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RTY发展史:为什么它成为了键盘布局的最终胜利者?_OLE:Coral Farm

AugustDvorak这个问题,相信八十年前的德沃夏克也曾经深深思索过,并且很可能直到1975年都没有搞懂。

1975年,也许是迄今为止最高效的键盘布局的发明者离开人世,作为他一直想要颠覆的“低效且违背人体工学设计”的QWERTY键盘,则又开始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及个人桌面系统的到来得到了更为普遍的应用,直到现在,甚至成为了一种举世公认的标准。

这个问题同样引起了美国经济史学家保罗A戴维的注意。1985年,戴维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QWERTY的历史与经济学》,对QWERTY键盘生存和发展史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戴维的研究被圈内一批人称之为“键盘经济学”,虽然这种研究并不广为人知,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却代表了很多现代科技巨头的发展战略。

而笔者想要重新引出这个问题的根本也在于此,我们应当思考这些问题:QWERTY键盘如何做到了“劣币驱逐良币”?国际科技圈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以及最重要的,科技企业在这个信息化和智能化加速发展的时代,应该如何创造类似QWERTY键盘这样的潜规则?

简话QWERTY键盘发展史

首先简单说说QWERTY键盘的诞生。

1866年,美国一位印刷工人肖尔斯在朋友的帮助下,装配了一种原始的打字机,并于1868年获得专利。但这种打字机存在一个严重缺陷:打字员在连续快速打字时,打字机的铅字连动杆常常相互碰撞,造成堵塞。因此,肖尔斯花了六年时间来完善他的打字机,对原来键盘的字母顺序进行重新排列,以减少打字连接杆碰撞的机会。结果就产生了接近于目前使用的四行排列键盘。

肖尔斯打造了QWERTY键盘及其他现代四行排列键盘的雏形。

1873年3月,肖尔斯将这种打字机的制造权转让给了当时著名的武器制造商雷明顿与桑斯公司。雷明顿的工程师对机器进行了改进,并最终完成了QWERTY键盘。这些修改包括某些键盘设计的调整:“R”被放在了以前安排句号“.”的位置,与其他字母组成一排。其目的是为了使销售员在向顾客推销时,能够迅速打出该机器的商标名:TYPEWRITER,以给顾客流下深刻印象。

但QWERTY键盘并未就此飞黄腾达,一跃成为键盘界的老大。一则因为当时美国经济的不景气,让这种打字机销售情况很糟糕,二则在于可复制性很强,有很多方法可以把打字机改装成QWERTY布局的打字机。而且对QWERTY更不秒的消息是,市场已经出现了工作原理比QWERTY键盘更高效的打字机键盘。甚至完全解决了QWERTY键盘曾经最大的隐忧——打字卡住了怎么办。

如果历史没有出现意外,QWERTY键盘大概也会如同大多数被取代的发明一样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放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拍照。

然而神奇的是,历史总有意外出现。

很多人说QWERTY键盘的设计初衷是减慢打字速度,其实这并不精确,严格来说是为了防止机器卡住,在早期的机器中,确实会因为这种“防卡顿”设计而让打字速度变慢,但后来这个问题很容易就得到了解决。

而为什么QWERTY键盘的设计没有变化,我想很可能在于打字速度上,这种布局的打字机并没有什么劣势,甚至于还成为这种键盘最终称霸键盘布局的重要诱因之一。

1888年对QWERTY键盘来说是一个好年份。在此之前的十余年间,众多竞争产品的出现让QWERTY键盘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而这一年的夏天在美国辛辛那提举行了一场打字比赛。比赛中,一位来自盐湖城法庭的速记员麦古瑞,使用QWERTY键盘和触摸打字方法,以绝对的优势战胜对手陶布获得冠军。历史研究者认为,麦古瑞选择雷明顿打字机可能是随意的举动,但他无意间却为QWERTY键盘的布局标准的确立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这件事之后,美国的打字机产业迅速倒向QWERTY键盘,并使之成为打字机的“通用键盘”。

但是低效就是低效,并不会因为使用的人多就改变这一点。

Dvorak简化键盘1936年,看到这一点并看不惯这一点的德沃夏克申请了“Dvorak简化键盘”的专利。他声称这一键盘通过平衡双手以及各手指的工作量,极大地减少了打字时的手指运动。因此,这一键盘有提高速度,减少疲劳,且更容易学习的优点。这些看法被许多真正尝试过德沃夏克简化键盘的人们多接受,甚至征服了许多科技界人士。

美国海军曾做过的一个实验,“对一组打字员进行再培训的成本将被使用DSK在随后十天的全职工作中增加的效率来弥补。”

然而吊诡的是,尽管DSK存在上述优势,但直到1975年Dvorak去世,DSK键盘也没有被市场所接受。即便不久后,苹果II计算机从QWERTY转向DSK键盘,并且通过商业广告劝说人们放弃QWERTY键盘,这种做法仍然没有产生多大效果,不信你看,今天我们的计算机甚至智能手机的虚拟键盘仍沿用这种QWERTY键盘。

而且可以想见的是,只要人与互联网的信息互动方式仍然需要键盘,那么QWERTY键盘也将继续存在。

保罗·戴维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什么QWERTY键盘如此彪悍?

