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圈内没有答案时,就应该放眼到圈外。
一级市场冷清太久了,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新东西出现。但理论上,对于VC来说,熊市正是逆周期入场的时间点。基于这个判断,发现了很多行业里现存的共识与非共识,也沉淀了一些思考。这次以框架为主,后续有时间可以写更多细分赛道的观察与判断。
1.共识:大家普遍认可了什么
1.1两种主要投资思路:1.金融类的回归本质打法2.应用层的巨大机会
目前看主流的投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回归区块链初心属性:金融的打法,投RWA,保险,支付通道,类银行项目,衍生品,稳定币等等。其实这个风向从香港万向会议之后就有显现,但最近出现的越来越频繁。这里的投资有两个角度,一个是行业内的创新有限,而金融相关则是已经验证过的方向,稳妥又有现金流,另一个则是合规叙事带来大规模采用的可能日益提升,本质上是未来大金流进入的收入预期。
ETC称要小心ETHW,ETHW回应称高质量讨论胜过偏见攻击:8月19日消息,ETC官推发布推文称要小心ETHW。包括:EIP-1559分发给某人的多重签名、TVL和智能合约的审查制度、混乱的决策、缺乏社区驱动、网站错误地将CEX和矿池列为“贡献者”。ETHW对此回应:高质量的讨论胜过有偏见的攻击,可怕的营销策略。[2022/8/19 12:35:39]
另一种则是押注应用层。最近越来越多的基金开始更关注应用层,甚至之前投基础设施为主的基金也在经历转换。这里的原因很多,一个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Crypto行业本身的技术不存在大壁垒,当一家的技术跑出来,其他竞品也能快速pivot,链的核心竞争力在生态而不是技术,流量仍然是行业的核心Driver。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之后,吸引用户进入的终将是真实的应用,而真正的价值也会沉淀在这一层。最终,超级应用会选择基础设施,有着最终的主导权,这也是在dydx上发生过的故事。
1.2行业发展速度在变慢,流动性收紧下的动作是所有VC要回答的问题
美国SEC主席警告散户投资者小心券商App:1月20日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Gary Gensler表示,许多美国券商的应用程序会引导用户频繁交易,可能对散户投资者不利。
周三(1月19日),Gensler在接受采访时向使用免佣金券商应用程序买卖股票的散户投资者发出了警告,并对这些用来参与股票市场的应用程序之间激励措施的不一致表达了担忧。当被问及对2021年初的散户交易热潮以及“交易游戏化”的看法时,Gensler表示,在散户投资的时候,要小心这些应用程序,这些程序正试图让他们更频繁地进行交易。(财联社)[2022/1/20 9:01:49]
放水是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泡沫是新行业兴起的发动机。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几十年的科技行业日新月异很大程度上收益于二战后的资本盈余。对于Crypto这样一个小市场,最直观的案例就是DefiSummer的出现来自于美联储放水。而站在今时今日的流动性收紧时刻,无论是传统VC还是CryptoVC都要回答的问题是,浪没了,潮怎么弄?
动态 | DeFi平台Compound警告用户小心假冒Telegram局:DeFi平台Compound发推称,Compound不使用Telegram,我们永远不会向你索要私钥。复合协议在区块链上运行,不需要“同步我们的数据库”等等。有一个活跃的假冒Compound Telegram局,请小心。[2020/1/19]
1)对于投资:大多数基金的策略可能是:少投,想不明白可以不投,可投可不投也可以不投,而如果要投则可以多投,够就应该下注,熊市就应该多屯粮。除此之外,Crypto开始关注其他的行业比如AI,芯片甚至生物医药也多了起来。
2)对于投后:当投前的工作转少,投后的工作其实可以做更多。而对于Crypto这样一二级关系紧密的行业,对于项目和资产的精细化运营被越来越多的基金提上了日程。
2.非共识:巨大的分歧也是巨大的机会
2.1Crypto投资在回归传统美元逻辑
金色财经独家采访 NULS联合发起人冉小波:漏洞很正常 开发者需要万分的小心:近日,360公司Vulcan(伏尔甘)团队发现了区块链平台EOS的一系列高危安全漏洞。对此,NULS联合发起人冉小波表示:EOS有漏洞是很正常的,每一个区块链项目都要经历无数的BUG修复过程,在区块链的世界里,这些都与经济是紧密结合的,因此开发者要万分小心,要对代码进行多次review。EOS在主网上线之前发现漏洞其实是万幸,如果在主网启动之后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只能用硬分叉的方式来解决了,而这又可能会造成社区的分裂。[2018/5/29]
Crypto作为一个新兴科技行业,曾经的投资逻辑是技术驱动,认知深刻,先看懂技术优越性就可以投,赚的本质是效率的钱。但随着行业越来越完善以及逐渐进入应用投资逻辑,美元基金的一般投法可能变的更加有效,也就是投人投商业模式。技术会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但绝不是唯一决定因素,相比于技术本身,更会被关注的是技术突破带来的新商业模式。
CNBC提醒投资者小心一些利用虚拟货币热潮的公司:最近许多原本与区块链和虚拟货币毫无关系的公司企图利用虚拟货币的热潮,突然宣布要进入虚拟货币市场,或者将公司名称改变得看起来与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相关。CNBC报道称,例如长岛冰茶公司在表示将关注区块链技术并改名为长岛区块链公司后,其股价从2.44美元上涨了三倍,达到了8.42美元。CNBC提醒投资者要小心这些公司,谨慎投资。[2017/12/22]
2.2L2与高性能L1
这可能是目前最大的非共识。在L2快成为正确的今日,还是有很多新公链在虎视眈眈,还是有新的链迎来新的融资披露。确实,通过LongL2的方式Long以太坊是看起来最稳妥的选择,因为老生常谈的开发者,社区,资金都集中在以太坊上,以太坊也是目前看起来最合适的去中心化的存在,只是前提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旦新的资金,新的开发者进入,故事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
2.3AI+Web3?
