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开白……学习类APP进校路径如何生变?_新大陆:EDGE

导语

正在展出的致敬新中国教育70年“播撒希望”主题图片展上,展出影像的内容从建国初期的“扫盲热潮”到1977年恢复高考,到了2013年,“教育信息化”就成为了第一热词。教育信息化2.0行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产业融合,科技赋能使教育不再受时空束缚,教育公平普惠的目标实现有了抓手。

泛教育类APP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随着手机、PC等终端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学习类APP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学生们的屏幕上。学习类APP着眼于碎片化时间、通过游戏互动等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将有疑惑的问题随时拍照上传查找资料,可以在家中通过直播课或者录播课进行学习,提高了便捷度。

同时正如一位学习类APP创业者所说,学习类APP只有进校,才能真正接触到师生,才能实现产品和服务落地,同时,实现“进校”也是对学习类APP的能力和资质最好的“权威认证”,因此在课堂上同学们通过IPAD上课,课后在班级微信群中接收老师的作业布置,成了孩子校园学习生活中的常见情景。

但近年来,学习类APP行业频频被曝出乱象,被曝光的问题大多围绕内容涉黄、付费网游、诱导充值等,更令家长感到不安的是,这些号称致力于辅助学习的APP,针对的用户群体都是中小学学生。一位家长对鲸媒体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年龄段孩子还小,而且大多处在叛逆期,正好还是世界观价值观建设的时候,这些APP存在的问题危害很大,而且大多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手机注册使用,家长很难进行监管。”

对此,广东出台《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同时,浙江也于4月22日出台《浙江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意见》,将“严禁教师通过QQ、微信群留作业”改为“严控”。

对于这两个新规的出台,鲸媒体采访到一位学习类APP负责人、熟悉新规政策知情人及学生家长。知情人认为,新规针对“谁来审查、如何审查、审查什么”的关键问题,在教育部原有政策上,给出了更加细致具体的广东方案。家长们对于新规普遍表示支持:“政府严格管控,才能保证孩子学习的净土,我们家长也才能真的放心。”学习类APP负责人也说:“看到新规出台,松了口气,新规定细致明确,可以避免地方学校怕麻烦‘一刀切’,合规的学习类APP看到了曙光。”

目录

学习类APP暗藏有害信息?

教育部严令监管,学习类APP行业仍存乱象

广东省出台学习类APP新政,明确“螃蟹怎么吃”!

合规的学习类APP经营公司:看到了曙光!

浙江将“严禁”改“严控”?泛教育APP管理新规!

学习类APP暗藏有害信息?

翻看之前的新闻,发现家长的担心并不无道理。去年10月末,央视新闻频道曝光了关于第三方学习类App存在内含游戏、追星、打赏等与学习无关内容,以及其他违法违规、不适应中小学生的内容。其中一款名为“互动作业”的学习类APP被重点披露。作为一个学习类APP,互动作业微信公众号却先后推广了百余款网络游戏,其中一些还包括大量软、性暗示、网络交友方面的信息内容。

有媒体曾连续报道过一个教育类APP“纳米盒”。纳米盒是上海进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专为中国学前幼儿及小学生和家长提供学习辅导和成长教育的APP。纳米盒的业务介绍为“以提供‘课本点读机’为主要功能,包含汉语词典、听力教辅等众多的学科学习工具,还有国学、绘本、科普、艺术等课外兴趣内容,覆盖语数英全学科微课教辅和纳米盒网校课程”。鲸媒体在其校园版官网上看到,纳米盒声称覆盖全国134中小学,还有电子课件辅助老师课本课堂教学。

但在这家媒体的连续报道中,纳米盒同样被曝光含有大量网络游戏,这些游戏大多无需实名认证,同时一些答题类游戏还存在诱导孩子花钱解锁购买关卡及道具等。最令家长担忧的是,这款APP的社交板块“世界圈”中,“求关注”“求点赞”“涨粉”成为最常见的内容,所谓的“找CP”“处对象”以及大量露骨字眼充斥在学生用户的聊天记录中,有的还含有涉黄内涵图片等,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在一个“入校”的学习类APP的界面中。

在去年10月央视曝光之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教育部等多部门展开调查,对于上述两款APP作出处罚,“互动作业”被要求停止运营并罚款5万元,“纳米盒”则被要求关停问题板块,并予以罚款8万元。

教育部严令监管,学习类APP行业仍存乱象?

