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美国“托儿所经济”看待比特币,2100万的上限不是板上钉钉?_REN:WIN

普通人要从经济层面来理解比特币,根本不需要什么回顾几千年的货币史或者懂多少金融学的知识,只消听我讲一个小故事就足够了。

从前有个托儿所,但是她不是一般的托儿所,因为她的“员工”是150对在美国国会山上班的人,事实上,她根本就不是一个托儿所,准确的说是这些国会山工作人员互相照看孩子的一个合作组织。

华盛顿特区总是有着灯红酒绿的社交生活,夫妇们也时不时想享受一下两人世界,所以保不齐哪一天某些家长们就要晚上外出,不能照顾自己的子女。一次两次还好,老是去麻烦别人照顾自己的子女也不太好。

美国众议院农业委员会通过《21世纪金融创新和技术法案》:金色财经报道,在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通过《21世纪金融创新和技术法案》(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的第二天,众议院农业委员会也通过了该法案,该法案(简称为Fit21)成为国会迄今为止推进的最重要的数字资产立法,由农业和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共和党成员共同起草,旨在为数字资产创建一个全面的监管框架,法案赋予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对数字商品的管辖权,明确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管辖权,并为原本被视为证券的数字资产作为商品出售建立了流程。

据悉,该立法将在不久的将来移交至众议院进行全体投票。不过,参议院仍存在不确定性,SEC似乎也对这一法案持保留态度。

加密货币社区公开支持该法案。加密创新委员会首席执行官Sheila Warre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表明维持现状不是一个选择。消费者、美国竞争力和国家安全面临太多风险,不能退居二线。”[2023/7/28 16:03:32]

于是,这些在美国中心工作的聪明人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日本会津大学师生将可在校园内通过Byacco应用使用区域型数字货币:日本会津大学(University of Aizu)的学生及教职人员将可在校园内通过该校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开发的Byacco应用使用区域型数字货币。Byacco应用内的数字货币可以作为“日元”在食堂和校园周边支付,也可以自由进行收、发。目前,这种数字货币只能在校园内使用,但计划允许在校外的加盟商店中使用。(朝日新闻)[2020/8/25]

在参加托儿合作组织的成员内部发行一种“保姆券”,每张券对应一小时的照看孩子的服务,外出的家长把孩子交付他人照顾后,必须支付保姆券,按对方照顾自己孩子的小时数支付相应的张数。

保姆券一开始发行的数量是一定的,成员可以通过在空闲的夜晚帮别人照顾小孩来赚额外的保姆券,以备不时之需。

雄安启动区将建11座能源站 通过区块链技术管理项目资金:金色财经报道,雄安新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26日发布《启动区供热(冷)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公告》显示,雄安新区启动区将新建能源站11座,新建DN200-700热力管线50.7公里(单线),项目总投资约48.30亿元,建安费约38.63亿元。

根据公告,项目内容需充分考虑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以大数据和区块链为基础:全过程中产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需统一接入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IM)管理平台;通过区块链资金管理平台进行本项目的全过程资金管理。[2020/4/27]

这貌似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制度,但是实际上它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几乎陷入到崩溃的边缘。

首先,有些当下空闲时间比较多的夫妇开始利用这些时间努力为他人照顾小孩,多囤积一些保姆券,以便以后能更灵活的利用时间,由于保姆券的数量一定,有人开始囤积就必然有人的券会减少。那些保姆券减少的人也开始慌了,生怕今后要外出,没人照看小孩,于是减少了外出的次数,也开始努力照看别人的小孩来赚富余的券。

动态 | 马耳他议会一致通过三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法案:马耳他议会昨天一致通过了三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法案。之后数字经济和创新部长Silvio Schembri发推跟进了这一消息,并宣布Stephen McCarthy将出任马耳他数字创新管理局的新任CEO。[2018/6/27]

突然间,在没有新加入成员和没有新宝宝诞生的情况下,流通的券越来越少了,流通券减少的结果就是保姆服务也越来越少。如果把这个托儿合作看做一个经济体,保姆服务看做她的产出,这就是对衰退的经典定义。而衰退的原因就是出在经济体内的通货紧缩,即保姆券的数量不够。

