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吞吐”能力:未来营销人的信息管理术_ETF:AVE

编辑导语:信息化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但与此同时,对于信息的筛选和敏感度也在下降。对于营销人来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和信息打交道,接下来,本文作者为我们分享了他的信息管理方法。

不管你是谁,未来考验你的都是「信息吞吐」能力。所谓的「信息吞吐」能力,就是大量吸收信息、并把信息转化成价值的能力。

投资人,要辨识有效信息做投资决策;老板,要靠关键信息,识别未来的机会点;竞争者,要靠识别市场信息,来制定竞争策略;职场小白,要靠行业信息判断职业方向;……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将决定我们的未来前景。因为我是做品牌营销的,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商业信息。对我而言,信息就是资源和生产力。

有意思的是,我这个人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请注意,我用的词是“爱好”,这个词意味着阅读对于我来说不是学习,而是一种享受。很多人说喜欢阅读,是喜欢读小说和漫画。但我是一个可以把《定位》这种专业书,也能读出颅内高潮的人。

所以,我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生活都是和信息打交道。我自信,我的「信息吞吐」能力会比一般人强那么一丢丢。

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的信息管理方法。

一、信息时代,为什么你必须做一个“挑食”的人?

我问过很多人一个问题:“你平常看什么?”,这里面包括老板、CEO、投资人、职场新人,大家普遍给我的反馈是:“偶尔会系统的精阅读,比如看书、或者看梁将军的长文章。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浏览信息资讯,这些资讯反正也不用深思,就是保持自己对行业的敏感度……”

偶尔系统的精阅读当然没问题,但是不挑不拣地浏览资讯很有问题。并不是因为随意浏览资讯占用了你的时间、让你产生了信息焦虑,而是你严重低估了信息对你的影响。有个心理学家,叫约翰·巴奇,他做过一个词语影响人类行为的实验。在实验里,他让受试者挑出一些单词组成句子。

匿名调查:半数技术专业人士“信任”加密货币:根据面向技术专业人士的匿名专业网络Blind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50%的专业人员“信任”加密货币,而57%的专业人员目前拥有加密货币。这项调查询问了1800名受访者,他们是推特、亚马逊、摩根大通和其他各种公司的员工。(coindesk)[2021/3/4 18:13:17]

A组:健忘、秃顶、皱纹、花白、拐杖B组:风筝、孩子、边牧、游客、太阳当受试者组完句子后,他们被叫到大厅另一头的房间,参加另一个实验。注意!让他们走到大厅的另一头,才是实验的关键。约翰·巴奇发现:用A组词语造句的年轻人,比用B组词语造句的年轻人,走路慢了很多。

因为A组里的词,让大家联想到“老年人”,而老年人的行动特点就是走路慢。虽然A组里,没有写任何让你“慢慢走”的词语,但是这些词产生的联想,却触发了我们的行为。

最厉害的是,这种影响是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事后你问参与实验的人,词汇对你的行为有影响吗?大家一定会矢口否认。

现在,你还觉得每天随意浏览一下资讯,对你没什么影响吗?信息对我们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和隐秘。你以为是我们在选择信息,其实是信息塑造了我们。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比如,你中午玩抖音快手,刷到了一首“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右边画一道彩虹”,你开车回家的路上或者吃饭时,很可能就在哼这首《野狼disco》。任何信息都是一类或强或弱的心理暗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只是我们不自知罢了。

魔术师会表演一种读心术,魔术师会在你面前快速洗牌一副牌,然后让你凭借直觉,在心里想出一张牌,比如说红桃A。然后,魔术师就会神奇地说出你心里想的那张牌。

魔术师当然不可能真的懂读心术,他利用的就是信息对人潜意识的影响。魔术师在洗牌时,会在某一张牌上多停留零点几秒,这点停顿时间足够让的眼睛捕捉到、影响到你的潜意识,但是会躲开你的“显意识”。当魔术师让你凭直觉想一张牌时,你大脑里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刚才闪现了零点几秒的那张牌。