很多人看过这一段历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基本上保持一致:人类习惯了QWERTY键盘。

但仅仅是习惯吗?

美国经济史学家保罗·戴维把这种现象的发生归结于三个原因:技术上的相互关联性、规模经济和投资的不可逆转性。

在戴维看来,打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系统兼容性使任何一个QWERTY键盘的购买者给受过兼容培训的打字员传递了正的金钱外部性——换句话说倾向于选择QWERTY键盘及其输入方法,而这也促使打字员学习QWERTY输入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来的打字员选择学习QWERTY的可能性。规模经济使基于QWERTY的打字系统的用户成本将随着它被更多的人接受而下降,从而每个选择QWERTY的随机决策将增加后来者选择QWERTY的可能性。随着打字员在QWERTY键盘上的培训和学习投入增加,产生了软件“转换”的高成本和由此导致的在专门的打字技能方面的投资不可逆性,强化了市场“锁定”在QWERTY键盘上的程度。而事实上,这种“锁定”在19世纪90年代就基本出现,并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这种“锁定”才是QWERTY键盘彪悍至今最重要的秘诀。

而大多数人所谓的习惯,不过是这种“锁定”给整个社会造成的一种印象。

这里也存在一个很明显的误会,很多意识到“锁定”这一事实的人中,依然存在为数众多的人认为这是“路径依赖”造成的后果,而非完全的“技术锁定”。

说到这两个名词可能有些人感觉有点绕,我简单解释一下。

路径依赖好比你习惯了从某条路回家,后来即便规划了新线路,你却依然会因为担心不了解路况或需要冒着迷路的风险而再次选择老线路回家。

而技术锁定好比你习惯了这条路回家,众多的线路优化也都围绕着这这条路进行,即便这条路其实绕远了,但这条路上各类设施最为齐全,而新修的路上尽管更近,但依然会因为处于你和你周围人的认知盲区而让你望而却步,你会下意识忽略掉那条新的路,并认为世界上只有这一条路回家。

更简单的说,路径依赖能让你察觉到新道路的出现,而技术锁定则让你越来越失去对道路的察觉能力。

你看使用键盘的人这么多,但知道德夏沃克键盘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很多人可能从来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QWERTY键盘之外的布局方式。

别不信,你可以去问问身边的人。

技术锁定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在你的身边织出了一张网络,它将每个人都置于网络之中,当你习惯了它,同时又无法接触到能够真正威胁它存在的东西时,它就会成为你的潜意识。

当你完全意识不到这世界上还存在着更高效的键盘布局的时候,QWERTY键盘就成为了键盘布局的代表和标准。

这让我想到一个社会学的现象——当所有人都说黑就是白的时候,黑就是白。

事实如何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普遍接受了什么“事实”。

现代“QWERTY键盘”现象

最符合这种现象的定义的科技企业在我看来是谷歌,更精确一点说,谷歌的“QWERTY键盘”就是安卓系统。

如果你深入研究过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就会明白安卓系统能够推广起来并不是因为其技术含量超群或者理念超群,事实上即便是后来被取代的塞班系统,仅就技术而言也未必比安卓差,更不要说技术积累相当成熟的WindowsPhone和宛如横空出世一般令人惊艳的苹果系统。

而是因为其策略。

表面上,谷歌的推广策略就俩字——免费。

但如果你往深处挖掘就会发现,谷歌的策略其实类似于QWERTY键盘早期的做法——以免费作为降低关联硬件制造厂商生产成本的诱因,以此来推动当时除苹果之外大多数手机制造厂商对安卓系统的选择。

谷歌所作的不仅仅是免费,它可以说向当时业界郑重推介了安卓,并且发挥自己的技术力量不遗余力地帮助手机厂商们更快地将系统玩起来。

安卓的迭代速度惊人,对补丁的上传,新功能的开发,以及相应应用生态的支持,与WindowsPhone的推广形成了鲜明对比。

WP操作系统而在WP回过味来之后,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并不存在技术优势的安卓凭借其网络效应完成了在非闭环生态下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锁定,自此之后,APP应用的开发者们越来越倾向于iOS和安卓的开发,而与iOS相比较,安卓的技术劣势几乎一直存在,但其增长却开始反过来碾压iOS。

如今的智能手机领域,苹果阵营和安卓阵营依然处于对抗状态,但有一些事情正在发生。

5G时代的即将到来,必然引发人工智能和新硬件的革命,届时基于新的硬件平台的新操作系统也未必只是科幻小说中的一种设想。

那么在这样的时代到来前,是一家独大、“软硬”兼修的苹果系统更有机会,还是躲在众多手机厂商背后、拥有世界上最多用户的安卓系统拥有更顽强的生命力?

