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时代的5大风险

为什么人类一直想要创造元宇宙?

数千年前,柏拉图曾经对游戏与神的关系缘起做过解释。他认为,神之所以创造人类,是因为这件事情可以娱神,人类在游戏的过程中,给神带来了欢乐。

无论创造某个元宇宙时创造者最初的目的是什么,身在其中的人寻求的是游戏性与娱乐性。

只要爱玩的天性一直是人类的核心特征,未来各种各样的元宇宙就会层出不穷,这个领域就会继续扩大。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元宇宙中,也就是网络空间中解决问题,在真实世界中抵御问题的能力反而被削弱了。

有人想象过这样的世界,人类全部通过脑机接口生活在元宇宙中,由现实世界中的仿生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自动为我们提供所需的营养。

乍一听,这似乎是一种摆脱身体束缚,深度投身于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然而选择这样的生活就意味着放弃了到真实世界中探索未来与挑战自我的可能。

韩国元宇宙项目核心学者,三星、LG、“现代”汽车等企业元宇宙项目专家金相允博士在新书《元宇宙时代》中,为我们解析了元宇宙时代的风险与挑战。

风险一:抵御问题的能力不断降低

元宇宙与现实世界在奖励机制上有很大的差别。

哈佛大学的桑斯坦教授做过一个有关奖励机制的实验,参与实验的人在给定的任务下对应三种不同的奖励机制。

第一种情况,参与实验的人成功完成任务后,会获得报酬;

第二种情况,参与实验的人会先获得报酬再领任务,但如果任务失败,会收回全部报酬;

第三种情况,参与实验的人无论是否成功完成任务,均不会获得任何报酬。

你觉得哪种情况下,实验参与者的满意度最高,表现最好呢?

结果显示,第一种情况下参与者的表现最好,第二种情况下表现最差。有意思的是,在第三种情形下,尽管参与者不会获得任何报酬,但人们表现出的结果竟然要好于第二种情形。这个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人类对于失去某种东西的感受有多么强烈。

在上述实验中,你觉得哪种情形更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最常遇到的处境?

想一想现实世界中的交通规则。我们不会因为遵守交通规则得到特别的奖励,但如果闯了红灯就会被开罚单,这有点儿像上述实验中的第二种情形。

人类的大脑对于奖励与惩罚的反应是不同的。当我们得到奖励时,大脑伏隔核中的奖励区域会被激活,我们就会感受到愉悦;当我们受到惩罚时,脑岛中的痛苦感知区域会被激活,我们便感受到苦恼。

在实验中设定同等力度的奖励与惩罚时,比如设定奖金与罚金均为10万元,人类对惩罚的反应强烈程度几乎是对奖励的两倍。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从你这里偷走10万元,但不久之后又有人白送给你10万元,感受并不是“0元”,而更像是少了10万元。

大多数元宇宙的体系设计并不是围绕“减法”逻辑而来的,比如设置罚款、惩罚或批评,而是围绕“加法”进行的,例如钱款奖励、等级提升以及成就祝福等。这就是我们如此享受元宇宙的原因。

我们应该把现实世界中的减法逻辑变成加法逻辑,还是应该调整元宇宙的设计理念,把它向现实世界中的减法逻辑靠近?

我们不能简单地苛责人们逃进元宇宙去寻求正面激励的甜头,因为现实世界中的剥夺感与失去感不可谓不多。在一个更注重正向激励的元宇宙中,人们想去做的反而是拥抱更大的挑战。相比减法逻辑,处在加法环境下的人更愿意去探索、交流和成就自己。

当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落败于某事时,随之而来的失去感常常让我们深陷绝望。搞砸运营中的项目,或是拿到不尽如人意的成绩,我们面对的很可能是泡汤的奖金和父母的批评。然而在元宇宙中,如果我们失败了,并不会失去什么,相反,我们会被鼓励再做尝试。

火币于佳宁:区块链已开启Web5.0价值互联网时代: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表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层技术迎来飞跃提升,联盟链、分布式存储、公链、行业链、政务链、监管链全面开花。产业区块链、链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在供应链金融、商品溯源、版权保护、电子证据、数据资源共享等领域,区块链实现了重大变革。区块链已经开启了Web5.0价值互联网时代,过去上网,现在上云,未来上链,都是新业态新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并将在“双循环”时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证券日报)[2020/10/24]

在这样的环境下,失败的体验反而成了我们越挫越勇的动力。这就是所谓的挫折效应。现实世界和元宇宙都应该能够通过挫折效应激励我们去不断挑战自我。

风险二:对不确定性奖励的痴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心理学家B.F.斯金纳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什么样的奖励机制更能满足人的欲望。具体来说,是关于奖励的随机性与确定性的两种实验。

比如我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个帖子,一种情况是我在一小时内会收到10条回复提示,另一种情况是我不知道一小时内会收到多少回复。哪种情况会更令我激动呢?