欧科云链李炼炫:“信息壁垒”和实物上链是影响区块链落地的两大挑战:欧科云链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炼炫认为,“信息壁垒”和实物上链是当前影响区块链技术实际产业落地的两大挑战。一是存在“信息壁垒”,区块链技术要发挥作用,跨部门、跨领域是关键。但是,目前问题在于难以打通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壁垒。如果各参与方不愿意共享数据,区块链就没有数据之源,形成“数据孤岛”。二是实物上链问题,即目前难以保证线下实物可真实准确地“上链”。打破这一壁垒,需要物联网等配套成熟技术的支撑。李炼炫提醒,在加速区块链产业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应用是区块链的真需求,哪些是假需求,要保证区块链技术能切实解决场景应用痛点,并注重“脱虚向实”,防止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炒作等。(经济参考报)[2020/10/15]

同理,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最近浏览了“狗狗币”的两行新闻,你很可能在投资决策上,突然间对虚拟货币有了兴趣,但你却以为自己是经过理性分析得出了判断。

当年,我听说巴菲特老人家自己躲在奥马哈,主动屏蔽纽约华尔街的各种见闻,我还以为只是他特立独行。后来我醒悟,这是一种刻意的投资策略。巴菲特是通过屏蔽干扰,来保证自己的投资决策不被信息污染。

这就是我对你的一条建议: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先学会做一个“挑食”的人。我们不应该看过之后,再选择相不相信,而是应该先选择能相信的,再决定看不看。

所以,“挑食”的前提是:你必须先建立信息的筛选机制,再去接收信息。

二、筛选信息,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不能什么信息都接受,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大家用的方法都是“过滤”。我说过,只要你接触了信息,其实你已经被它影响了。“过滤”信息不仅低效,而且没用。

只要看一眼网络上漫天飞舞的谣言,我们就知道,大部分的人不仅没有成功“过滤”出优质信息,还把自己的大脑弄堵塞了。筛选信息最重要的原则,不是检查这条信息,而是检查这条信息的「信息源」。

Cardano基金会新任CEO:核心任务之一是填补主流市场与加密行业间的“信任鸿沟”:即将就任Cardano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的Frederik Gregaard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还没有正式就任CEO,但应该会在11月1日之前到职,具体日期仍不确定。

Gregaard认为,人们对开源公链有一种天然的偏见,即“信任鸿沟”。整个加密货币领域只有10年的历史,于此同时,许多知名企业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这些大公司的商业计划可能比像Cardano这样的现有项目涵盖更长的时间范围。此外,加密项目的平均预期寿命往往很低,这不是什么秘密。许多与加密货币有关的局和非法联系(通常被媒体放大)加剧了这种情况,在企业用户眼中,这些都给加密行业带来了不相称的声誉。如果一个大公司选择将区块链作为其核心用例之一,那么它需要确保所选择的协议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继续得到适当的维护。对这一承诺缺乏保证已经导致了Gregaard所说的“信任鸿沟”,而他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填补这一鸿沟。(Cointelegraph)[2020/9/30]

什么是「信息源」呢?我说:“世界上有103种猫咪。”在这句话里,“世界上有103种猫咪。”就是信息,而“我”就是「信息源」。「信息源」就是制造信息的人、发布信息的平台。举个例子,说一下检查「信息源」有多重要。

我在抖音里,刷到有些博主推荐一本书,叫《塔木德》。大家推荐的话术都很一致:

“世界上,前400名的亿万富翁里,有60名是犹太人,比如扎克伯格、巴菲特。23%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犹太人,包括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而犹太人为什么会这么杰出呢?这个流浪2000年的民族,最重要的成功秘诀,在于他们热衷于教育,把所有经验都写到了一本书里,叫《塔木德》。爱因斯坦临终时说:如果让我再活一次,我一生只研究塔木德……”

刷到这种视频,如果你真的对成功和教育很渴望,你很可能点视频上挂的购物车,买下一本“塔木德”。但因为我有检查「信息源」的习惯,所以我看了一下账号作者,是某位“关注女性成长”的励志博主,我就知道这条信息基本不可信。

全国政协委员王晶:运用区块链破除“信息孤岛”壁垒: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董事长带来的3份提案都与“数字中国”战略有关。她认为,“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应以“数字公民”为底座,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打破“信息孤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区块链是破解“信息孤岛”、组织结构弊端等问题的关键技术。王晶建议,以“新基建”为抓手,从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区块链系统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供各部门直接采用,从源头杜绝“孤岛”的产生。同时,推动区块链标准制定,推动立法完善,实现“国家政务公链”提供分级分类共享服务,加强底层技术和共享技术的研究,掌握核心技术。(上海证券报)[2020/5/29]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回头调查了《塔木德》这本书。我发现,真正的《塔木德》根本不是博主手里的那本小册子,而是下面这堆古籍。

