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基本范畴与发展现状稳定币的出现建立在原有加密货币数次泡沫相继破裂的基础上,是为了解决传统加密货币价格的高度不稳定问题的一种尝试。稳定币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或法律含义,事实上其价格并不“稳定”,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工作报告中,稳定币被定义为“一种价值与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挂钩的数字货币”。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相关工作报告认为稳定币是为了维持稳定价值而与特定资产、资产池或一篮子资产关联的加密资产。2019年,脸书加密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发布,将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四种法币计价的一篮子低波动性资产作为抵押物,以追求Libra实际购买力的相对稳定。全球稳定币的概念出现在大众视野,被界定为在多个司法辖区可得且可用的稳定币。全球稳定币具有广阔应用空间如跨境支付等,以及可能达到巨大体量,使其成为某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乃至跨越国界的具有系统重要性加密货币,但它也因此会威胁全球金融稳定。
从不同的稳定机制安排方面,稳定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资产连接型、基于算法型以及混合型。资产连接型稳定币将稳定币与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加密资产等联系起来,以维持其价值的相对稳定。资产连接型稳定币包括基于货币、金融工具、商品以及加密资产等细分类别。基于算法型的稳定币通过协议对稳定币需求的涨落作出反应,相应调整稳定币的供应量。基于算法型的稳定币试图解决传统的数字货币由于无法调整供应量,使得价格随市场需求涨落而波动的情形,通过算法机制相应地增加或减少供应,以稳定加密资产的价值。
稳定机制安排是区分稳定币与传统加密货币的基本特征。一般的稳定币与全球稳定币的区别主要在于全球稳定币一般不只局限于在一国之内交易,而是跨越多个司法区域,因此可能有更大的用户基础、交易量以及更多的应用场景。全球稳定币的独特性使其可能带来跨区域的金融风险,对其监管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全球货币监管的配合与协作。
根据区块链数据分析机构Messari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8月,27种全球主要的稳定币总市值约为1180亿美元,比2020年上涨332.23%,可以称之为快速膨胀式发展,且波动幅度巨大、持续剧烈波动。在快速膨胀的同时,稳定币的应用场景相对有限。在未来,稳定币可能作为一种支付工具与价值储存手段,将拥有更大的用户基础、交易规模,能够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易。届时,稳定币尤其是全球稳定币,也可能成为全球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不同于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稳定币与各国金融市场中的储备资产相关联,这些储备资产大多是法定货币流动性资产,由此加深了其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对全球金融稳定产生潜在威胁。
稳定币的潜在风险与监管目前全球稳定币的风险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一旦出现操作异常和中断,支付风险将迅速演变为流动性风险,并传导至全球金融系统乃至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因此,为了降低支付风险,需要未雨绸缪,为全球稳定币建立更加稳健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不断测试大体量交易及金融环境恶化可能造成的支付崩溃风险。第二,将稳定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可能引发财富效应及其影响。稳定币价值的轻微涨跌可能造成用户财富的大幅波动,从而影响投资者消费和投资决策,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第三,全球稳定币的机制安排将引发传统金融机构风险。由于稳定币的特殊属性,即与特定资产、资产池、一篮子资产相连接,稳定币还可能需要做市商、电子钱包供应商等金融机构参与相关储备资产的托管。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加大了其风险暴露程度。由此,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堆积可能由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迅速传染和传导,引发系统性风险。第四,全球稳定币的大规模使用还加剧市场信心波动。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越强大,用户基础越广泛,市场信心波动的传导速度也越快。传导方向包括两方面,首先是从金融机构传导到稳定币。一旦金融市场开始萎缩,参与稳定币机制安排的金融机构如做市商和托管机构,可能会将相关风险传导至投资者,削弱投资者对稳定币市场的信心,加大风险积累。其次是相反的方向,即从稳定币传导到金融机构。稳定币机制的任何可能崩溃风险,都会将风险传染至相关金融机构,导致投资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市场信心下挫。第五,以上风险传导机制之间还可能互相影响,相互强化。譬如,支付中断可能造成市场信心不足,用户纷纷卖出稳定币,致使全球稳定币价值收缩,后者又通过财富效应对实体经济和主权货币产生影响。总之,全球稳定币的各项职能越强大,与金融机构的联系越深,其对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也将越深远,造成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就越大,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越高。因此,全球稳定币在广泛应用之前,国际层面有必要加速构建对全球稳定币的监管安排。
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2020年对51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国家没有在其国内发行稳定币,稳定币目前在31个国家可以获得和交易,这些稳定币大多数是跨国界的。具体而言,受到监管当局关注最多的稳定币相关运行环节,包括发行和赎回稳定币、管理储备资产、托管储备资产、交易稳定币、保存稳定币私钥等。大多数现有的监管措施履行了对稳定币的监管责任。2020年,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还提出了10条针对全球稳定币的监管建议,强调各国应建立针对全球稳定币合适的监管工具,部署综合管理措施、风险控制框架、数据系统、恢复方案等,为加强国际协作和跨境监管提供可能。金融科技的发展如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出现也推动了全球稳定币监管体系的进步。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嵌入监管”,即通过读取采用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加密货币市场的账本来实现自动监管。这种监管模式要求植入技术系统,监管者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监管数据,加密货币运营方也可以免去主动收集、确认以及向监管当局报送数据的程序。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了或正在计划推出这一自动报告机制。
未来,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会继续提升人们对数字货币的接纳程度,稳定币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将会被不断强化。但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建立针对加密货币或稳定币的监督管理机制,与稳定币相关的活动大多被置于其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之下。因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监管体制完善程度存在差异,与稳定币相关的各项功能和活动,只能被主要发达国家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部分涵盖,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监管依然欠缺。
点击下方查看全文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