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世界上智能手机的使用人数逐年增长,而苹果的市占率却在逐年下降,而在不久前的MWC2019,苹果甚至杳无音讯。

从后往前看,谷歌推广策略无意之中致敬了“QWERTY键盘”,而如果社会学原理不会因为时代不同失去效用的话,那可以想见的是,安卓在未来必然仍会存在。

《功夫》剧照如何打造现代版“QWERTY键盘”?

路径依赖是当今大多数企业得以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之一,强大如苹果,知名如国内的小米,一定程度上都有着浓厚的“路径依赖”味道。

但路径依赖的巨大弊端在于路径本身所存在的时效性——人们的依赖是有底线的,当产品提供的服务突破了人们的忍受底线,他们完全可以弃之不顾,甚至于加速逃离。

相比而言,技术锁定能让人们失去对底线的感知。

那么想要打造现代版的QWERTY键盘,基本上要做到三点。

第一,保持前瞻性,并且要快。

我们必须比别人更早看到产品的未来应用场景,并且能够切入到应用场景的更上游,这个过程一定要快,快到当很多普通人还不明白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已经跑过了赛道上的其他人。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前瞻性的眼光,并且拥有超人一等的执行力和决心。

事实上后一点更重要,电影《功夫》里有句话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放在这里一样讲得通。因为最快的产品,往往最先广为人知,广为人用,也最容易成为人们心里的标准。

第二,提升技术关联度,将产品变成一种思想

这一点非常难。

QWERTY键盘可以说是无意之中才做到这一步,它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不乏运气,比如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键盘输入方式的天然信赖促成它成为人们与互联网世界进行信息交流工具的键盘的标准。

但如果放在有意识的环境下,我们不能祈求这样的技术。

那就需要借鉴安卓的经验,在完成布局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提升产品跟相关软硬件的关联程度,不仅让用户、生产厂家离不开它,还要让它向底层渗透,让系统用户离不开,让开发者离不开,让终端用户离不开,让后续的开发也离不开……

要结一张大网。

但最重要的并不是这张网,而是让网里的人默认这张网。

为什么说让产品成为一种思想?原因也在于此,当有一天网不在了,产品也消失了,但你的思维并非一片空白。

举个简单例子,就像小时候学数学,一个火柴加一个火柴是两个,所以我们知道了一加一等于二。但后来不用火柴了,我们依然知道了一加一等于二,甚至明白了加法的秘诀。

这里的火柴就是网,而所谓的思想就是法则。

我们要像打造法则一样去打造产品。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超越产品的桎梏。

其实我们很难想象下一个时代的科技图景会是怎样,就像十几年前的我们无法想象这个使用智能手机的时代一样。

但我们依然可以创造超越时代的产品或技术,因为技术的发展都呈现线性上升趋势,所有当下的技术或产品都可能成为未来事物的基础,或者说规范。

而所谓的超越时代,就是旧的产品在新的时期仍然存活,并且被更高效地利用。

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克服的思维惯性就是——让未来的人们仍然使用我们的产品。

我们更应该接受另一个事实——人们拥有更高明的技术和产品。

我们如果仍要打造QWERTY键盘,就要忘记产品的实体,而去思考产品存在本身所对应的用户的问题——产品的出现本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很多情况下,问题不会变,但解决问题的方法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答案,但无论哪一种,它们必然存在着相似的初衷。

而超越时代的产品或技术,往往诞生于这些看似路径不同但出发点和目的地都相同的问题之中。

结语

大概半个多月前,一个朋友问我有没有听说过德夏沃克键盘,我当时愣了一下,还以为是个键盘的品牌。在此之前我对键盘的分类只有机械键盘、薄膜键盘等等,而对键盘布局一无所知。

直到我几天后无意之中翻到经济学家张宇燕教授所著的《键盘上的经济学》一书,看到一篇关于QWERTY键盘小故事,我才明白过来,这里指的是两种排列方式不同的键盘。

于是心生好奇,翻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一下,才看到了隐藏在故事后面的大风景。

谁能知道,一个司空见惯的键盘后面,会隐藏着一个极不寻常的科技现象甚至是社会现象?谁又能想到在这个现象背后,又隐藏着科技巨头们赖以发展壮大的秘诀,或者说一个无懈可击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经典案例。

无论如何,它值得一写,但我更想让人们透过文字明白的,是这种现象所映射出的可怕智慧,以及所隐藏的巨大机遇。

希望前者能够让你开阔视野,不被格局束缚住思维;希望后者能让我们的企业家们看到更广阔的未来,创造更有价值和生命力的产品和技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LTC7页PPT,融资8个亿_PEN:ALA

近日,法国巴黎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MistralAI宣布完成1.13亿美金种子轮融资,公司估值为2.6亿美金,是欧洲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种子轮融资之一.

[0:62ms0-2:74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