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穷爸爸,富爸爸》,以及这本书衍生出来的许多财商类书籍,比如那个著名的“管道的故事”:
“这是两个年轻人一起在小镇挑水挣钱谋生的故事。不同的是,一个人在挑水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修建一个从水源到镇上的管道,总共花来十几年的功夫完成。而当他年龄大了,坐家里可以不用再挑水就可以挣钱了,因为管道源源不断地生钱。虽然辛苦,但是他享受到了管道带给他的源源不断的收益,而那个只知道挑水的人老了之后,也就没有了收入”。
其实绝大部分的投资理财类书籍其实都在讲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开源节流”才能致富。
不过我也挺佩服很多人能写满一整本书的废话,还能出版。
而且还有人买。
其实理财类书籍的出发点是好的,讲的道理也是对的,理财最关键的很多人以为是投资的方向和方式,其实不然,重要的是你的“本金”来源。
而对很多人来说,投资的资金来源只能从消费上省出来,也就是很时髦的一个词“延迟享受”。
但是这又是废话,因为他要人们克服掉人类身上最大的缺点--欲望。
正如我们都知道烧烤啤酒伤身体一样,我们都知道,我们就是做不到。
包括我自己。
时至今日,我依然在“延迟享受”的路上努力着,但是还是经常克制不住自己。
每次冲动消费完之后都挺后悔,如果这个钱拿来多买点比特币多好?
消费主义在这个时代特别泛滥,有钱消费,没钱借钱也要消费居然不会受到指责反而会受到鼓励,而鼓励延迟享受和为了未来更多的资产过上清道夫的生活的建议,会被一句话反驳:
“那活着有什么意思?”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曾经也这么想过,也不知道怎么反驳这句话。
后来我在寝室熄灯之后跟我舍友提起这件事,我舍友不以为然地回了一句:
“你觉着现在活着挺有意思?”
我恍然大悟,从那以后我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我发现对我来说,赚钱比花钱“更有意思”。
看着资产增值会比买个想要的消费品给我更大的满足感,同样,买多一个比特币能比买个几万块钱的消费品给我更大的满足感。
我其实挺反对每次说到投资的时候,一些踩中了特殊的历史机遇或者撞上了某个好运致富的人,夸夸其谈你要怎么怎么投资,你要怎么怎么冒险,你要怎么这么样...
其实投资是一件特简单的事,就是你把现在的多余享受节省下来,通过一些正常的投资去换取资产的增值。
就这样而已,投资不是很有钱的人才能做的,或者有钱的人就一定做得好的,这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而已。
我之前的微博有发过这么一段:
“其实富人除开有特别的机遇造化之外,更多的是靠放弃享受而把财富投入再生产。比如90年代,买彩电、冰箱、三大件的钱,拿来做生意、买股票、买房子,当时一个彩电一套房,不夸张的。比如千禧年,买桑塔纳、买空调、买摩托车的钱,拿来买股票买房子,那时候空调摩托车都是上万的好东西。那时候咬咬牙把积蓄花了,“善待这么努力工作的自己”,其实就是在坑未来的自己。这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儿,就是平时扣扣搜搜的邻居老李,发现啥也不舍得买,攒钱就买点房子之类的,后半辈子过得特别舒服,儿子也好娶媳妇。我说的是特别普通,没有机遇,没有背景,没有很大能力的普通人,也有机会千万资产。”
你回头想想,是不是这样?每一代人都有属于那一代人的“造化”,你不可能所有投资都不挣钱,自然也不可能所有投资都挣钱。但是如果你的钱是本来拿来“享受”的钱的话,拿这个钱去换一个可能的投资回报,也不错吧?
所以我为什么以前在讲课的时候,或是在做线上线下分享的时候,我都喜欢把“买比特币”这件事和“延迟享受”放在一起来讲。我一般是这么讲的,你觉得有道理的话以后你也可以这么“安利”别人买比特币:
我们假设比特币是六万块钱,那六万块钱大致等同于一个什么样的享受呢?每个人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对中产来说可能就是一次海外旅游,对有钱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两根高尔夫球杆,对工薪阶层来说可能就是过年要备的中华和茅台还有红包,都不一样的。
请注意:能不能“投资比特币”,一概而论没用。你要当成是一种投资的话,它没法给你固定的投资回报,而对抱着很快就能赚钱的想法的人,比特币不会带他到天堂,而会带他到深渊。
所以投资比特币的钱一定是你“延迟享受”的钱,不管这是多少。比如你想换新车,缓个两三年基本等于省了几万块钱,而这个钱你能买两个比特币,放着。
如果比特币归零了,你就安慰自己说买到了漏油的新车,4S店还不给你退钱就完事儿了。
但是如果比特币成了呢?
事实上,当你是用“延迟享受”省下来的钱,来买比特币的话你的心态会很好,一方面你克服了自己的物欲,另一方面你买了未来的希望。
有道理吗?把你即将到来的假期出门看人山和人海的花费省下来,说不定又是0.21个比特币,多好。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