,用电过户与不动产过户同时办理,客户无须提供重复资料,只需在用电过户窗口进行签字确认,即可成功办理用电过户,体验‘一签即成’的高效服务。”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经理齐小伟介绍。

  国网北京海淀供电公司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群众去专门的供电公司办理用电过户业务需要携带4—6种证件,办理工作时长为5个工作日。“区块链技术打通了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之间存在的数据壁垒,完成用电过户业务不超过5分钟。”

  将建市、区两级大数据管理平台,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开放

  今年4月19日至5月17日,北京市面向社会征集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共有240家单位申报了321个应用项目,海淀区块链不动产交易、通州“城市大脑·生态环境”平台等一批项目脱颖而出。

  “目前北京大数据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北京市经信局大数据应用与产业处处长唐建国介绍。实际上,北京近年来一直在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2006年建成全国首个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2012年在全国率先开通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2015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政务云建设……越来越多的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效率越来越高。

  2018年,在北京开办企业需要5天,到今年2月需要2—3天,而到4月,最快只需1天就能全办好。申请人通过“e窗通”市级企业开办网上服务平台就能全程办理。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秦世杰介绍,该平台通过整合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网站的网上办事系统,解决了目前企业开办流程中存在的申请人需要多点登录和申报,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不及时和串联审批耗时过长等突出问题。此外,在数据调用上实现跨部门信息应用,调用的人口信息、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以及多部门的信用黑名单信息,在身份核验、信用惩戒上实现有效应用。

  目前,北京市正进一步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开放,《北京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提出,北京将建设市、区两级大数据管理平台,目前已有11.5亿条数据在市级大数据管理平台汇聚。“通过数据共享,最终实现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推动政务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潘锋表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0ms0-4:51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