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教委展开全市“关于调查学习类App有关情况的通知”,要求详细了解每位在校生使用第三方学习类App的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所用App的名称、使用学科、主要用途和收费情况。同时,还对App的使用是家长行为还是教师或者学校行为,以及使用时长等方面进行调查。

2018年11月26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首次对线上培训机构作出规定。明确提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面向中小学生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实施培训教育活动机构的备案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工信、网信等相关部门,加强对线上培训内容的监管。

针对这些学习类APP的乱象,为给出较明确可行的具体方案,在今年1月2日,教育部就出台《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开展全面排查,凡发现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学规律等内容的APP立即禁用。凡涉嫌违法违规的APP、公众号交由当地网信管理部门及部门查处。

要求建立学历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未经备案审查的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也不得在课外统一组织或要求、推荐学生使用。同时要求引入学习类APP的学校合理选用APP,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影响正常教育教学。

通知一出,各地方教委也纷纷响应,严格组织排查。1月25日,上海市网信办会同市扫黄打非办、市教委,联合约谈上海属地16家主要教育学习类APP运营企业,涉及27款学习类APP。

1月17日,浙江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排查和清理进入校园的有害APP,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列入重点排查范围。其中,要求中小学校及教师一律禁止利用APP发布学生成绩、排名等信息。

江苏、四川、云南等地纷纷排查、清理各类已进入中小学的教育类App,动员家长举报,形成日常监督机制、审查备案制度等。

北京、广东等地多家学习类APP运营企业联合发起自律倡议,称将主动开展内容自查,履行备案责任,执行进校不向未成年人收费等新规。

重拳之下,大量严重违规的App被勒令关停下架,家长们拍手称快,学习类APP有害学习之风似乎可以随之戛然而止。

然而,仅仅两个月不到,无数“僵尸APP”纷纷改旗易帜“借尸还魂”。为何学习类APP中的杂草“屡烧不尽”?“规定能够让我们看到政府对于这个问题治理的决心,然而监管规定落地实施方面,困难重重。”知情人士对鲸媒体说,“谁来审查、如何审查、审查什么,这些细节问题如果不解决,监管政策落地效果就会打折扣。”

APP入校,审批部门很难确定,工信部门、教委、网信办、甚至扫黄打非办公室,到哪个部门审批很难断定,加之很多APP全国都在使用,去哪个地区的相关部门审批都成为令经营者头疼的问题。加之APP的功能众多,有些隐藏功能很难被检查,如何审查也是困扰监管部门的难点。

广东省出台学习类APP新政,明确“螃蟹怎么吃”!

针对上述学习类APP监管方面的困扰与问题,4月2日,广东省教育厅牵头并会同省有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

《管理办法》确立15条细则,囊括了当下App乱象治理的10大关键点。同时还包括办法释义、管理操作指引两份配套文本,明晰了管理审查内容、范围和申报审核流程。

首先,《管理办法》给学习类APP定了性,称校园学习类APP,是指面向广东省中小学生、具备教学或作业等功能、以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作为使用载体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包括校内学习类APP和学科培训类APP两种类型。确定监管范围为广东省各类公办、民办性质的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

最重要的是,《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监管内容,以及APP跨地区的特点所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稿件中指出:考虑到校园学习类APP的跨地域性,为减轻基层负担,广东省校园学习类APP内容审查工作由广东省教育厅统一负责实施,不需要各地市、县、学校和机构逐级审查。“这下知道出了问题找哪个部门负责了。”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说。

《管理办法》还对APP经营和主办者作出了自查规定,规定校园学习类APP主办者应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查机制,保证APP发布内容健康有益,产品(含各功能版块)无网络游戏、娱乐、购物、商业广告等与学习功能无关的内容及链接,不得存在追星、互动交友、动漫、美食、星座、加圈子、发布个人动态等,不得存在性暗示、性诱惑等不良、低俗内容,不得存在吸引眼球、非法营销的垃圾内容。

《管理办法》中还提到了隐私保护相关内容,校园学习类APP需要获取学生用户个人信息的,应由学生用户主动填写有关个人信息。不得调用和学习功能无关的隐私权限。同时APP不得强制收费、不得恶意扣费,还需提供针对学生用户的护眼模式的说明文档。

自广东这次新规出台之后,“开白”成为学习类APP经营者们的目标。“不‘开白’不可能实现入校。”一位经营者对鲸媒体说。

所谓的“开白”是这次新管理办法中的一大亮点。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园学习类APP实行黑灰白名单和红黄牌动态管理制度,给学习类APP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审查通过的,列入白名单,通过广东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等渠道公布APP主办者的名单及产品信息。自2019年9月1日起,凡未在广东省教育厅审查通过并列入白名单的校园学习类APP,各地市、县、学校和校外机构不得要求或推荐给中小学生使用。

对于如此细致严格的审查办法,家长们都表示支持:“过去给孩子选择学习类APP大多都选择较大的辅导机构的配套APP,一般来说这些公司都有线下培训机构,更可信一些。如果广东新规实施之后能够推行到全国,我们家长也能放心多了。”

合规的学习类APP经营公司:看到了曙光!

