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文化运动在NFT圈子里打响。
Opepen这个由各个方块图案组成的小青蛙,突然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好多人的Twitter头像,而且还都用的是同一张Opepen图像。
Opepen是由知名数字艺术家JackButcher的作品,而被大家都换成头像的则是JackButcher依照一位一专注于NFT内容输出的KOLThreadGuy的Twitter头像——一只MAYC变异猴所所创作的NFT。这张变异猴的基础色为绿色,眼睛和眼角则是粉色,头顶一个带天使圈的红色的小魔鬼。
JackButcher所创造的正是依照ThreadGuy的MAYC而一比一定制的opepen。拥有一个由艺术家为自己专属创作的头像,这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是一件十分酷的事。
Scopescan:一地址可能从CYBER上涨过程中获利500万美元以上:金色财经报道,据Scopescan监测,一地址可能从CYBER上涨过程中获得500万美元以上的利润。该地址于8月22日从交易所提取了104万枚CYBER(每个代币成本约4美元),并在暴涨前又提取了25.6万枚。然后在价格上涨到约8美元后向交易所存入34.4万枚。该地址使用了10多个相关连的地址来混合资金流。[2023/8/30 13:06:58]
有意思的事情因此发生了,许多JackButcher的忠实粉丝开始把自己的推特头像换成这张定制化的Opepen,因为他们觉得ThreadGuy是不会更换自己的头像。人们在Twitter上掀起了一场“成为ThreadGuy”的狂欢。
而当这场狂欢达到高潮时,JackButche顺势推出了一个名为OpepenThreadition的开放版系列,其中包括了他为ThreadGuy制作的定制PFP的代币化版本。
过去24小时OpenSea上ENS域名成交额达746ETH,位列第一:7月3日消息,据OpenSea数据,过去24小时,ENS域名成交额达746ETH(约合80万美元),按成交额计算在OpenSea位列第一。[2022/7/3 1:47:27]
故事的最后,ThreadGuy最终还是换了头像,而OpepenThreadition的全部收入,也将归他所有。
文化运动如何发生
事情缘起于7月11日,OpepenNFT的头号HolderBoredElon向ThreadGuy提出了一个交易:用他初代版本的Opepen换取后者极具影响力的MAYC(也就是ThreadGuy的头像)。
7月14日,事态加码,Web3.0彩票公司@trustwayllc表示:"愿意为ThreadGuy的MAYC提供42.69ETH的Offer。"
但ThreadGuy显然不会卖出他的MAYC,就在ThreadGuy宣布不会卖出的同一天,其在Twitter上po出了一张非官方的Opepen二创图,该Twitter引来了Opepen的作者JackButcher的注意——JackButcher在ThreadGuy的推特评论区中po出了自己为他创作的官方版Opepen。
财新“搬矿机妇女”图片引发热议,相关NFT在Opensea最高售价达2021枚ETH:7月12日,财新发文《显影|中国告别比特币“挖矿”》,该文通过数张摄影图片记录了四川比特币矿场关闭清场的场面。其中,一张图片记录了一位藏族妇女正在搬运矿机。该图由于记录了四川比特币矿场关闭这里历史性一刻,并形似知名油画《拾稻穗者》,因而迅速在加密资产圈走火,并被命名为“搬矿机的夏日多拉”。目前,该图片还被二次创作后以NFT形式上传至Opensea,售价大致在几枚至十几枚ETH不等。其中最高售价有2021个ETH。有从业者指出,Opensea暂无法解决此类盗版艺术品问题,这或是其一大问题。
注:该图片的版权归财新传媒有限公司所有,任何人不得将此图片用于商业用途。[2021/7/13 0:48:11]
这个Opepen采用了他独特的几何风格,颜色方案自ThreadGuy的MutantApe,经过重新设计以适应Opepen的格式。
中本聪主题系列NFT收藏品在OpenSea发售,于26秒内售罄:3月10日消息,匿名加密艺术家rekodi创作的中本聪主题系列NFT收藏品在OpenSea发售,共有10款不同的NFT收藏品,定价均为0.01ETH,在发售后26秒便已售罄。[2021/3/10 18:31:23]
虽然网友们纷纷表态认为ThreadGuy不会换下他的变异候,但是最终ThreadGuy还是更换了,并且组织了一场有3600多名参与者的TwitterSpace来纪念这一时刻。那场TwitterSpace下,听众席上清一色的顶着JackButcher专门为ThreadGuy所制作的Opepen头像的用户们。这像极了一场行为艺术。
Opensea也加入到了这场NFT圈子的狂欢,Opensea为此次事件修改了一段时间自己官方Twitter的头像和名字。头像由之前的一个蓝底白色的小船形象变成了一个蓝底白色图形的类似“Opepen”图案,名字也改成了Opepensea。