这也不是一个瞎诌的故事,这是Sweeney夫妇1977年发表的题为《货币理论和大国会山托儿合作社危机》的经济学论文。

UN Women提倡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人权问题:“UN Women”本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了一场区块链“技术竞赛”。 与会者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配合联合国妇女署提出的倡议。随着世界各国人民对虚拟货币的本质和功能的认知增加,联合国正在为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人道主义方面的第一步而努力。[2018/2/11]

讲完故事,我们再回头来看比特币,先来看下一直被吹捧的防通胀的特性。

首先,比特币的总量估计会在2140年达到2100万的极限,货币供给会停止,跟我们故事中的保姆券一样总量不再增加。而任何有通缩特性的货币都会鼓励囤积行为的出现,大家都开始囤钱,钱就越值钱,产出的价格就相对下降,产出下降的结果就是工资和需求的下降,又导致产出价格的下降,这就是螺旋形通缩。

故事中的托儿所经济是一个限制了产出总量的经济,但是一个有通缩属性的货币还是hold不住它,放在一个增长的经济的话问题只会更严重。

其次,我们再来看她的去中心化的特性。我们的故事中,为什么那些家长拼命的把保姆券攥在手里不花?因为他们都怕,怕有一天要用的时候却没有券花了。

但是,如果合作社的管理层在成员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借钱给他们,让他们以后再还上,当然肯定是有附加利息的,家长们一定会减少手上持有的保姆券的数量,这时管理层扮演的就是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而在比特币的世界观中是不需要这样的一个角色的。

关于托儿所经济和比特币,外界有许多的说法,大致整理了下面几个:

1、托儿所经济有价格管制,完全是个“错的”模型;

2、比特币2100万的上限不是板上钉钉的,是可以调整的;

3、货币切分等同于货币供给,所以比特币可无限切分的特性可以避免通缩的出现;

4、通胀是“劫贫济富”。

而笔者也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一下上述的问题:

1、首先来谈谈价格管制,笔者不认为存在价格管制。

托儿合作也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成立的时候只是规定了保姆券的总量和保姆券的面额,而价格管制指的是用强制力保证保姆服务不得超过或低于某一面额的保姆券。

试想,你要是下午临时有事,只在一小时前才通知一对夫妇看管孩子一小时,觉得过意不去,完全可以支付两张券;或者说两对关系比较好的夫妇,互相照看孩子,明明照看两个小时,只收一张券就够。这在这个去中心化的货币制度中是完全允许发生的。

2、比特币的所谓交易便利、秘密、去中心化和防通胀。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其抗通胀的特性,而许多人说的比特币2100万的上限不是固定的,还是可以有修改的余地的,我们先不谈具体修改的方法,假如说这个上限很容易修改,那么和通胀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假如说上限很难修改的话,那么通缩还是盘旋不散。

我们都知道,比特币的代码是开源的,谁都可以随便修改自己的程序,谁都可以任意修改上限。但是只要你修改了上限,挖出的比特币就不会被现有的p2p网络承认。

但如果比特币真的需求很大并且供给超级不足,这个上限未必就不会动——只要有足够多的节点支持,修改就是成功了。

3、货币单位只是一个名义变量。

仅靠货币切分是不能增加流通货币量的,更与货币购买力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说货币总量和货币最小币值的购买力有关,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1999年1月1日,欧元在意大利取代意大利里拉成为官方货币的历史。

根据市场交易价格,1936.27里拉可以兑换一欧元,请问在那一天,意大利的货币量减少到了原来的1/193627吗?

假设一个在罗马街头乞讨的流浪汉破碗里面只有1936.27里拉,刚好可以买一个羊角包,在1999年1月1日那天他的购买力就只能买1/1936.27个羊角包了吗?

所以说,用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观点概括最为中肯:

“至少目前来说,买入比特币还是一笔好的投资。但是这并不说明这次实验成功了。我们建立一个货币制度的初衷不是使得那些持有货币的人变得富有,而是让交易变得便利,让整个经济体获益。而这些比特币都没能带给我们。”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3:4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