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杭州市金融办指导、巴比特主办的2019全球区块链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
Chinaledger技术委员会主任、上交所前总工程师白硕以《从技术角度看DeFi的推进思路》为主题做了分享,他表示,DeFi是金融的一种去中心化业态,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主要有3大技术挑战。
DeFi的推进环境相较于一年前有较大改善,但仍有8大典型误区在阻碍我们,如果把这些误区打破,有利于我们推进这样一种业态的出现。白硕认为,伴随着数字化的巨大浪潮,DeFi这是不可阻挡的,因为任何事情都要数字化,而数字化世界里不能缺少信任、价值,用区块链来支撑这件事,当仁不让。
以下为白硕的分享内容精编,由巴比特整理。
DeFi是今年比较热的一件事情,究其内涵,是希望由去中心化技术底层支撑和重新定义的一条信任路径。那么,把它用到传统金融行业,或者另起炉灶,在新业态下拓展,这样是否可行呢?今天我们做一些探讨。
一、金融的3种表现形式
首先,我们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有哪些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货币端、资产端以及金融端。
1.货币端应用
货币端应用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虚拟货币;第二种是锚定法币的代币;第三种是法定数字货币。
野:虚拟货币经历十年发展,有高潮也有低谷。作为支付手段,主要用于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商家的电子商务门户、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子黑市;作为汇兑手段也有一些表现,主要用于数字货币交易所;作为资产计价手段,主要用于私募股权市场和股权众筹,目前来看亟需解决合法性的问题。
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531.37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0.82亿元:截至05月11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531.3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0.82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4939.8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0.84亿元;两市合计10471.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61.66亿元。[2020/5/12]
代:绑定法币的数字货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圈币有这样几个特点:没有独立的“汇率”,可以作为中间记账单位,有点类似“结算备付金”,它的汇入、汇出在一定的范围内流通。流通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是流通性的问题。
真:法定数字货币,一些技术力量比较好的大国都在盯着,一般是央行主导,一旦推出就有法定效力,在线上流通,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的影响包括控制假币、反、方便回笼,方便超发等作用。
从定位来看,法定数字货币会是和现钞相平行的地位,是私人领域,和银行等中介服务是完全不同对一个领域。在这样的定位下,法定数字货币之于商业,究竟是威胁还是机遇?我认为其实是机遇,它让银行在传统业务之外拓展到数字现金、数字记账。
法定数字货币有什么卖点,点对点体验?但这件事情有移动支付就够了,其实法定数字货币不会给我们更好的体验;我的银子我做主?那也不一定,无论从反的角度、汇率管制的角度,还是其他监管的角度来说,总还是有人要做你的主;可编程?对,如果我们的法币是可编程的,之后的想象力无穷大,我认为这是唯一机会,也是必争之地。
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467.19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4.71亿元:截至04月28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467.1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4.71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4859.2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7.98亿元;两市合计10326.4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2.69亿元。[2020/4/29]
2.资产端应用
资产端应用可以分为权益登记和转移,现在说的稳定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债券的一种体现。传统交易所交易机制分类有订单驱动和报价驱动两种模式,订单驱动这样的交易模式在传统交易所占绝对的优势,目前还没有它的任何可能性,但是报价驱动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的,积分是最后一种形态。
3.准金融应用
