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两千多年历史的泸州桂圆,今年大丰收,为何开心不起来?_INST:MAN

各位我是江阳沽酒客,一个书写和拍摄泸州地方文化历史,但是不陈旧和守旧的人,若是喜欢请关注收藏。

在泸州它可能有很多种叫法;在泸州我们一直认为是当地的土特产;在泸州关于它的传说可以编辑成一本书;在泸州有个地方虽然以自己的姓名为地方,但是还是它更出名。没错你知道我要说的是泸州的桂圆,也叫龙眼,还被叫川弹子。

但是说到桂圆,除了泸州人自己以外和一些跟泸州有交集的外地朋友,恐怕知道它是除了酒之外的泸州特产的还是不够多。

不过没有关系,你问十个泸州人,起码八个不会说桂圆不是泸州的特产,当然限于老泸州人,那些才出生十多二十年左右的,那些其他地区到泸州工作或者定居的,可能不知道。

泸州这个地方有两种水果,比较有名,一个荔枝、一个桂圆,今天荔枝主要来自合江县,桂圆在泸州市区和泸县。当然其他地方也有。

但是显然桂圆没有荔枝这么好的身价,而荔枝这些年也开始降温了,我指的是价格,你要知道,我们这里的环境是,跟风达人,在动脑壳是好伤心的事情哦,不如你干啥子,我也干啥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大不了烂在地里,要富一起富,要穷一起穷。当然这个想法是一部分人,但是劣币驱逐良币,副作用很难受。

泸州种植桂圆的历史是真实的,虽然张坝和其他地方也没有千年的桂圆树,并不代表它当年就没有被种植。据农业考古资料考证、四川龙眼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见1983年《农业考古》〉。汉代左思的《蜀都赋》中即写道:“旁挺龙目(注:即龙眼),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彩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哗哗而猗猗”。这是对当年龙眼生长状况的描写。

可见四川泸州等地栽培桂圆、荔枝历史的悠久。由于g桂圆属亚热带果树,一般适宜平均气温18°C地区生长,所以四川桂圆历来集中成片主产于泸州和今天泸县大部分地区。

张坝算是有名气,但是不是唯一,而且这几年张坝搞成了一个风景区,已经不是考虑桂圆生产了,俨然要给桂圆整个泸州历史博物馆回顾的样子,虽然人家并没有搞博物馆。由于这个地方形成了至少三五百年的桂圆林,已经曾经来泸州插占的张姓人士,也是过去泸州喜欢用人姓来命名比较有影响的地方,但是请不要神话,至今也没有啥子好不得了人物出现,今天我们说一句,张坝你晓得桂圆多,还是晓得张家大人物多呢?

原因很简单,泸州地方水浅养不了大鱼,人家张家很多人出外成名,你我并不知道。但是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桂圆。

在我们一部分对此感到骄傲的同时,请注意分清一个东西,土特产和几千年的历史,是不是就等同于巨大的需求而产生丰厚的回报。

显然,这个问题,很多人没有考虑过,一味的说故事讲好,东西好卖。拜托,你把大家当成小孩子可不行,这些年,啥子故事没有被人讲过,真实的,杜撰的,很无趣。

就是不愿意去做市场,调研和了解。形成一套合理的模式。我们先说认知度,再说认可度,泸州人对桂圆的需求有多大,外地人有多大,你上网查一下桂圆的词条,上面醒目地写着:主产于福建、、广西。生长在南亚热带地区。

那么说我们的土特产就首先认知的人不多,至于认可度,全国对于桂圆的需求来自的地方,肯定有个对比,比如泸州的本地桂圆跟其他区域如何呢?消费者认可度又如何?

好,这些还没有完,我们到底种植这个,等级分出来没,今天合江荔枝都有不同的品种,而桂圆呢?其实也品种繁多,历史上均以果形大小、色泽等取名。如罗ト桂圆(个大味淡),泡圆,万扣(个头小),大、小青壳,大、小黄壳等。经烘烤后所制干品按等级还分为贡元、泡元、顶元、头元等不同等级。今天有几个晓得,普及的如何,它们区别在哪里?

这些没有人去培养,反正,种嘛,有些年好像有点道理,就盲目跟风,结果这几年桂圆丰收,最后啥子结果,自己心里没点那啥数吗?

总之,我觉得桂圆有历史和文化自然需要重视,提高它的一种人文价值,但是市场同样需要有人去做好评估,并且对各个地域的种植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还要建立好渠道。多元结合,或许还有点意思。

当然沽酒客说的只是个人意见,在我们这个喜欢外地和尚念经的地方,对本地人不太在意的,而且谈情怀不谈钱,我就纳闷了,你都是商业行为,为什么偏偏要让别人来给你义务劳动呢?还贴路费,一些文旅项目至今困惑也不是没有道理。

说白了,还是地方一些人对知识和文化并不尊重的原因,觉得它们廉价不值钱。其实这才是最大的症结,而迷信异地权威,造成水土不服不是一次两次,反正很多时候,过犹不及啊。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15ms0-3:3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