Band Protocol加入OpenAPI计划:金色财经报道,区块链项目Band Protocol已成为首家加入OpenAPI计划的区块链公司,该计划还包括谷歌、eBay、IBM和微软等知名企业。Band Protocol宣布,将帮助该项目创建一个通用API标准,使区块链应用程序可以轻松利用API和数据。Band Protocol表示,现在各行各业都认识到需要将区块链应用程序连接到通用API。[2020/12/15 15:11:14]
在7月16日,当定制Opepen热潮达到高潮时,JackButche推出了一个名为OpepenThreadition的开放版系列,其中包括了他为ThreadGuy制作的定制PFP的代币化版本。每个OpenThreadition的售价为0.001ETH。值得一提的是,Butcher将所有收益都慷慨捐赠给ThreadGuy。
这是一场由用户发起,最后项目官方又参与其中的NFT圈子内的文化运动。并且,参与者也在其中得到了报酬,截至目前,OpenThreadition已有超四万的铸造量。
病传播是如何实现的
这是NFT圈子里的一场文化狂欢,也是一次共赢的社会实验。
NFT圈子的氛围其实和整个加密圈子的氛围还是不同的,就拿Azuki近日组织的官方线下活动来说,就是包下拉斯维加斯中心区最著名的夜店一整晚,邀请世界各地Azuki的持有者来蹦迪。而其它行业的各种赛道,人们聚在一起是开会,研究技术,最终的目的对接资源,谈合作。
而NFT对于用户来说,更多地是成为了一种社交名片,拥有同系列NFT的用户成为了一个圈层,真正认同NFT文化的用户用NFT交朋友,这远远比交易NFT获利带来的满足度高。
基本上优秀的NFT项目背后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自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这次引发风潮的JackButcher的作品,曾就几次在圈内成为一种文化现象。JackButcher是NFT圈内知名的艺术家,最早是在2021年,其涉足加密艺术领域。让其被加密世界所注意到的第一个项目——依照着Twitter上的认证的小蓝勾所创作。JackButcher创作了一幅名为NFTs,explained的1/1NFT,通过通过视觉简化复杂的方式,用白底图和蓝色勾号形象的解释了NFT和JPG的区别,并在foundation上拍出了74ETH的高价。
此后他又创作了VVChecks,这是一张无限的表达画布,旨在挑战互联网时代的所有权和作者身份概念。这是马斯克收购Twitter后,他再次用“小蓝勾”进行创作。这个创作更像是一场社会实验,八十个不同颜色的勾选记号其实代表着对于马斯克让蓝V认证收费事件的思考,和Twitter小蓝勾认证需要美元8美元一样,该NFT也定价8美元。该项目交易量超1亿美金。
而Opepen本质上也是Jack做的社会学实验。如果说上面提到的Checks是用来试验“自下而上的数字验证”,Opepen则是用来试验“通过PEPE模因+PFP,构建数字时代的优质房产”,同时极致的践行“将NFT作为艺术画布进行探索”这一理念。
正因为JackButcher的作品最早都是对“Twitter”的周边进行创作,其作品和本人在Twitter的加密圈上也拥有超高的人气。再叠加Twitter上的NFTKolThreadGuy又是这次话题的中心,所以在Twitter上引发爆炸性的传播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纵观JackButcher这几次出圈的项目,我们能发现一些“大热”的规律,他的项目总是精准切中当下的用户情绪,并且借助社交媒体实现病性传播,当然,项目本身需要创新,要足够有趣和好玩。这个好玩和创新中很重要的一个点,便是能让用户参与进来,JackButcher则反复提到“将NFT作为艺术画布进行探索,可以比一个图像走得更远”,他的这些理论都极致实践在Checks和Opepen里。拿Opepen来说,opt-in开盒机制提升了互动和前所未有的参与度,Opepen16KNFT200个set的设定,使其有200次开盒机会,这就让用户可以在较长时间周期内不断超越自己。
而在传播上,JackButcher也掌握了“meme”的病传播方法,他自己亲自下场宣传,并且还让大众几乎可以零门槛一起玩起来,在Opepen的宣发阶段,其推出了网站opepefy,让所有人都可以快速生成属于自己的Opepen,当时Twitter就变成了一场关于Opepen的狂欢,并吸引了众多巨鲸的参与。
而这一次文化运动的高潮之下,OpepenThreadition适时推出,参与铸造成本极低,而且收入又全部捐赠给ThreadGuy。这种项目共创者的奖励,也一直是NFT项目的一种精神所在。一起创造,一起玩耍,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利,交到朋友,似乎正是一个好的NFT项目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