答案是后者。不确定的奖励更容易令我们欲罢不能。

同样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相比能够保证2%固定收益的储蓄账户,股票虽然有可能让我们血本无归,但是对我们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事实证明,许多成瘾的人经常表现出的一大心理问题就是对不确定性奖励的痴迷。

我们发帖后会期待什么?是朋友的评论或点赞。

假设你更新了一条状态之后就去开会了,半小时后发现手机中出现20条消息提示。如果通常情况下你只能收获10条评论或点赞,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到20条消息便超出了你的想象,这时你会非常好奇到底是谁给了什么样的回应。

元宇宙通过类似斯金纳实验中的随机性奖励机制,挑动着人们的神经。

我们从元宇宙中获得反馈的速度比在现实世界中快得多。如果你得到升职,把这条消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祝贺会迅速纷至沓来,远比在线下告知家人与同事之后收获祝贺的速度快。

就这样,元宇宙又一次触发了我们自身的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赞美与认可的迫切渴望。

在元宇宙中,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系统的交流,都是基于响应的及时性与奖励的不确定性进行设计的。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之后,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为什么这次评论来得这么慢?以前反响比这个好多了,这次就这样了吗?”

与真实世界中的交流相比,我们对元宇宙中的交流怀有更大的期待,可随之而来的自然包括更大的失望与焦灼。

在前面所说的例子中,如果你在开会时就迫不及待地想提前查看收到的20条消息,那么可以说元宇宙已经在消耗你的精力了。

风险三:数据化一切

《三国志》游戏中的人物均是书中能征善战的历史英雄人物,每个英雄人物都带有各自的属性数据,可以对他们的指挥能力、战斗技能、智谋水平、谋略以及领袖魅力按100分为满分进行排名。

如果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真的需要在头顶或胸前戴一个显示屏,把我们的能力水平全部用数字量化表示并显示出来,会是什么景象?

如果上班族佩戴的显示屏把他们的业务规划能力、文件编写能力、领导决策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据标示出来,又会是什么景象?

在元宇宙中,所有事物都通过数字来表示与管理。

当我们在元宇宙中碰到其他玩家或NPC时,查看他们的数据似乎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了解对方的方式,但如果想到自己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一些数字,恐怕我们也会觉得很不受用。

在职场中,用工作评估与绩效表中的数据来衡量我们已经令人非常不适了,如果现实世界中需要把这些数据戴在头上示人,想一想都会让人不寒而栗。

试想有一个像韩剧《天空之城》或《夫妻的世界》一样的元宇宙,你希望剧中角色的头上显示哪些能力数据?成就,社会地位,爱的能力,还是可信程度?这些数据类别会严重影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能力。

当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成就值与地位值时,就会忽略这个人的其他特点。一旦我们开始用数据衡量每种能力,就很容易仅凭细微的数据差别过早地对人盖棺论定。

尽管元宇宙中许多事物通过数字化的呈现有效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但它同时会导致交流中出现以偏概全、浅尝辄止的遗憾,最终我们还是会为其所累。

风险四:拥有的一切都不属于你

从本质上来说,元宇宙中产生的大部分信息与人们所拥有的资产都是以数字格式进行储存的。

这些数据归谁所有呢?每一个元宇宙都归某个具体的公司所有,不过我们在这些元宇宙中的活动所产生的数据是否属于我们呢?

答案很简单,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元宇宙中生成的数据通常都不属于我们自己。

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人们通过文字或照片的形式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思想感悟上传到社交媒体中。一旦这些信息上传到社交媒体,它们就归运营社交媒体平台的这家公司所有。

你可能会问:这是我写的内容,是我拍的照片,为什么归这家公司?

我们在注册社交媒体平台时点击确认同意的条款中包括这样的条件,即平台运营方有权使用或重复使用用户上传的文字与图片信息。

我可以删除或修改我上传的内容与图片,但我拥有的权限也仅限于此。

即使我把文字与图片信息删掉,平台依然有权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它们。更有甚者,就算我删掉账户,平台依然保留着我在此之前上传的文字与图片信息。

如果我离开人世了呢?情况依然不会有什么变化。许多国家允许已故用户的家人访问他们的数字账户,也就是说家人可以删掉其中的内容。然而,要想删掉所有数据非常难,特别是那些已经被平台运营方备份或分享过的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的例子来分析虚拟世界元宇宙中的所有权问题。

我们在游戏中收集物品,花时间让自己的人物在游戏中成长。我们在游戏中获得的各种物品,比如各种剑、、铠甲、装备等,它们的所有权归谁?