犹太人真正的《塔木德》类似中国的《礼记》,讲的是祭祀、婚姻、种植等各种琐碎的戒律,和做生意几乎没半毛钱关系。抖音里那些博主推荐的《塔木德》,应该是某个无良出版社,借着《塔木德》的名头,拼凑出来的一本心灵鸡汤。

大部分人都有检查信息的习惯,却没有检查「信息源」的习惯。检查「信息源」,可以让你在吸收信息之前,就有按下暂停键的底气。

而检查「信息源」不仅让可以帮我们识别虚假信息,最关键的是,让我们远离那些“低维度的思考”。“低维度的思考”是我造的一个说法,因为一时找不到好的表达。我想传达什么意思呢?

你们有没有读过那种文章或书籍?作者说的是对的,但是他把一件简单的事搞的特别复杂,总是在本质周围打转,这种内容就是我说的“低维度的思考”。

比如说,什么是管理?

“低维度的思考”会告诉你:“管理,就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高纬度的思考”会告诉你:“管理,就是让别人乐意帮你干活。”我们要十分警惕!很多信息生产者,都会把你带进“低维度的思考”里。在这种思考框架里,你可以学会一样东西,但永远做不到顶尖。好比学了一门三流功法,再想学一流功法,只能先自废武功,再从头开始。

声音 | 中国自动化学会王飞跃:区块链让“注意力”与“信用度”成为流通商品:5月15日,WIC全球区块链科技创新峰会在天津蓟州举办,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王飞跃在分享中表示,区块链的表象是信用机器+真相机器,在本质上使得传统上难以流通和商品化的“注意力”与“信用度”成为批量化生产的流通商品,革命性地扩展了经济活动的范围与提高效率的途径。[2019/5/15]

这是我的第二个建议:筛选信息最重要的原则,不是检查这条信息,而是检查这条信息的「信息源」。通过筛选「信息源」,来屏蔽虚假信息和“低维度的思考”。

三、主动的随机:如何正确地拓宽眼界?

用「信息源」先一步核查信息,保持不被噪音干扰。这么做很好,但是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你的眼界会变得闭塞,因为可信的「信息源」一定是你熟悉的。

所以,随机浏览信息也有它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探索未知的世界。那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就是大家要学会「主动的随机」,放弃「被动的随机」。那什么是「主动的随机」,什么是「被动的随机」呢?

你在等电梯时,随手掏出手机,刷了2分钟朋友圈,这就是「被动的随机」。因为是信息带着你的注意力跑,而不是你选择把注意力放在哪条信息上。

假设你每天早上蹲马桶时,都会打开雪球,浏览投资公司的最新财报、资本市场上的最新动态,这个就是「主动的随机」。因为你有明确的信息浏览目的,而且蹲马桶的时间点和时间长度还挺固定的,你间接上也有了明确的时间规划。

都是随机浏览,只是一个心态上是主动的,一个心态上是被动的,为什么主动的就好?

因为如果你是「主动的随机」,你的注意力是专注的。但如果你是「被动的随机」,你只是在打分时间,你的注意力是涣散的。

回想一种场景:你忙了一周,打算在周末好好放松一下。于是,你靠在床头,就着外卖和薯片,刷了一天的综艺、电视剧、明星八卦……你觉得自己休息过来了吗?并没有。你看似没有动脑思考,但是脑子却昏昏沉沉的。

很多人都错误地以为,思考会让大脑疲惫,但比起专注地思考,让大脑里的念头信马由缰地奔跑,才会消耗更大的能量。

我们大脑里的大部分能量,都是被一个叫“预设模式网络”的东西消耗的,英文缩写叫DMN。DMN听上去很学术,说白了就是你每天在无意识下的胡思乱想。

而大脑在进行做有意识的活动时,比如说做PPT、解答数学题,只会消耗5%左右的能量。但DMN要消耗的能量是60%-80%!所以啊朋友们,为啥有些CEO一天工作20小时,精力还比你躺尸了一天强,就是人家一直在专注的状态下,大脑的消耗量只有5%。

「主动的随机」,就是为了防止你的大脑进入DMN模式,让你的注意力即便在随机漫步时,也是专注的。具体如何保证自己是「主动的随机」呢?我的技巧是,每次要随机浏览信息时,都设定两个指标:

定时:保证自己不要沉溺在信息海洋里;定目标:事前写下自己这次随机浏览的目的,让大脑有意识识别信息。现在,我每次刷抖音前,都会定个25分钟的闹钟,然后在备忘录里写下我的目标。你可能觉得我活的很累,其实我是用看似很累的方法让自己不那么累。

这是我的第三条建议:用「主动的随机」来开放眼界,做到专注而不疲惫,随意又有控制。

四、如何自如地吞吐海量信息?