“心里一块石头放下了。”一位学习类APP经营者在了解广东的新规之后,曾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这样说,“1月份教育部发规定,严禁未经审核App入校,其中要求学校先审、教育局备案后学校才可使用,但备案审查的具体办法却没有明确。在一些地方,学校不敢用、干脆‘一刀切’。企业入校路径就一下子被堵住了。《管理办法》对行业来讲是个好消息,明确了监管部门、监管办法,我们也知道怎么自查改正,可以说看到了曙光。”

早在今年2月下旬,广东省教育厅针对学习App审查管理召开了一次企业座谈会。广东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在会上介绍说,这次选择了大、中、小型的企业,新成立、成立时间较长的机构,广东省内、外的企业等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尽量多覆盖群体、体现不同类型企业代表性。

这些企业里,不乏作业盒子、盒子鱼等知名在线教育机构,据悉广东是作业盒子用户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广东省注册师生用户近400万。针对《管理办法》实施之后,企业的看法和响应,作业盒子有关负责人对鲸媒体做了阐述。

针对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作业盒子响应政策要求,完成产品整体升级,主要针对用户信息保护、护眼、家长管控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技术配置,同时实现面向学生应用的校内学习工具完全免费。

提起《暂行办法》,作业盒子的负责人表示赞同:“《暂行办法》应该说是国内第一个针对学习类APP的省级管理实施细则。它对监管主体、产品规范、备案细则和动态监管机制包括过渡期等方面作了明确的制度安排,同时也考虑了师生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选择,因此我们认为是完全可行、可落地的管理办法。”

同时他也表示,作业盒子将继续与各地保持沟通,依据各地出台的各项有关规定和细则,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备案,更好地与学校配合,为广大师生用户提供教学产品和服务。

鲸媒体也就这一问题对话了一起作业的负责人,他表示:“如果说教育部文件为进校服务指明了方向,那么广东的政策就是从实际执行角度告诉大家如何前进。这实际上对于行业而言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为校园学习类APP定义了准入门槛和审核机制,另一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管。让优秀的企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一起作业表示,公司在接到相关文件后,对照文件细则进行了自查。在此之前,公司就已在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通过版权合作、三重全量审核,保证平台内容合规。在信息安全方面,按照专业等级保护要求部署,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保障支付安全,杜绝未成年人支付;同时按照要求,在App内置青少年安全护眼体系功能。

对于《管理办法》实施后公司的工作预想,一起作业的负责人说:“目前公司继续完善相应的功能和体验,按照文件的要求,稳步推进备案程序。同时在这里也呼吁这种具体、可执行性高的‘广东经验’能推广到更多地区。”

浙江将“严禁”改“严控”?泛教育APP管理新规!

其实各地对于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APP的监管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学习类APP,泛教育类APP也出台了监管新规。

泛教育类APP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就是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布置作业。出于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视,浙江省教育厅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中,曾提出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引起广泛讨论。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对学习类APP较大影响,尤其那些提供作业分发和批改等服务的APP将面临业务转型。

但在4月22日《浙江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时,浙江省将“严禁”改为“严控”,为泛教育APP留下了“一线生机”。

对于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布置作业这一行为,家长们褒贬不一。有赞同的家长告诉鲸媒体:“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老师曾使用过这种方式,目的是便于家长进行监督。对于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老师采取这种办法,我们表示理解,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限,认字识字的水平有限,有时在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完全记录和理解,课后作业完成的效果也会打折。老师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通知,一方面效率高,时效性强。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及时了解课业内容,便于课后监督及督促。”

但也有家长质疑老师这种行为是在把责任转移到家长身上。另一位家长对鲸媒体表示,孩子对于自己作业负责,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小开始养成他的这种自主能力和责任心。“这一个小事儿,对孩子影响特别大。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做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每天做完了自己对着记事本检查核对。对习惯养成特别好。”

在得知浙江将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改为“严控”之后,有家长在网络上质疑此举意味着政府部门放宽了对于泛教育类APP的治理,开始担心起上文所述乱象会不会卷土重来,孩子的视力可能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鲸媒体注意到这些质疑的声音,联系到了一家学习类APP的负责人询问看法,这位负责人表示:作为学习类APP经营者,他对于浙江将“严禁”改为“严控”的决定表示理解。“本来之前严禁使用APP布置作业的这个文件也不是为了完全杜绝APP进校,而是进行严格的审查,杜绝有害内容,让净化过的APP帮助到教学。所以‘严禁’修改为‘严控’并不意味着‘放宽’,而是意味着更清晰地传导本意。”他还表示,“审查是不会放宽的,该监管和审核的内容肯定要监管和审核,只是政府同样希望指出在合理、规范的前提下学校可以使用。”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学习类APP本身就是和教学相关的,通过支持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获得学校的支持使用,所以路径上不能也不应该变更,只有更好地合规才行。他同时还呼吁各省甚至教育部尽快出台可以操作执行的细则,供企业尽快合规并提交审核。

对于浙江出台的《意见》,一起作业的负责人对鲸媒体说:“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我们既要看到学习类APP在提高学习效率、丰富学习内容上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内容、护眼方面带来的潜在风险。这里的核心是如何‘扬长避短’,不是‘因噎废食’。看到浙江省已经将‘严禁’改为‘严控’的消息我们很开心,表明浙江省已经看到了泛教育类APP的积极意义,以‘疏’代‘堵’,严防有害APP进入校园,同时欢迎优秀的APP继续为学生服务。”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3:40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