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肆虐之际,一些西方国家的民众开始抢购厕纸,有些人甚至大打出手。有的超市厕纸货架被买空。这种行为的心理学根源是什么?
撰文/记者王雪莹
编辑/丁林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采访专家:
冯廷勇
肖震宇
聘用保安专门维持厕纸货架的销售秩序——这是不是听上去很荒谬?不过,这是在国外很多超市发生的真实场景。
"我们几乎每十分钟就要补一次货,却依然满足不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一家超市的负责人MattWade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无奈地说。
▲保安守在厕纸货架一旁,超市正在补充货源。图源:NewDaily
事实上,不仅仅是澳大利亚,令人费解的"厕纸危机"正快速地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许多人为了抢购厕纸不惜花费数小时排队,甚至会为了争夺最后一提而大打出手。
Google香港销售总经理:初创企业可率先使用Google Web3产品及社群资源,加快技术及服务开发:金色财经报道,Google香港昨发表《智慧数码城市-飞跃新高:促进香港初创生态发展》报告,发现逾半数受访初创有意投资人工智能(AI)及机器学习(ML)技术;超过八成受访初创更打算未来3年扩展海外业务,粤港澳大湾区及东南亚是两大目标市场。
Google香港销售及营运总经理余名德指出,大湾区及东南亚邻近香港,加上互联网渗透率与日俱增,为本港初创提供庞大商机。另一方面,中东地区拥有庞大私募资金、完善的商业法律及营商环境,正成为海外初创的发展据点,Google一直透过旗下产品及Google for Startups等计划,支援初创业务发展。针对近年兴起的Web3技术,该企透过Google for Startups Cloud Program,为符合资格的初创,于两年内提供高达20万美元Google Cloud抵免额,初创企业亦可率先使用其Web3产品及社群资源,加快技术及服务开发。[2023/9/7 13:23:55]
从昔日被打折促销的普通消耗品,到如今的"断货王",厕纸危机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神奇的心理?当人们抢购厕纸时,人们实际到底在"抢购"什么?
"开始其实也不是很理解大家,但时间久了,就觉得……既然大家都在抢,我们也抢点儿吧。"
Web3安全公司SphereX完成820万美元融资:8月9日消息,Web3安全公司SphereX以2400万美元估值完成820万美元融资,Aleph领投,参投方包括Pillar VC、Fabric Ventures和Mensch Capital Partners。
据悉,SphereX推出的产品SphereX Protect允许区块链应用阻止可疑交易的执行。协议和应用的开发者可以将SphereX的代码注入到他们的软件中,通过分析过去的正常和异常交易来标记SphereX认为可疑的未来交易。[2023/8/9 21:34:54]
小袁是一名在德国工作生活了近四年的中国人。在接受北京科技报记者采访前,她刚刚在超市"抢"了两提厕纸。尽管在此前的沟通中,她曾多次对各种抢厕纸的新闻表示"无法理解"。然而没隔几天,她就从旁观的局外人转身加入了抢购大军。
△3月21日,柏林一处公园内出现了讽刺厕纸危机的涂鸦。图片来源:sltrib.com
"其实家里的厕纸还是有的,但是看到这么多人抢,我也有点儿担心,万一到时候真需要纸,超市里买不到就糟了。"
Galaxy Digital CEO:如果比特币购买难度下降,其价格将会更高:Galaxy Digital首席执行官Mike Novogratz在CNBC节目中表示,购买比特币仍然很困难。Mike Novogratz认为,如果购买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难度减少,BTC价格将更高。在回答有关高盛称不能将其视为资产类别的问题时,Novogratz说,传统银行业正在错过更大的前景。(u.today)[2020/5/28]
错失恐惧症
事实上,小袁的那句"万一呢"背后,正是人类面对未知因素时的患得患失,而这种焦虑反应常被人们称为"错失恐惧症"。
产生这种心理的人往往会认为,别人在自己缺席的时候一定经历了某种不得了的好事,或是得知了某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只有与他人始终保持某种关联,例如保持行为上的一致,才能降低或减缓这种不安情绪。因为担心可能会错过机遇,甚至对这种可能的后悔心生恐惧,所以他们选择了"宁愿错买,也别错过"。
"人们会觉得如果这个人在买,我的邻居也在买,那肯定有什么必买的原因。"新南威尔士大学消费者行为研究副教授NiktikaGarg说。在她看来,患得患失的心态并非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只是在灾难来临前,外界不断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加重人的心理压力,让这种"错失恐惧"变得比平时更明显而已。
V神:疫情不会影响加密货币价格走势:V神在Twitter发文表示,几天前我查看了加密货币图表,感觉价格如果没有继续回升就会下跌。该预测似乎已被证明是正确的。我认为加密市场并不关心新型冠状病。[2020/2/29]
△澳大利亚的两位行为学研究者在卫报发文坦诚,他们进了超市也忍不住想买几卷……
对此,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廷勇则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或不可预测情况下,民众的从众心理会明显上升,在社会上引发心理上的马太效应。他指出:"看到别人在'抢购',自己也就很容易被这种情绪'感染',从而导致也跟着去'抢购'……越抢越加重大面积民众恐慌心理,最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抢购'。"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助理教授SandervanderLinden:"当人们压力很大时,做事的理由也会变得模糊,所以他们会选择先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如果其他人在囤东西,他们就会更倾向于也做同样的事。"在他看来,跟风抢购厕纸正是身为群居动物的人类面对恐惧时,希望通过寻求群体认同来降低焦虑的结果。
