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价之宝”到“不值一文”,知识在贬值,教育核心何在?_:

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知识,可说是从”无价之宝“到”一文不值“,那么教育孩子多读书错了吗?读书当然无错,但是,孩子在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知识是如何从无价之宝到一文不值的?

蛮荒时代,”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知农时,才可以保证一个氏族、部落的生存、发展,经验积累,口授传承,可谓无价!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甲骨文文字产生并逐渐成熟,人类进入新时代。知识价值几何?参考以下两个史料:

4000年前,苏美尔人城市中的等级和俸禄如下:第一等级:城主和神;第二等级:城市长老,俸禄为180块面包,;第三等级:书吏,俸禄为120块面包,第四等级为各级采购官员,俸禄为80块面包,第五等级包括大祭酒、仓吏、信使、管事、军队长官、工程主管等,俸禄为40-48块面包。

楔形文字2000年前,刘邦率军占领咸阳后,萧何把秦的图书、文件全部运走,掌握了山川地理、人口物产等知识,成为战胜项羽,建立大汉王朝的宝贵财富。

人类文明的早期,知识依然是无价宝!

自隋唐雕版印刷开始至民国时代,书成为知识载体,那么一本书是什么价值呢?

隋唐雕版,价值极高,关键是印数极少,有钱买不到!

宋代印制一本书,《大易粹言》需3.3贯钱,约相当于现在1000元人民币,售价八贯,相当于现在2000多元人民币。

清代早期,每页书的印制成本是白银4钱,印制一本40页的书,成本为16两白银。大约折合现在的2500元人民币。

清末论语清末民初,书籍印制广泛起来,一本论语、诗经这样的小薄本,大约1-2元。大约折合现在200元人民币。

民国初年诗经而今,一本几百页的书,几十元而已,平均每页0.1元不到啊!如果我们从互联网上浏览,一本书的文本,不过几兆字节,这可以说是一文不值了!知识在贬值,什么在增值?

创新无价

仓颉造字,蔡伦造纸,毕升印刷,这些改变历史进程的发明,何其伟大!然而,这些发明虽然给了他们荣誉、地位,但在当时,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财富变化。

灯泡,汽车、二维码,5G,这些发明、创新,被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快速复制放大,价值无量。

教育孩子读书,不仅是知道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关键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做到了什么?分析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要想孩子成年后有创新能力,就要在儿童阶段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在读书中去思考、探索和尝试,做父母的,多讨论,不否定,多引导,不僵化,多支持,不畏难。

第一:开放的思考环境,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第二:勇敢的探索精神,成就独立的开拓能力。

第三:积极的践行能力,完成独立的创新成果。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0ms0-3:25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