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根据4月10日最新消息,算法稳定币FeiProtocol提交了使用协议控制价值(ProtocolControlledValue,PCV))来支撑FEI价格的提案,治理代币TRIBE的持有人可从北京时间4月10日晚上12点开始投票。对于FEI调整后的价格,本次投票有三个选项:1美元;0.9美元;不做调整。这次投票将关系着FEI的价格能否回到水上。
打着创新算法稳定币的名号,FeiProtocol自从正式上线以来就bug不断。4月8日,FeiProtocol宣布关闭销毁激励机制,以应对此前出现的激励漏洞,官方认为,关闭该机制将减轻抛压,并有助于恢复Fei回到锚定目标。截止发稿前,Fei的单价是0.79美元,距离锚定价依旧差距较大。
Bitdeer通过挪威、不丹新数据中心推动加密挖矿扩张:金色财经报道,比特币矿企Bitdeer Technologies Group发布了2023年6月的运营更新。比特小鹿首席执行官孔令辉表示,其位于不丹的100MWGedu采矿数据中心将于7月开始运营,而另一个涉及在挪威Tydal采矿设施建设175MW浸没式冷却数据中心的重大项目正在进行中,预计于2025年完工。据更新,截至2023年6月,已有约10,000台矿机抵达比特小鹿的Gedu数据中心,其中包括约8,000台新矿机。
据报道,另有22,000台设备正在运送到该数据中心,预计该数据中心在2023年7月投入运营后将为该公司的总电力容量额外贡献100兆瓦。[2023/7/11 10:46:44]
就在此前官方宣布关闭销毁激励机制后,Fei的负溢价一度达到了10%,再加上烧伤机制,意味着用户卖出Fei并不会得到任何代币,换句话说,Fei已经基本宣告归零了。
动态 | 挪威比特币百万富翁为逃脱持者威胁被迫从二楼阳台跳下:一名来自挪威的比特币百万富翁近日遭受了一名持者的威胁,为了逃脱,该富翁不得不选择从二楼阳台上跳下。据悉,这名40岁的男子是一名从事加密货币业务商人,拥有价值约1100万美元的比特币,尽管他公开了自己的加密财富,但却没有雇佣任何私人保安。目前,尚不清楚该富翁是否安然无恙。威胁者的律师表示,其当事人拒绝认罪,但在10月17日的法庭听证会之前,他不会提供任何进一步的细节。[2019/9/9]
然而Fei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算法稳定币上折戟的项目。
就在上个月,算法稳定币TSD、AMPL、BDO、ESD和BAC等遭遇闪崩,价格跌至1美元以下,而ESD和BAC则更为惨烈,大幅偏离1美元,基本归零。
DeFi领域为什么需要算法稳定币?
声音 | 媒体:挪威航空或将加密货币纳入支付选项:据当地金融报纸Dagens N?ringsliv报道,挪威低成本航空公司——挪威航空(Norwegian Air)联合创始人Kjos家族宣布,计划8月在其新生交易所NBX开启交易。 据报道,Kjoses家族已经购买了大量比特币,并将把加密货币纳入挪威航空的支付选项。公司高管Stig A. Kjos-Mathisen表示:“首先,市场将启动。然后NBX将为航空公司提供一个支付解决方案,这样航空公司的客户就可以用虚拟货币支付了。”(Cointelegraph)[2019/7/24]
稳定币被称为DeFi的基石,充当着DeFi协议里的借贷抵押品或是交换媒介。目前DeFi的锁仓量已经达到了800亿美元,市值也超过了1400亿美元,但稳定币的市场却还远远没有真正的显露出来。现在市场上看到的大多比较成功的稳定币项目,如USDT等都是锚定美元,由中心化的公司来运作掌控,这样的优势很明显,效率高、不完全依赖于市场的自发行为,较为安全。虽然很多团队都在探索去中心化的稳定币,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它的缺点在于资本效率低下,并将抵押资产至于风险之中。
动态 | 受补贴政策影响,外国投资者取消对挪威矿场投资:据CCN消息,NTC Services AS透露,受到挪威政府取消矿商电费补贴政策的影响,一名外国投资者已经取消向挪威Tydal市的加密矿场提供1170万美元投资。[2018/11/29]
目前来讲最成功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协议是Maker,它依赖于用户拥有的抵押品来创建非波动的去中心化资产。然而,Maker现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资本效率不高,无法对Dai进行闭环套利,因此其价格并不完全稳定,每1美元的Dai总是需要价值1美元以上的资金支持,当Dai高于其锚定点时,无法进行套利。此外,它还面临着协议扩容问题。
基于当下去中心化稳定币普遍存在的问题,业界试图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作出改进。而算法稳定币也就成了主要的创新赛道。
2014年FerdinandoMAmetrano的《哈耶克货币》论文提出了货币总供给随需求变化的rebase模型。RobertSams写了一篇"ANoteonCryptococularStabilisation:SeigniorageShares"的论文,里面提出的铸币税股份制是一种双代币机制,即稳定资产本身以及波动的“铸币税股份”,其所有者根据稳定资产的供求关系受益或遭受惩罚。
不管是像ESD、DSD和BasisCash这样的第一代算法稳定币,还是FLOAT协议、FEI等新近推出的项目,它们大都基于2014年两位研究人员所阐述的这两个基本概念。这些算法稳定币项目试图在不依赖任何抵押品的情况下创造主权稳定货币,然而,它们所创造的货币根本无法实现稳定。
众多算法稳定币项目为何屡战屡败?