声音 | 工银国际经济分析师:此次疫情中多家银行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为中小企业纾困: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与工银国际宏观经济分析师高欣弘刊文表示,此次疫情中,多家银行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及区块链技术为中小企业纾困,而系统化改革或将为未来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渠道。(第一财经)[2020/2/25]
眼睛"局"
人们的眼睛在这场"局"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厕纸之外诸如面包、罐头、冷冻食品、体温计等商品,也在热门的抢购清单上。不过在旁观者看来,这些商品空架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远不如成提、成卷售卖的厕纸大。
▲空荡荡的厕纸货架在超市里格外显眼。图源:AAPIMAGE
"你只是记住了50卷一提的厕纸从货架上消失时的情景,你能注意到这一点,那是因为它们占的空间真的很大、非常显眼",格里芬斯大学消费者心理学教授DebraGrace说。在她看来,正是因为体积庞大、容易被发觉,所以厕纸货架满架或空架时的状况更容易被人关注到。
类似的,中央昆士兰大学健康、医疗及应用科学学院专家AlexRussell博士也指出:"小商品一旦卖光了,超市能很快用别的小商品填满货架,但是成提的厕纸不同,它们可不是货架上的小洞,可以随时堵上——它很难用旁边的商品及时掩饰"。
糟糕的是,人类本就容易受到感官,而铺天盖地的报道又不断强化了人们对这一点的注意力,让更多本来还没意识到"厕纸货架空了"的人,"又快又准"地发现了这个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此一来,厕纸危机反而真正到来了。
日本熊本县是最早陷入厕纸危机的地区之一。最开始,只是一两家超市出现了厕纸供应不足的情况,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带着自己的猜想评论、转发这些照片,这种本来只是局部地区存在的问题被无限放大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的肖震宇博士认为,正是这种"预期的稀缺"引发了抢购和囤积,反而最终真正造成了"纸荒"。肖震宇说,"这就跟美国心理学家GerogeKatona当年提出的'另类通货膨胀'理论一样,即'通货膨胀的产生,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货币发行超出了市场上的商品发行,而是人们预期通货会膨胀',只是这次的对象从虚拟的货币变成了具体的厕纸。"
追求"零风险"
人类追求零风险的心理,也是导致"厕纸危机"的一大诱因。
具体来说,在外界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时,人们容易倾向于"彻彻底底"消除某一种不确定因素,力图将其危害性降至"0",而很难理性地接受"风险不可能消除,只可能降低"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本能地执着于某种可控因素,通过"一根筋"地解决这一问题,来降低自己的认知压力。
▲厕纸货架几乎已被抢购一空的超市。图源:Seattletimes
以厕纸危机颇为严重的美国为例。美国的确是一个"特别耗纸"的国家: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消耗100卷厕纸,但其国内有超过150家企业专注生产厕纸——满足本土的市场需求远远足够。囤积大量厕纸的行为,实则是在减轻人的焦虑情绪。
"厕纸作为一种日常消耗品,放多久都不会腐烂变质。不管什么时候买、买多少,你总有一天会用到它,这是抢购的前提。"社会心理学家BellaDePaulo博士说,"而且它价格不贵,不会让你产生'乱花钱'的罪恶感。在觉察到风险时,这种成本相对便宜的行为着实能让人觉得自己做了些什么、彻底消除了什么风险。"
总而言之,一面是随着疫情发展有着太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未来,一面是只要囤够了厕纸就一定不会出现的用纸危机——后者的确是一种可以明确地、彻底地消除不确定性因素、减缓心理压力的选择。
负性注意偏向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群居动物,需要时刻从外界获得必要的信息才能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面对突发事件时,人会因为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因素上升而产生恐慌心理,这实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本能反应,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科学的疏导,尽可能地减少恐慌性抢购现象的发生,及时、充分、流畅的信息传播此时就成了重中之重。
冯廷勇教授说:"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负性注意偏向'的心理,导致大家更容易注意到负面消息,也更容易相信负面消息"。有鉴于此,在非常时期,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平台更应注意进行科学的舆论导向,以帮助疏导社会上的恐慌情绪。
"现在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却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如果权威媒体能尽量做到信息透明、沟通流畅,就会大大降低这种负面影响,帮民众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苹果用户可以在Appstore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安卓用户可以在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华为、小米等应用市场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