关于AI,有一个很棘手的点是,AI这样一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出现的行业已经火过了好几拨了。没记错的话,去年年中,AI赛道成不成立还是一个在讨论的话题,硅谷的投资人圈讨论的应该还是AI这么个行业是不是得先投投企业上云沉一沉垂直数据,再到最后AI的三步走,而GPT一出现之后,所有的怀疑直接烟消云散,已经是所以基金集体狂奔的军备竞赛了。
而半年多之后,AI是赛道还是泡沫仍是一个未解之谜。除了吵了又吵的大模型和应用层的判断,传统方向已经开始讨论到AGI发生在具身智能的层面了。但不管怎么说,肉眼可见的是这一次的AI热对于C端用户使用有着明显的体验提升,无论是NewBing还是Claude,PoeAI,都有着不错的直接体验提升。而关于AI和Web3的结合点,我仍认为在长尾资源的利用上有潜在的空间。
3.思考:共识中窥见的非共识机会
3.1Infraasan“APP”?
Infra经常会被我们比喻成水煤电,担心在日趋完善之后成为无法攫取高额收益的真正基础设施。但回归第一性原理,如果我们bet的是最终的商业模式,Infra,或者说区块链作为一个工具属性的存在,仍然存在独立产生应用场景的可能,比如AI链,支付链等等,其实一条链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尽管可能离我们今天比较遥远,但仍有很大出现的可能。
3.2行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我自己的答案是两个
1)链上没有足够的优质资产
如果我们bet未来有大量资金入场,那么前提是链上有至少超过美债回报的生息资产且能够让大钱进入。目前的主要矛盾是,首先资产的流动性完全不够,其次也没有足够多的超额回报资产。而对于长尾的钱来说,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地缘套利资产,在中心化链上链下资产确权合适的地区实行,RWA倒也的确是一个方向。
2)链上几乎没有消费
本质上,绝大部分币圈用户都是小B端,几乎没有C端。炒币用户的初心一定是为了赚钱,而绝大部分NFT持有者也都抱着看涨的心态,只有极少数的NFT真爱玩家才会无论价高价低都长期持有小图片,成为最终的消费者。
3.3Web3的升级足够吗?
蛙跳理论:由于技术变迁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可能会因为技术惯性而被锁定在某一范围内小幅度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后进国家就可能超过原来的先进国家,这就是“蛙跳”过程。
最近聊了很多传统行业的朋友,对于Web3所带来的行业升级,很多人的感觉是:有点意思,意思不大。是的,这就类似于在人人拥有信用卡的国家推扫码支付,当范式转移带来的收益不足以抹平转换成本时,技术更迭就变得艰难。类似于过去数个周期里的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因为旧有的技术落后,因此新技术的创新优势很容易就超越了转换成本,从而创造了技术突破。从这个逻辑讲,当Web3的创新有限,Disrupt掉发达国家系统的可能性就小了许多,反而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有大机会。
3.4做行业预言机,Thinkoutofthebox
区块链行业发展到今天,由于Infra的属性特质,已经可以和各种包括IOT,金融,甚至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很多问题的解法可能恰恰就在圈外。例如,以太坊状态爆炸的问题或许可以通过存储这个物理实体的成本降低而实现,终究可能还是摩尔定律解决了软件问题,而不是来自于CryptoNative的技术。
当圈内没有答案时,就应该放眼到圈外。做个行业预言机,退后一步,在更高的视角,在这个看不见Beta的时代,SeekingAlpha。
Billions项目组
诸君喜欢的话,还请点赞转发支持,我会持续更新,与君共同进步。
-END-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