究其算法稳定币失败的原因,不难发现大多集中在资金枯竭、模型设计不妥、应用场景匮等上。
今年3月,以FEI为代表的算法稳定币浪潮又再次兴起。一些算法稳定币项目如OlympusDAO、FloatProtocol、Gyroscope等都在业内掀起了不小的讨论。但其实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成功”的算法稳定币项目。包括一开始被市场看好的FEI,募集到超过63.9万枚ETH,并铸造了13亿FEI,为Uniswap带来超过26亿美元的流动性,这些光环一度让它成为算法稳定币里面的佼佼者。
但最终FEI还是陷入了死亡螺旋,它引以为傲的协议控制的资产价值和直接激励(DirectIncentives)模式,被用户戏称为“水牢”,一开始参与创世期活动的投资者和用户现在都被困在“水牢”里,被割已经成了定局。
项目方设想的理想情况是:当FEI的价格低于锚定价时,这时抛售的用户将受到惩罚,而买入的用户则会受到相应的奖励,他们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FEI的价格保持稳定。但理想立马被现实打败。即便在低于锚定价抛售FEI会遭受损失,但依旧有大量用户在处于市场恐慌中选择亏损抛售。FEI的惩罚机制不仅惩罚了卖方,同时也惩罚了买方,这是对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打击,缩小了币的可行范围。此外,FEI的PCV模式并没有解决它口中DeFi的TVL恶性循环,反而直接让FEI陷入了更加绝望的境地。
4月1日,就在FEI创世期的时候,EOS最大的算法稳定币系统USDX遭遇崩盘。USDX是DFS团队在今年1月推出的算法稳定币系统,凭借着“蓄水池+分流器+流速算法”三大机制,上线六十多天流通市值达到6000万美元,成为全球算法稳定币市值TOP2。
USDX的崩盘来自于DFS的底池资金被持续抽离。在3月24日,DFS底池资金接近2亿美元。到31号,底池资金只剩下1.2亿美元。期间,USDC价格从3.5美元跌至0.9美元。同时,一些仿盘的出现也加快了USDX资金分流的进程。
可以看出,算法稳定币的初衷是想通过自己的算法模型来完全抵消中心化机构所带来的价格控制,但因为自身又没有足够的市场认可度以保持价格的稳定性,通过给予套利空间的模式冷启动,以保证自身价格可以与所锚定的货币1:1的等价。
此外,关于算法稳定币的应用需求,其实存在着一个悖论。随着算法稳定币市值的增加,用户手中持有的算法稳定币价值相应地也会增加,但算法稳定币需要不断扩大规模以满足真正的落地需求才能提升它的市场价值。没有需求无法扩大供应,但供应不足算法稳定币难以稳定,继而用户也不会产生需求。这个问题也导致现在的算法稳定币项目,只好通过吸引投机者来扩大市场规模,将其演化为一种“庞氏局”。
算法稳定币是一次全新的实验,虽然当前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如果算法稳定币未来能解决自身“稳定”的问题,那么很可能它将超越目前的DAI,成为真正的去中心化的稳定币。
DeFi世界所追求的持续的去中心化要求其交换媒介稳定币也必须要足够的去中心化,相比USDT这类中心化稳定币和Dai这种质押类的半去中心化稳定币,算法稳定币更符合加密市场的信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