准金融应用包括信用证、订单质押、供应链融资。数字化进程本身一定会涉及到信用、信任,涉及到价值的再数字化表现形态,这是无法阻挡的,无非就是怎么样去做的问题。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非金融应用,包括公证、选举、慈善、环保等,体现在存证、取证、物权等环节。
综上所述,区块链领域目前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币圈有币改,链圈有链改,离用户最近的圈子也在主动探索自己的业务如何在新技术框架下进行拓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看看技术上有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去应对。
二、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基本上,区块链行业面临的技术挑战还没有逃出我此前总结的三个领域:性能、跨链、隐私。
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500.33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9.62亿元:截至04月26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500.3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9.62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4888.0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5.59亿元;两市合计10388.3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5.21亿元。[2020/4/27]
技术挑战1:性能
在性能这个维度里,有两个轴,分别是分批流水和分片并行,如果两者同时上链,还可以达到比较可观的长度,就是万级。再往上十万级、百万级甚至千万级,那水分就比较大了,二是根本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口径定义,所以往上吹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如图所示,全验证、全存储、全链内这是传统做法,后来出现的各种优化措施包括:在验证方面,只存储和验证相关方交易;在存储方面,分片和快照的方式;在链内链外配置方面,也都有不同的演进。
区块链共识机制的演进也出现了三个新趋势,分别是:从多到少、从链到图、从确定到随机。
从多到少,从四位数到三位数到二位数,出现了向心聚合的趋势;从链到图,出现了拓扑结构优化的趋势;从确定到随机,是因为“少”导致的是目标集中化、目标同质化,只要掌控平台,后果非常严重,这就是为什么随机那么重要。
在从多到少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共识权也变少了,危险就存在了。现在要把潜在共识权和实际共识权加以区分,让潜在共识权变大,让实际共识权保持很小,实际共识权决定了最终的效率性,潜在共识权决定了安全性,随机性的算法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是这个原因。
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551.31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0.87亿元:截至04月09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551.3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0.87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4893.4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7.45亿元;两市合计10444.7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8.32亿元。[2020/4/10]
这是它们演进的逻辑:从多到少,减少共识传播环节,降低共识复杂性;从链到图,缩短证据链长度,降低存储开销;从确定到随机,扩大混淆范围,降低共识节点被攻击概率。
技术挑战2:跨链
第二个技术挑战,跨链。我们所追求的价值互联网成熟形态的远大理想,要想走过去,各家山头林立肯定不行,必须要互联互通,就是要走跨链的道路。
跨链一个比较低级的形态是侧链,再发展一点是公共侧链,可能最终的形态是一个流通链,就是你在哪里发行并不重要,最后真正流通的和你发行的不在同一个地方。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价值守恒,避免各种各样的攻击,这是跨链的关键所在。
技术挑战3:隐私
隐私,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它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过快地集中到少数数据寡头的手头,造成社会公众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权和隐私权丧失的问题。
这里面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归纳起来就叫做有防范的数据共享,分为这么几种类型:背靠背比对、背靠背查询、背靠背过滤、背靠背汇聚。