在一个信息过剩时代,就算我们是一个懂得取舍的信息吸收者,你也不得不面对海量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我要用“吞吐”这个词,来形容当下职场人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什么有人可以每天吞吐海量的信息,而没有被信息压垮?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如果你面前是10吨钢筋水泥,你根本看不懂这堆东西的结构;但如果你面前是重量为10吨的大厦,你很容易想象出这座大厦的构造。但有意思的是,大厦其实就是钢筋水泥组成的,他们在物理上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海量信息就相当于一堆钢筋水泥,而如果你能把信息材料,建筑成一座信息大厦,我们就可以更高效地吸收信息。

举个简单的例子,让你理解这件事。“飞机、狗狗币、马斯克、6月3号、西雅图、苹果电脑、Twitter。”如果让你在10秒内记忆上面这些单词,你可能还要费点劲。但如果你尝试这样记忆一下呢?

“6月3号,马斯克在去西雅图的飞机上,用苹果电脑发了一条有关狗狗币的Twitter。”信息量级几乎是一样的,但第二条信息因为被编辑成一句有意义的话术,所以很容易被大脑记忆。

所以,吞吐海量信息的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建立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

心理学家曾经对棋手做过测试,他们发现,顶尖的棋手只要看一眼棋局,就能分毫不差地记住每一颗棋子的位置,越是段位高的棋手,越能更快地还原当时的棋局。

但如果只是随意在棋盘上摆放棋子,高手和普通棋手还原棋局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因为在顶尖的棋手眼中,对弈中的棋局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棋子,而是一步步连绵不断的计划。

我说要建立“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有些人可能听过这个理论,但是他们建立信息关联的方式是错的。比如说,当你读完一本书时,你要如何消化这本书里的信息?很多人的习惯是做思维导图。

抽出那本书里的关键信息,然后将信息归类整理。这样做完之后,看起来信息与信息之间井然有序,但是你消化掉这本书了吗?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只做思维导图,你根本理解不了那本书。

因为真正的联系不是形式上的归类,而是意义上连接。

我们看一下顶尖的棋手是如何学习掌握复杂棋局的。不知道大家看过一部电影没有?叫《天生小棋王》,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天才棋手的成长史。其实,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现实里的那个小棋王叫乔希维茨金,是个学习高手。他在自己的自传里,讲述了自己是如何掌握复杂棋局的。

他当时的象棋老师没有让他背诵复杂的棋谱,或者直接扒高手的棋局,而是在棋盘上只摆放了2个棋子,比如王和象,让他只用这两个棋子进行对弈。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他掌握棋子和棋子之间复杂的联系和微妙的博弈规则。

当他熟练掌握了王和象之间的规则后,王和象之间的变化就变成了一个「信息组块」,他可以不加思考,就做出反应。而后,再掌握王和象和兵,进而掌握王和象和兵和车……

于是,小的「信息组块」又滚成大的「信息组块」,他下棋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所以,如何自如地吞吐海量信息呢?

请记住我的第四条建议:要在信息与信息之间,搭建出有意义的联系,形成一个个信息组块,我们才可以更高效地吞吐信息。

五、结语

大家都在倡导“终身学习”,但很多人把“终身学习”理解为持续吸收新知识,保持职场竞争力。而我认为,“终身学习”的意义不是仅仅让你保持竞争力,而是让你不被淘汰。

现在,每隔3-5年就会冒出新的技术、出现新的行业、产生新的财富新贵。这说明每隔3-5年,人类的职业技能也会发生彻底的迭代。打算在业余时间学点新东西,慢慢掌握新技能,这只是大家一厢情愿的想法。我们必须随时随地吞吐信息,直接把信息转化为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是合格的职人。

在这个信息世界里,我们如何处理信息,就会如何度过这一生。

Billions项目组

品牌战略顾问,每两周大约思考一个营销课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智博客

[0:0ms0-3:11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