根据许多地方的现行法律,我们在游戏中所使用的物品,其法定所有权并不归我们,而是归游戏公司。更严谨一点儿来说,这些物品甚至也不属于游戏公司。

由于游戏中的物品并非实物商品,游戏公司拥有的其实是它们的版权。玩家支付的费用,只是购买了这些物品的使用权。这一点在我们注册游戏的时候,已经由游戏公司在冗长的注册条款中声明过了。

比如,某家游戏公司的条款是这样的:“关于我司提供的游戏服务,我司仅按照我司规定的使用条件授权用户对游戏、角色、游戏物品以及积分点数进行使用。用户不允许与任何第三方擅自处置游戏中的物品,包括对价转让、售卖或抵押。”

总而言之,我在游戏中拥有的物品,在法律意义上并不能被认定为我的私人财产。

风险五:“封号”不等于“死亡”

一个元宇宙实质上就是一个世界。正如现实世界有律法,每个元宇宙也有其自身的规则,需要身处其中的人来遵守。然而,如同现实世界中有不守法的人一样,元宇宙中也存在法外之徒。

在大多数元宇宙中,对用户最严厉的处罚就是永久封号。

所谓“封”,原是禁止做某事之意,在元宇宙中,“封禁”这种处罚意味着用户的账号被删除,再不允许该用户回到这个元宇宙中。

从用户个体的角度来说,封号意味着自己被永久驱逐出某个元宇宙,几乎等同于元宇宙给他判了“死刑”。

不过,这种“死刑”与现实世界中因犯罪而被判罚的死刑不同。只要在元宇宙中注册时不要求用户提交护照或身份证号等唯一的身份识别信息,人们就有可能以伪装身份回到元宇宙。

简单来说,在只需要用户邮箱或电话号码就可以进行注册登录的元宇宙中,被封号的用户可以利用其他信息重新注册。

当然,新账号不会与从前的账号有任何关联,但用户完全可以以新的身份在元宇宙中逍遥。

由于捏造一个新身份太容易了,许多用户对于在元宇宙中破坏规矩并不会有所忌惮。就算账号被封,只需再建一个新号就可以继续从前的勾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元宇宙会追踪封号用户所用的硬件设备,并禁止该设备访问这些元宇宙。假如某个运行代理机器人程序的电脑或上传过秽信息的手机等设备的唯一识别码被查到,即使用户注册了另一个账号,也无法再通过这台电脑或智能手机访问元宇宙。

这种方式似乎非常强硬,也很有效,但同时也会对事先并不知情的二手电脑或手机用户造成影响。

每当元宇宙中制定出规则禁止某些行为时,总有些有心之人能很快找到方法,狡猾地绕开这些规则。

于是,许多受到影响的用户会向元宇宙的运营商举报此等不轨行为,元宇宙的运营商便会对原来的规则进行修订,暂时阻止了钻空子的行为出现。

可是一旦好事者在修订后的规则中发现漏洞,他们又可以开始兴风作浪,这是规则制定者与破坏者之间永无止境的较量,与现实世界中的情况如出一辙。

有人把元宇宙看作一个新的商业平台,有人把它当成一个新的游乐场所,还有人把它当作逃避现实的一个新去处。

当你因如潮的烦恼和不快倍感压抑时,可以到元宇宙中短暂逗留,纾解情绪,忘却烦忧。然而,元宇宙不应成为彻底把现实抛诸脑后的一种方式。

无论元宇宙中的世界多么精彩,它得以存在完全是因为我们还有现实。如果我们来到元宇宙只是为了逃避迫在眉睫的问题和责任,它反而会毁了我们的真实生活。

元宇宙应该是一个能够丰富人生的地方,而不应成为任何人永久的避难所或牢笼。

如果你梦想建造一个元宇宙,我希望你能仔细想想你的目的是什么,你希望如何用你的元宇宙来拓展我们的生活?如果你是一名元宇宙的使用者,我希望你能想想自己为何来到元宇宙,元宇宙又是如何丰富了你的生命。

无论我们努力创造的元宇宙有多么深邃的世界观,吸引了多么大的用户群,提供了多么丰富的交流方式,现实世界中总有些价值是元宇宙无法实现的。

哪些事是元宇宙无法企及的呢?

比如生与死。生命的起点和终点确乎超越了元宇宙的范畴。

我们从元宇宙的世界中进进出出太容易了,可是我们的生命,始于一次生,终于一次死,一生只此一次的生命之重却是那个世界承受不来的。我非常重视元宇宙的效用,但不会希望它取代我们的生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FTX金色观察|一文读懂Fantom网络的设计原理

Fantom是一个高性能、可扩展、兼容EVM且安全的智能合约平台。Fantom的主网部署Fantom?Opera建立在Fantom的共识机制Lachesis之上。是一个无领导、异步和拜占庭容错的第1层区块链协议。 Fantom解决了金融系统需要的高吞吐量和快速终结性。

BNBDFINITY创始人:下一代互联网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这个以人为本链接的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商业化价值被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至高点,但这些数据被大型数据公司相互垄断,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打造一条条利己的数据护城河,从中榨取最大价值。

EthereumYuga Labs的猿猴元宇宙野心:迈向Web3一代的漫威宇宙

作为如今NFT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玩家之一,Yuga Labs是如何诞生的?它们又为何能如此成功?接下来将如何打造猿猴元宇宙? 收购 CryptoPunks 在先,发币、发空投、预热游戏在后,BAYC(无聊猿游艇俱乐部)的开发公司 Yuga Labs 这几天堪称造足了势头。

[0:31ms0-7:69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