动态 | 上交所公布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 区块链概念股尚不在列:据东方网消息,上交所披露了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分别为晶晨半导体、睿创微纳、天奈科技、江苏北人、利元亨、宁波容百、和舰芯片、安瀚科技,武汉科前生物。但此前申报科创板上市的区块链概念公司并未在首批名单中。[2019/3/22]
背靠背比对,就好象诸葛亮和周瑜在手心写一个字,然后拿出来比对,大家写的都是火。在技术上实现时就是用密码学的方法来验证,经过一定的转换大家就可以比对了。
背靠背查询,就是这边是水、火、木,那边是火,我要查询那边相应火的在不在,如果在的话,相应的数据是什么,在征信数据合作的形式下,使用这种背靠背的查询是非常重要的,防止一提到征信就要去把各种机构数据全都汇聚到一个超级中心,个人的征信或许可行,但对企业征信,它的数据来自很多不同方面,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背靠背过滤,是反向的,就是说有这么多水、木、火过来,经过我的过滤装置以后,只剩下火。
背靠背聚合,这在人工智能里经常使用,人工智能之所以现在威力这么大,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数据能够汇聚,数据寡头之所以现在这么强大,也是因为数据汇聚之后,经过人工智能产生的一种合成效应。
那么,我们就在想,在不牺牲个人隐私、不牺牲小单位、小联盟经济实体、法人主体的数据权益的情况下,还能否做到人工智能?这是一个大的命题,我们把这样一种类型叫做数据的背靠背聚合。
这个聚合里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数学运算,在我们经过一定的密码学变换之后,只要还能被人见证,我们就可以继续用。比如说加法,在变换之后,相关的横等式还是不是原来的余额。保持加法就是所谓的同态,如果还近似保持一种非线性,就可以用神经网去做,有了神经网就可以做神经网的实验。
我们知道一个百万富翁的问题就是一个不等式的运算,或者不等式关系能否在加密的情况下被验证。在我们的记账中,它就是你不可透支,余额没有那么多钱,你想花这么多钱,在加密的情况下如何背书的问题。
还有几何的包含关系,这就涉及到点对点求交集,一个广告公司和手机公司要做客户合作,以手机号码作为介质,他们就能够提取出交集来,但还不透露自己。可以说,这样的场景已经足够广阔,如果这样一些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能够具备,我们在商业应用领域,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这里面可以用机器密码学,也可以用非机器密码学,去搭建一些具有隐私保护效果的安全协议。那么,在非机器密码学,还可以有类似的对抗网络进行学习。把这些手段加到区块链上,就可以做整合的事情。
比如很多医院都有医学影像,都是重要的资产,不能拿出来,但是医学影像如果样本训练不充分的话,可能它判断效果不太好。那么如何能够既让更多样本汇聚,同时又把各自的资产保存在自己的域,不被对手获取,这个问题也可以采取用对抗网络的方式去解决。
三、8个常见误区
有几个误区,是在我们打造新型DeFi业态时,经常遇到的:
第一个误区,认为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属性。我们首先要看去中心化的前提,是去做运动员还是去做裁判员,这是存疑的。其次是初衷,一个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更公平,但演化的结果是垄断,这也是我们要去思考的。另外,如果有的场景可以容纳一定程度的中心化要素,而且做起来更好,为什么不呢?最后,应急的场合,一定要用中心化来处置。
第二个误区,认为区块链效率必然低下。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共识问题,现在有一些新的突破,不是必然低下的。
第三个误区,认为区块链不能没有币。并不是这样,这里面有一些交集,这些交集的地带可以做很多文章,利用合法的手段去做一些合法的事情。
第四个误区,认为区块链可以不开源。是不是要把自己的代码藏起来才有竞争力?不是的。开源在开发阶段、测试阶段,有黑客会把你区块链的安全性打磨的更好,反而闭源的,它的安全性未必使人放心。我们见到有一些公司代码不开源,但是把自己团队吹的天花乱坠,在区块链领域是适得其反的。
第五个误区,认为区块链可以产品独角兽。我个人认为不大可能产生独角兽。
第六个误区,认为区块链是业务载体的简单搬家。如果只是简单的搬家,根本没有必须做区块链,这其中肯定有企业边界模糊化,信任路径优化,流程可以进行拆解,把一定的激励手段嵌入,治理手段全面数字化,这个时候,区块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七个误区,认为区块链不堪量子计算一击。
第八个误区,认为区块链公开透明无法保护隐私,这个刚才已经说过了。
四、从三权分布看DeFi推进思路
从三权分布来看,它有记账权、监督权、使用权,基于此有三个怪象,一是记账权与监督权重合;二是使用权拥有者对区块链无感,这都是不正常的,是极端情况。三是缺乏可治理性,包括运维控制、改错、业务逻辑调整、保护数据资产等。
我们最需要的是如何配置优先情况,就是三权合力,说来说去就是两个字,自证。我们不仅要做事情,还要能够自证。自证有几种不同的层次,比如说晒哈希、晒关系、晒账本、晒源码,我们希望更多出现可自证的生态。
综上所述:DeFi是金融的一种去中心化业态,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技术挑战仍然存在。推进环境相较于一年前有较大改善,但推进思路有待改变。目前有一些固有的误区在阻碍我们,如果把这些误区打破,有利于我们更脚踏实地的去推进这样一种业态的出现。伴随着数字化的巨大浪潮,我认为这是不可阻挡的,任何事情都要数字化,而在数字化的世界里不能缺少信任、价值,用区块链来支撑这件事,当仁不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